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语言的审美性

时间:2022-03-27 02:46:26

艺术语言的审美性

作者简介:张兰(1986.2-),汉族,女,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摘 要:艺术语言和普通语言是语言的双翼,然而二者又有不同,笔者从几个方面探讨艺术语言的审美性。

关键词:艺术语言;审美性

艺术语言学是由骆小所教授创立的一门学科。语言是达意传情的工具。但是,达意传情有两种境界:一是表达者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明白地传达出来,接受者了解了表达者的情意,但表达者所表达的情意是否为接受者愉快地接受或接受者是否最终能与表达者达成思想情感的共鸣,则未可逆料;另一是表达者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不仅清楚地向接受者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令接受者的接受有一种愉悦之情,接受者乐意接受表达者所传达的情意,并迅速与表达者达成思想情感的共鸣。这是两种迥异的运用语言的境界。如果我们将前一境界名之为“普通语言的境界”,后者则是“艺术语言的境界”。明显,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表达效果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意识与情感活动,是由主体对客体的认同而产生的精神愉悦,是两相撞击而生发的情感火花。张弓先生认为修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旨意,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的各因素以美化语言,但我们认为真正好的修辞不仅运用修辞格来表达旨意,更在于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体验。深层修辞在语言运用中突破词法、句法的常规,采用一种临时的特殊的组合,使其产生形象生动、具有创新意味的表达效果,使说写者与听读者产生共鸣进而体验到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艺术语言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性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特有的魅力,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艺术语言的审美性。

艺术语言是一种特殊变异的表达方式。艺术语言借助于深层修辞来实现的,深层修辞反映了作者十分复杂的意识活动及审美过程,它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想象、追忆、情感。艺术语言的独特功能表现为:情式的统一美;整体的意境美;内在的动态美。

一般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如表象、表情、意志、称谓、美学等。但它的基本功能是表述功能。而艺术语言的功能不同,它的基本功能是表情功能。艺术语言对基本信息的传递不是靠表述,而是靠对情感的描述来反映。要把情感表现出来,就一定要抓住使情感产生的具休

形象,使情感对象形象化和客观化。深层修辞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它不只是具有一般语言的特点,更是一种美感语言,它所输出的是一种审美信息,它所交流的是一种审美情感。

从使用艺术语言形成的的心理来看,艺术语言的形成是心象的反映。在艺术语言中,它不仅是生活真实的再现和摹拟,更是人们想象的创造和情感的表现。由于强烈的情感,往往会使人们产生幻觉。情感所产生的幻觉是审美活动中不可离开的巨大的创造力,有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指向。这种创造力有时会歪曲、改变客观事物。

艺术语言,其实是主体情感的外化。它是从包含着情感的心灵里飞出来的。深层修辞是感知世界的反映,而不是认识世界的记录。在情感强烈时,主体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要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只能处在固定关系中的。客体与之相反,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联系都是流动的,因此,感知世界总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如以对江水的感知为例,虽然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江水,由于人们每次都是在不同的心情、心境下来感知它,因而有时感知到它在欢笑,有时感知到它在挥泪,同一物象便产生了不同的深层修辞,这种不同的深层修辞印记着主体不同的情感,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正是在这样一种心理机制的制约下产生了艺术语言,也因此艺术语言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情式的统一美。人们在表达某种感情的时候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这种情感就是负载在具象之上的,离开了具象情感将无从表达。人们抽象的情感借助于这种具象来表达,才淋漓尽致的将情感表达出来。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就是利用具象来表达作者无限的哀愁,把抽象的哀愁比作具体的东流水,形象生动。

在修辞格中,拟人这一辞格就是情式统一美的完美体现。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论中“移情说”的理论,表现了客体与主体的完美地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外征标志就是“拟人”辞格的适时运用。人在聚精会神地面对一物象时,就会把人的情趣移注到对象里,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致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与有生命和情趣的主体交融,此时便“一切景语皆情语”了,在深层修辞中,既不纯粹体现客体对主体的刺激作用,也不仅仅揭示主体情感被客体激活的能动作用,它反映的是一系列高级的精神活动。这时的语言建立起一种只有通过字词的整体才显露出来的自然美。也就是说,此时的语言是情感体验与形象这两种物质交会而产生的另一种功力更大的新质,揭示出形象和情感之间的内在,增强了画面感染力与情感冲击力。这也正是艺术语言的独特审美性。

整体的意境美。深层修辞是通过形象蕴含的深刻含意来传达情意的。马致远的《天净沙》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丙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通过意想对接体现整体意境美的。单个“镜头”不足以表现,而组合起来,来表现作者自由驰骋的情感表现域。“枯藤”“老树”“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具象联在一起就能表现出单个具象表现不出来的内心感受,以及作者一个人流落在天涯的那种忧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来表述独特的情感体验。

内在的动态美。作者在观照具象时,长期被搁置了的记忆、印象、感受,被特定的具象激活,出现了源源不断的、起伏动荡的模糊心态。随着这种心态的被过滤,人生体验与具象的“同质”就逐渐地明朗起来,逐渐地找到它们应有的那种联系。因而我们说深层修辞表达的,是一串流动的情感流,是流动的事件与符号的组合。在这重新改造组合而成的新形象中,体现出一种引人想象的动态美。也就是说,语表与语里的关系在深层修辞中表现为一种空灵的、动态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剪刀叉造成了有着丰富内蕴的审美空间。这种内在的动态美,在诗歌中也经常体现。正是这种美才使深层修辞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艺术语言是中国文化追求含蓄美、意蕴美的重要表现,对艺术语言的运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表现一些难以用规范语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艺术语言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

相较于规范的语言,艺术语言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让人更为深刻的感受说写者要表达的情感。这使得我们对于较为抽象的东西有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对艺术语言的解读需要大量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内容,这就在无形中扩大了我们的审美范围、提高了审美品位。艺术语言经常表现为意在言外,言尽而意无穷,要想从本质上理解某种含义,就必须要求听读者深入挖掘和体会,这就使得我们能从更多的维度来思考何为美,审美的角度更广。

最后,艺术语言的内在审美特点使我们在能更好地感受美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表达美。(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J]商务印书馆,2004.

[2] 骆小所.现代汉语修辞学[J]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汝东主编.修辞学论文集[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焕辉主编.修辞学探新[J]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5.

上一篇:探讨民间泥玩对现代设计的启发 下一篇:新时期下的音乐欣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