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大学课堂纪律

时间:2022-03-26 05:41:05

也谈大学课堂纪律

摘要:大学课堂纪律首先取决于课程安排的合理程度、教师讲课方式、课本内容吸引力等因素,其次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组织课堂纪律应该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强化学生纪律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课堂纪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纪律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9-02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其决定因素可分为两种,一是教师主动促成的纪律,即通过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而促成;二是学生自动形成的纪律,即学生被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精彩的老师讲解所吸引、专注聆听而形成。对大学来讲,课堂纪律主要靠学生自动形成。课堂纪律的维持首先是与课程内容的好坏、老师讲课的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其次才是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等因素相关。因为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不一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他们上课纪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安排合理程度、老师讲课水平高低等客观因素。只有学生自动形成的课堂纪律,才会产生更好教学效果。因此,正确把握影响大学课堂纪律的决定因素,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惩戒方法是维护大学课堂纪律的关键。

一、大学不良课堂纪律原因分析

在大学,不良课堂纪律既体现为学生迟到早退、相互讲话等明显干扰课堂秩序的所谓消极行为;也包括心不在焉,或打瞌睡,或看其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课外书籍等所谓中。不良课堂纪律的原因有学校方面、老师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因素。精彩的讲课内容,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就会很好。学生们之所以上课不听讲,原因之一就在于所安排的课程内容不合理,有的课程与本专业相关不大,如有的学校管理学专业要开多门经济学课程,甚至要上物理课;有些授课内容知识陈旧,更新慢,观念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有的课程纯理论太多、缺乏实用性,索然无味。根据我们对学生对所上课程喜爱的了解,多数学生喜欢的课几乎占不到所上课程的一半。如果一进教室,就是一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那么自然就不会好好听课了。

2.老师讲课方式缺乏吸引力。教师讲课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理由。课堂死板、老师缺乏激情是造成学生厌学而课堂纪律差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从始至终以讲为主,演独角戏,不注重与学生互动,学生变成听课机器,就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纪律。不少老师对大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意识淡漠,不欢迎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出质疑,不愿意在课堂上开展正常的讨论,压制学生在课堂的提问,把自己扮成布道者,把学术自由的大学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传经授道场所。学生经常抱怨老师照本宣科,或一直点PPT,极少有老师给时间思考、提问。这样的讲课方式将导致学生能力退化,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

3.学生上课太多、对课程产生怠倦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学生修课太多,就会对上课产生怠倦感,从而影响课堂纪律。目前在大学各专业的培养计划里,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总学分在170个以上,有个别专业甚至超过180个学分。而在美国,大学4—5年时间只需要修满120—128个学分就可以毕业了。对于本科生来说,一个学期内每周都要上7—10门或10门以上的课程。因此,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睡觉等不专心听讲的现象。

4.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除上述因素之外,大学课堂纪律不好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学习风气、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相关,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不听讲,主要原因在于根本就不想学习,他们有的是上学以后受到不良学生的影响而懈怠学业,有的是家里有关系,今后的就业与学习好坏无关,因此自入校起就不好好学习。对这类学生来讲,不管老师课讲得如何,他们都不爱听。这种情况虽然是少数,但确实是扰乱课堂纪律的因素之一。

二、如何组织好大学课堂纪律

1.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学生课堂选择。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对他们要学习的课程及所授课的教师普遍缺乏选择权。学生走进教室,面对的是必须学习的课程和已选定好的教师。不管是否愿意,不管老师教得是否称职,一旦某门课程开课,学生必须到课,不得缺勤。这种硬性制度安排必定要影响学生认真听课的积极性。自愿学习是认真听课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喜欢做一件事,那他会心甘情愿地主动把这件事做好。面对作为一个具有完全自主行为能力的大学生,应该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对拟学习的课程、对授课教师有自己的选择权。学生们能选择自己愿意的课,就会增加上课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自动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2.改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课堂思考。在大学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求知欲、有思考力的成年人,教学形式不能再延续中学应试教育的满堂灌方法,而更多的是启发教育,上课重点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对所传授知识以思考过程,应该多设课堂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控制讲课节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断旁敲点拨,给学生以思考的路径。这种教学方式,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无暇旁骛,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会自动形成。

3.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课堂兴趣。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不可忽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是老师备课时应该注重知识的更新,所选教材最好是新版教材;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将一些现实的、生动的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适当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原有结构,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做到理论结合现实情况。同时,通过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就有了上课的积极性,也就不会出现课堂纪律问题了。

上一篇:刍议利用家长理事会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意义 下一篇:实训车刀的使用事项及其刃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