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时间:2022-03-27 04:08:16

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摘 要: 当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前景广阔,但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何更好地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好,事关文化旅游业的前途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关键词: 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 发展路径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文化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关键的攻坚期和转型期。能否抓住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事关文化旅游业的前途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从2016年开始我们深入本市三县两区,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对萍乡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丰富、前景广阔

一是红色历史文化举世闻名。萍乡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有三十几处革命旧居旧址,有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近代工业文明遗迹极具开发潜力。萍乡安源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形成和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崛起的标志和摇篮,具备成为“中国工业文明萌芽与发展代表地之一”的巨大潜力。

三是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地位崇高。萍乡杨岐宗祖庭有1200年的历史,寺内唐碑、唐塔、唐柏是部级重点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四是地质、生态文化资源丰富。萍乡武功山山势雄伟、植被茂密、十万亩高山草甸,被誉为我国南方户外活动的地标式景区,“森林氧吧”、“天然动植物园”等使其拥有打造养生旅游胜地的绝佳自然资源。

五是民俗、休闲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萍乡傩文化“三宝”俱全,有“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艺术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灯彩之乡”、“傩舞之乡”等称号;莲花荷花博览园为“中国莲花之乡”。

二、当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文化旅游整体规划,融合宽度受限层次不高。

一是我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仅分散地见于各类旅游规划或部门规划中,没有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梳理,更没有编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难以指导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是各个景区缺乏全域性的整体规划,无法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把尺”的要求推进景区的全域开发,这给景区的招商引资、土地利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等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导致招商无处安、土地没法用、保护无依据、建筑无风格,极大地制约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是各个景区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安源景区多头管理,各搞各的规划,“各师各的教、各唱各的调”,不但浪费了资金,还不利于文物保护,实际上没有起到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融合政策力度不大。

一是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没有形成,尚未建立文化与旅游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景区没有文化与旅游联合审题研究互动平台,营销缺少一致行动;市、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制订各自项目计划时,很少把景区范围纳入其申笾氐悖资金安排没有侧重景区;景区、乡镇、村组经济发展角度不一,围绕景区打造经济发展引擎意识不强。文化与旅游融合产生的新兴业态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多一些呵护,但财税等部门具体管用的系列扶持措施还欠缺。

二是管理体制、考核体系和人事权、财权、规划、执法权等方面缺乏明确统一授权,发展空间受限。武功山虽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但管委会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举全市之力支撑;杨歧景区是“两个和尚抬水喝”,但政府和管委会互相有依赖性,资金和考核等政策未能做到重点倾斜;安源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多头管理又都管不了、管不好。

三是全域旅游的理念还未形成,城市形象营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项目布局等还未和旅游充分融合对接,全域化旅游产业格局还未形成。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融合支撑不足深度不够。

一是旅资金投入渠道单一。游产业主要是政府行为,外资和私企参与较少,造成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导致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有的民俗民间文化面临流失的危险。

二是资源保护压力大。一方面,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各路社会资本蜂拥至景区抢占资源,给景区资源保护和管理带来空前压力。另一方面,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管理出现了真空。

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从形式上看,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均已具备,但具体分析,哪一方面都不强,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景区仅靠门票收入保证运转,无法做大做强。

(四)人才匮乏资源内涵挖掘不深,融合措施不硬效果不强。

一是部分景点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仅融入历史遗迹,缺少相关人文摄影、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更没有融入演艺、工艺、饮食、时尚等文化因素,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足,造成旅游活动单调乏味。

二是特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表现。比如,上栗作为花炮大县,花炮文化景点打造不足、氛围不浓,没有大型的焰火燃放场,游客很难体会到“中国鞭炮烟花之乡”的气息;安源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品优势,资源中蕴含的中国近代工业文化,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等丰富内容尚未充分挖掘,缺乏吸引游客的载体。

三是旅游商品或纪念品开发不够。缺乏规模生产厂家,缺少特色街区和特色产品定点商店;缺乏文化主题宾馆,装修没有融入本地民俗文化元素;对剪纸、农民画、竹艺、玻璃指掌画等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不够;古城缩龙、年丰舞狮、车湘傩舞、上埠牛带茶等民俗活动与景区对接不够,没有作为旅游要素进行升级、打造。

四是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一方面,缺乏专业管理策划人才对已经开发的旅游文化产品进行有效管理,导致旅游文化开发不成体系,各自为政。另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导游人员,尤其是缺乏土生土长的、真正了解本土文化的导游人员对旅游文化内涵做深入讲解。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传承人。

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以政策为导向,助推文化旅游发展大融合。

由市政府牵头部署,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发委、市体育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促进萍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体制、机制、资金、人才的统一协调、调配;制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细则;从规划入手,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与体育的密切结合,增加景区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着力打造萍乡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品牌。

(二)以大交通为突破口,促进文化旅游业态大跨越。

一是外畅“通道”,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引领作用。做好高铁、高速公路经济之下的大旅游,对接服务好湖南、广东等近省游客,高铁、高速路口到城区的交通要道要做好城区重要标志性建筑及各重要景区线路的指示标识。

二是充分发挥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开通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至市旅游集散中心公交车,再由此发送至3A级以上景^的旅游专车和周边地市重点景区、机场的旅游专车。

三是解决部分景区交通隐患。如孽龙洞景区出洞后无公交班车,当地老表摩的、面包车、黑车安全隐患很大;市区至武功山交通是个体小客车,服务质量和安全无保障,严重影响游客旅游质量。

