林业科技发展对广西林业影响

时间:2022-03-27 03:22:53

林业科技发展对广西林业影响

林业是是集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于一体的重要产业,是一项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的全民性事业[1-2]。要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因素,“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3]。全面实施“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战略,着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着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科技在整个林业建设中的支撑、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是实现林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实施“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战略,真正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了解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动态,把握当前广西林业科技现状及发展方向。

1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动态

1•1国外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新的林业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对森林资源管理、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火灾控制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成效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4]。以全球而言,科技进步正在改变林业的面貌,林业新技术企业的不断涌现,带动了林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发展,使林业效益大幅度提高;林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消除贫困、增加农民收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5]。世界林业科技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林业发展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1•1•1林木育种

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对主要树种制定了多群体、多世代的遗传改良策略,第2代种子园的良种已能普及到生产中,并正在建立第3代或更高代的种子园[6]。通过受控杂交培育新品种和利用细胞原生质直接在试管中进行溶合生成新品种已取得成功的技术。北美科学家已成功地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导人白云杉(Piceaglauca)及杂交白杨,育成了抗芽卷蛾,蝶蛾幼虫,西部毒蛾,舞毒蛾等品种。无性繁殖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全世界已有200多种木本植物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使优良无性系苗木生产的工厂化得以实现[7]。

1•1•2林木集约栽培

发达国家已突破了林业栽培技术,如整地技术、施肥技术、造林、配置技术等。以施肥为例,发达的国家已使用计算机施肥软件,林木专用长效化肥广泛应用于人工林生产。由于集约栽培技术的应用,许多国家人工林生产水平高于天然林3~10倍。新西兰的辐射松(Pinusradiate)人工林年生长量达38m3/hm2,25~30年成林;巴西的桉树短轮伐期人工林,平均生长量最高达75m3/hm2,7~8年可采伐利用[7]。无性系林业技术是一个从育种、育苗、造林到收获、加工的配套技术体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1•1•3森林资源管理

计算机和航天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中。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建立了森林资源的各种信息库。例如,加拿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统一管理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利用地面控制信息和地面样地资料修正判读,利用模型、模拟和专家系统的方法对林木生长量和收获量进行预估[8]。

1•1•4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物质和能量流动、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等已基本了解,并运用这些生态知识指导造林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几十年来,森林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结合,扩大了对森林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大环境的研究,基本搞清了森林对气候、水分、养分循环、大气碳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产生这些作用的机理。美国、前苏联、德国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大量森林生态效益定位观察基础上,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方面取得了突破的成就。

1•1•5林产品加工利用

发达国家如今在木材工业上已可做到全树利用;新型人造板和人造材技术的使用,实现了以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取代优质原料的产品的目标;木材干燥、防腐和改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木材的使用价值。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在木材气化和液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日本还成功地研制了木质压缩成型燃料和木油复合燃料。世界制浆造纸工业流行的酶工艺可以解决传统制浆方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和高投资问题。近年来,利用森林的各种动、植物资源获取无污染食品、香料和药物成为一个新趋势,许多深加工技术也取得成功,促进了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9]。

1•2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1•2•1人工林培育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林业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为主要目标的集约化人工林培育技术异军突起,从而引发现代人工林技术体系研究、组装、推广、应用等技术活动活跃非凡。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取得显著成绩,对近30个树种进行了广泛的种源研究,选出了150多个优良种源[10]。培育出20多个树种的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近2000个,平均材积增长10%~50%。改进了传统的育苗、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研究并推广了容器育苗、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多种造林树种的人工集约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保存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70%以上。

1•2•2林业生物技术

我国林业生物技术在对转基因技术改良林木品种的研究、生物固氮和菌根技术的研究、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生物杀虫剂和木素降解酶的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法生产“全天然”的药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以及体细胞耐盐抗旱培育技术的研究等均取得了初步成果,出现了一批采用基因工程和种间杂交技术培育的优良林木繁殖材料,例如“三倍体”毛白杨系列、南方杉木优良品系、马尾松优良品系等[11]。

1•2•3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技术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雷达遥感、GPS定位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上实现革命性的飞跃,加速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移,已由静态管理发展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使我国的林业信息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2•4林产工业技术

林产工业包括林产化学、木材加工、人造板、木材采运工程等,其中在木材加工、人造板机械及技术装备方面,经过近10多年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已基本建立了较完整的木材及人造板工业体系,同时在木材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增加原木有效利用、提高制材加工出材率、木材干燥以及防护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全面的科研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性进步。

1•2•5生态系统技术

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技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窄林带-小网格农田防护林技术、铁路-公路防沙治沙技术、西部沙荒、黄土高原大面积植树造林技术、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与治理技术、绿洲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全国沙地普查技术等等都是我国在防治荒漠化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广西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2•1科研队伍建设

