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学生探究方法

时间:2022-03-26 06:56:12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学生探究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是大量存在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了中学就没有小学时候听话了,有时甚至蛮不讲理,有的对教师和家长的正面教育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有的故意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现就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第一,年龄与生理条件。作为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使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出现了一种脱离成人的倾向,他们由小学那种学习生活突然过度到紧张的中学生活中,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就表现得特别突出。

第二,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中学生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许多中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每个人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造成中学生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

第四,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已见,走向极端。

第五,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学生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跃进式地大幅度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有时难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结果,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反控制情绪膨胀,“逆反心理”就会随之而来。

三、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

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对待中学生消极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应对,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对此提出以下几种对策:

1.优化学生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学生会、团队基层组织、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强的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外部条件、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积极的心理氛围。

2.注重了解中学生心态,努力体现教育的艺术。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优良的教育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防止和克服中学生消极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3.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消极逆反心态的特点与成因,教育者要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要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育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4.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调查研究表明,31.2%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52%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成功作内在归因,对自己的失败作外在归因。[2]即总是赞赏自己学习的成功,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或自我努力的结果;对学习上失败,常常将责任推在题目太难,老师偏心,运气不佳等情境因素上面,而对其他同学学习的成败却作出相反的归因。

5.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身份、年龄等差异,中学生往往有意无意地对师长的话有一种抵触心理。而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的同学,往往不会有戒备、抵触心理,同学的话更容易入耳。许多情况下,教育者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对于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育者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对于缺乏知识经验而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尽量联系他们的实际,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观念;对于教育者因处理问题不公正或要求过繁又不严格执行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教育者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7.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不要见到好学生就喜笑颜开,见到差学生就紧皱眉头,横眉冷对。

总之,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中学生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疏导方法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探究的一个课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决的疑难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摘 要】以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想上有着重要意义,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时,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充分展现学习主动性,这是当前我们教师教学工作探讨的主要问题。在新课标中对此有明确规定,将探究学习作为学习科学的首要核心,这表明,在科学学习中通过有效的探究,是当前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1]。实验是一种以动手操作为主的科学学习方法,为此,通过实验探究可有效促使学生享受科学学习,并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不仅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有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

1.自学课本法

自学课本法主要是帮助学生自行学习课本中的实验知识,并对实验的相关语句、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实验,不能够进行实验的开展。通过自学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理,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带着问题,也更加利于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学生在自学凭着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使得学生会随之产生一种喜悦的成就感,为后面的持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这种自学课本法的实验内容应当选择较为简单,学生操作起来非常容易的内容为主,否则可能导致但效果。例如:在学习《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学生需要对“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这一实验进行探究,首先我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阅读,再由学生通过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明确这一课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应当进行的实验方案等,最后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得出了改变橡皮泥形状之后以及实心团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数据。又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通过应当学生对课本进行阅读,了解到需要进行“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这一实验,学生在对课本进行理解之后,明确了需要进行何种实验,并通过实验对泡沫块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了分析。

二、引导设计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学习,对实验进行了亲自探究,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放任不管,在其中教师应当起一个引领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究和讨论。在引导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建立在全班或者小组的讨论上,归纳小结出一个方案,再结合方案来进行实验。例如:在学习《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拟定了一个实验计划。同时提出了几个相应的问题“100毫升到底有多少水?是否需要运用量筒进行测量,是否需要运用有刻度的烧杯呢?食盐又需要如何获得?我们在放置食盐时,应当如何进行,是一大包放进杯中,还是一勺一勺的慢慢添加?一勺食盐又是多少呢?在放置的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进行搅拌呢?......”这些问题经由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均得到了较为清楚的解释,同时在讨论中,逐渐理清了实验的相关顺序以及需要明确的变量,再由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又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中,首先我提出了“液体与空气等物质本身就有明显差异,并且我们也无法真正看到空气,那么我们要如何得知空气的体积变化呢?若我们用瓶子来装空气,那么瓶子内的空气体积也会出现膨胀,那么瓶内的空气就会被挤出,我们又无法观看到,我们应当怎么办?怎样才能够看到瓶中往外跑的空气呢?......”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最后得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仪器提示法

在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可通过仪器提示法来进行实验探究,主要是指在实验前,教师根据所设定的实验方案,对学生中需要运用到的一些器具等摆放到讲台上,由学生根据实验需要对仪器进行选择,这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简单电路》一课时,首先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灯座、一个灯泡、一个电池盒、两根导线以及一节电池,再由学生根据本次实验要求以及所有的材料进行选择,组成一个简单地电路。若再为学生提供一个灯座、一个灯泡、两根导线,那么学生即可连接成两种电路,此后,再由学生对电路进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确了何为并联,何为串联。又如在学习《金属热胀冷缩》一课时,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水、酒精灯以及“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和目的,选取了铜球和铜环进行本次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了解到在进行加热前,通过能够非常顺利的经过铜环,再对铜球进行加热处理,观察到铜球无法通过铜环,再将铜环放置到水中冷却,发现其又可再次经过铜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本次实验时,一定要避免学生被酒精灯烧伤,且在对铜球进行加热处理后,严禁碰触铜球,以免被烫伤。

四、放手实验法

当学生在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之后,教师可不再对实验进行指导或者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自行调整实验方法,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探究实验进行总结,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关键[2]。例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课时,学生前面已经了解到了溶解的概念,我为他们提供了沙、面粉、高锰酸钾以及食盐等材料,学生根据课本所提供的引导和表格,经由小组实验进行实验,并完成了课本表格的填写,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进行了分析。

总而言之,实验课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其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而实验课的探究教学,可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科学思维,同时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唐勇高,冯霞.让探究之花在科学课堂绽放――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4(3):89-92.

[2] 王兵.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策略[J].新课程(上),2012,7(12):57.

上一篇:注射雪胆乙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下一篇:园本活动中幼儿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