四是打造一些徒步、自驾游线路。如莲花高滩到高洲徒步,市区至武功山、广寒寨自驾游等,满足各个层面的游客需求。

(三)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文化旅游资源大开发。

一是要有全市一盘棋意识,在规划中体现现代旅游业特征,重点做好产业布局及产品开发、目的地体系建设等规划,开发建立文化产业基地,努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尽快编制出台《萍乡市乡村旅游规划》,并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总体规划和旅游、文化、交通、农业、林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二是将湘东百里文化旅游经济带纳入全市旅游产业的大盘子,从规划建设到对外推介分量上加重支持。尽快打造幸福村部级4A景区、腊市农业观光休闲基地,东桥五峰山为鲜有的佛、道两教共存圣地,历史悠久,是萍乡四大宗教名山,黄庭坚、刘凤诰均在此留下诗作。

三是对于整个芦溪和武功山风景区的发展要协调好,到底是生态发展,还是乡村发展,不能形成竞争模式,要互补。武功山的发展应该思考如何支持芦溪的发展,甚至是萍乡的发展。芦溪的发展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对接武功山的发展,使两者互利发展,在宣传上也要互补。

四是上栗要打好花炮文化这张牌,挖掘花炮文化的深厚底蕴,特别是鞭炮祖师爷李畋故居的打造宣传要加强,建好花炮燃放平台、花炮博物馆,通过县委县政府主持、花炮企业赞助相结合的形式定期打造烟花晚会吸引游客。要引导好花炮企业转型和创新,孽龙洞景区服务中心门口六位本地花炮老板投资新建的水上乐园项目就是转型的最好例子。还要打造孽龙洞到武功山的一日游,二日游,甚至三日游。

(四)以城镇为依托,带动文化旅游质量大提升。

安源煤矿始建于1898年,是清末洋务运动后期中国采用西方机械采煤方法综合开矿的企业,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工运摇篮,遗存红色革命文化国宝、省宝、区宝级文物和近代工业文明遗迹三十多处,具有小城镇开发的巨大潜力。建议:

一是以安源老城镇2平方公里为核心规划建设;突出“红色”革命遗迹,“乌色”近代煤炭工业文明;打好韶山―安源山―井冈山起义线路牌,武汉―黄石大冶―萍乡这三地工业遗址游。

二是开辟七条观光游。即红色教育景观游、近代工业遗址游、井下体验生活游、野外地质勘探游、地方商品购物游、地面娱乐休闲游、宗教文化圣地游。

三是尽快将所有遗址的管理权归口安源纪念馆,并对文物切实加以保护。以工人俱乐部(一处两址)、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谈判大楼四处国保单位为龙头,将安源旧址群分为四大片区,依托安源近代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安源秋收起义纪念园、安源创意产业文化园的“三园一馆”格局,统一规划,整体布局。

四是规划筹建刘春华艺术馆,邀请著名画家刘春华洽谈“刘春华艺术馆”筹建事项,已与刘春华先生签订了《关于建立刘春华艺术馆的协议》、《捐赠书画作品等及有关问题的协议书》,艺术馆的筹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

(五)以要素为统筹,促进文化旅游功能大完善。

搞好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与布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提升旅游品位。酒香也怕巷子深,各景区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推介自己、组织驴友户外团体到各景点看花看水看叶子。

一是景区要建设定位在200―300价位的宾馆,使旅行社成团的游客能住下来,消费太高的宾馆不能作为主推。农民建的私房改宾馆要规范、统一标准,消除一些安全隐患。做旅游攻略、特色旅游景点介绍放置宾馆供游客免费阅读、选择,综合推出一日、二日游。

二是基础设施要齐全、要干净整洁优雅。如洗手间要多要干净,根据景点特色设计,还要有造型各异的椅子、凳子,既供游人休憩,又装点景区。

三是傩文化无论以什么内容为主,最主要的是融入新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项目,可通过傩舞表演的形式更好地宣扬傩文化,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具体融合,打造景区娱乐基地。各景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声光电、3D、各种实物、图标等展示自己,丰富景区的文化娱乐氛围。

四是改变旅游产品单一现象,将武功山温泉和登山旅游相结合,使游客下山后能泡泡温泉,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文化产品、旅游商品、纪念品推出力度,使游客来了以后有能够带走的东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游客服务、景区(点)管理、旅游营销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

(六)以资源为载体,促进文化旅游项目大融合。

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软实力。

一是上栗的禅宗文化、花炮文化、傩文化三大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尤其是杨岐禅宗文化挖掘得不够,日本研究禅宗文化的大师、傩文化学者到萍乡各地学习收集了民间傩面具傩舞,成了世界专家学者,而我们本土杨岐普通寺历史悠久却没有很好地追溯,也没有很好地宣扬道家文化,可在这方面下功夫,深入挖掘杨岐灯盏、子母泉等历史文化资源。

二是打造好万龙山乡的苏维埃文化、农垦文化及白鹭天堂,可以邀请文人作家、文化名人游览武功山,只要能写下短短的文章就可以为武功山景区带来轰动效应,如作家梁横就在游览明月山后写了《雨中明月山》。还可以下功夫或邀些名人出三本书,如《武功山旅游攻略》、《摄影师镜头下的武功山》、《作家笔下的武功山》。

三是萍乡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没被挖掘,比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曾贬职在芦溪做监税五年之久。在此期间,周敦颐写下了一些诗作,还在芦溪街上办了一所书院,广收门徒,积极传授儒家学说。芦溪可以尽可能收集周敦颐的材料,仿建一个濂溪书院;莲花可以在荷博园旁立一块碑,刻上周敦颐著作《爱莲说》;还可以在荷博园旁结合《爱莲说》建一廉洁文化园。

参考文献:

[1]刘为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报告[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洪兴.山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丛书[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

上一篇:影视作品在职校聋生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游戏《守望先锋》的角色名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