广西全区现有从事林业科技工作的人员共1746人,与2005年的1030人相比,增长41%。在积极推进林业科技队伍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广西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新增博士20人、硕士100人,高学历人才比“十五”期间增加了近2倍。新增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作”第二层次人选4人,新增自治区优秀专家6人。

2•2科研推广机构设置

广西具有林业科技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共5家,其中,省级1家,即自治区林业厅科技处;市级4家;全区共17个科研院(所),其中省级研究院(所)1个,即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市、县级林科所16个;全区共有83个林业科技推广站,其中省级总站1个,即广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地级市推广站14个,县级推广站68个。

2•3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

“十一五”期间,林业科技投入逐年加大,全区共实施林业科技项目400项,总投入8000多万元,年均科技投入经费是“十五”的3倍多。科技成果日趋丰硕,取得成果8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三等奖20项。5处良种基地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45个良种通过良种审(认)定,其中部级13个,自治区级32个。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十五”的35%提高到40%。

2•4林业科技推广

“十一五”期间,新建林业科技试验示范点30多个,总面积2000多hm2;送科技下乡达1000多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林农10000多人次;林木良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hm2。林业技成果转化率由“十五”的40%提高到60%。

2•5林业科技创新平台

“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强了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筹建了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和南缘地区种质创新及茶油加工实验室。丰富了桉树、松树、油茶、珍贵树种以及花卉的种质资源库,扩建了良种基地。通过整合重点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已初步发挥了区域性速生材良种和高效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

2•6林业科技产业化

科技产业化,是调整林业经济结构、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广西以科技成果为依托,立足于技术推广,促进了桉树产业化和松脂产业化的发展。其中,桉树技术产业化初具规模,以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造林项目为基础,在桉树良种引种改良、高效栽培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技术,逐步形成了产业化。

2•7国际合作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先后与澳大利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完成了中澳桉树科技合作项目、中日绿化合作海防林项目、泰国油茶和八角援助项目等;顺利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和“中国广西退化土地再造林碳汇项目”等,邀请外国专家到广西交流100多人(次),选派出国培训考察人员400多人(次),选送一批科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提升了广西林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此外,与芬兰斯道拉恩索、美国国际纸业、美国惠好、日本王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林业科技在广西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林业科技为广西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的推广;(2)通过营建林业重点实验室和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了科技示范带动作用;(3)发挥科技作用,运用良种良法,大力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4)科技在灾后重建、绿满八桂等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5)以林业标准化为载体推进林业飞速发展;(6)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技技术,为广西林业发展奠定基础;(7)科技服务林改,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4广西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西林业科技发展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表现为:(1)科技储备严重不足,获奖支撑广西林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少;(2)科技投入与科技需求偏差较大,科技攻关积极性不高;(3)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科技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4)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力度不够;(5)科技研发和推广队伍建设与林业发展不协调[12]。

4•2解决对策

针对广西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找准对策。首先,要积极争取,完善科技管理机构;其次,要实施人才战略,有意识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再次,要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每年对取得显著成效和影响力大的科技成果、林业技术专利、地方标准和学术著作等评奖,并进行奖励。

5广西林业科技发展方向

5•1深化两项改革,增强林业科技自身发展活力

5•1•1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优势

科学整合全区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加强林业科技区域合作与发展,扩大“院县”、“院企”科技合作领域;整合优势学科和优势项目,突出地方林业特色,集中力量,围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攻关;整合先进、大型仪器设备,提高林业科研手段和水平。

5•1•2创新科技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林业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重大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和招投标制;出台相应的扶持林业科技政策规定。

5•2着力打造三个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5•2•1科技创新平台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主要树种种质资源基因库、良种繁育基地和全区林业科技数据库,加强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5•2•2着力打造科技服务平台

建立林业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建立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加大科技兴林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5•2•3人才培养平台

组建全区林业科技人才高地,建设一批优势学科的硕士、博士培养点,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林业科技创新团队。

5•3完善四大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支撑水平

5•3•1研究与开发体

充分发挥各级林业科研机构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三个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3•2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健全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充分发挥社会林业科技组织的作用。

5•3•3完善标准质量、监督与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林业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林业认证认可体系建设。

5•3•4建立科技服务林改与科学普及体系

加大科技服务林改的力度,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科学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

5•4实施五大科技工程,支撑林业强区建设

5•4•1生态安全科技工程

突破制约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关,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技术研究,建立林业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技术体系。

5•4•2林木良种科技工程

加强主要树种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加大林木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强与主要树种良种配套的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5•4•3森林保护科技工程

研究森林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突破森林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建立重大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技术体系。

5•4•4高新技术科技工程

加强林业生物技术研究,加强林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加大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

5•4•5优势产业科技工程

重点实施加速林浆纸、木材精深加工、油茶、花卉和特色林化产业科技工程。

上一篇:工商管理施教策略设计 下一篇:多元智能下幼儿教育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