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面理论在犯罪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上)

时间:2022-03-26 04:24:02

层面理论在犯罪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上)

摘要:层面理论是一种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方法,已在国外广为发展,国内医学、心理学领域已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相关介绍。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对象和内容相对特殊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隐蔽性、社会危害性、不可重复性和重视实践性等特点。引入层面理论有助于解决该学科难以实现大样本、随机化、理论与数据不统一等问题。目前层面理论在国外犯罪心理学领域已有一定应用,如犯的犯罪心理画像、犯罪团伙的领导行为、纵火犯的动机模

型等。

关键词:层面理论; 映射语句; 多维尺度法;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画像

一、引言

层面理论由美国心理测量学家路易斯・格特曼(Louis Guttman)提出。他借鉴数学当中的集合理论和映射概念,在发现相关系数并不总是呈等级排列,而是呈现出一种单项顺序性排列[1]的基础上,创立了层面理论及其分析技术――最小空间分析法(Smallest Space Analysis,SSA),后来通过计算机编程,形成多维尺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层面理论最大的特点与贡献是将建构、研究设计、变量选择、数据分析及解释系统地整合起来,相比较而言具有其他诸多研究方法不具备的优势[2]。层面理论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之前进行充分的文献分析,确立具体的研究范畴,建立详细的研究假设,全面考察研究中的变量,使研究系统完整、有理有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的质量。

层面理论于2005年前后由赵守盈教授引入中国,目前在国内,层面理论尚未应用于犯罪心理学领域。国际上,尤其是在欧洲,层面理论和多维尺度法在犯罪心理学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它不仅于用于描述犯罪者的人格,而且可以帮助理解犯罪行为,它可以解释犯罪心理学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从确认大规模屠杀目击者的应对策略到构建犯罪网络结构,再到研究监狱、社区矫治中的积极与消极行为模式[3]。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具有特殊性的学科,更适合在理论提升和实践应用方面引入层面理论。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层面理论应用的基础上,尝试将这一理论引入我国的犯罪心理学领域。

二、层面理论简介

层面理论和多维尺度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至今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具有诸多优点,其已为国外研究者所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普及。在欧洲,有专门的层面理论研究学会并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2]。层面理论最早用于态度的研究,现在它被认为是提供了一套用于研究认知、精神运动、情感行为的通用方法,其本身可以任意确定研究内容,且适用于任何研究领域[4]。目前我国层面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并使用这一理论方法,并在不同领域尝试开展研究。

层面理论由三部分组成:层面元理论(facet meta-theory)、层面设计(facet design)和层面分析(facet analysis)。其中,层面设计为研究者感兴趣的具体变量和确立的研究假设提供一种原则[5]。国内引入的层面理论介绍中,层面理论通常指层面设计理论,包括三个核心的概念:层面(facet)、元素(element)和映射语句(mapping sentence)。

层面属于概念范畴,这些概念构成实证调查中的观察范围[5]。层面由三部分构成:(1)背景资料层面(background),也称为目标人群层面(population),指人口学的参数,如性别、年龄、职业等(简称P层面),其所确立的是研究中的被试;(2)领域层面(domain)也称意义层面(sense),指与研究内容有关的核心概念,可以分解为多个内容层面(content),是层面中的核心(简称N层面),例如研究犯罪的动机和作案手段,那么动机和作案手段即为内容层面;(3)反应层面(range)是对内容层面所有可能的作答,一般为连续的单向反应(简称R层面),例如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等反应。若以实验心理学的术语类比,目标人群层面可以理解为研究中的被试,目标人群层面和意义层面共同构成了研究中的自变量,而反应层面则是研究中的因变量。

元素是构成每一个层面的要素。例如在背景资料的性别层面上,元素即为:男性、女性和变性者。元素除了可以按类型划分外,也可以按照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将连续型数据分段划分,如背景资料的年龄层面上,元素为30岁以下、30岁以上等。在元素的表示上,通常用大写的字母表示层面,小写的字母以及相应的数字代表组成层面的元素,如A用来表示性别层面,a1表示异性恋,a2表示同性恋,a3表示双性恋。描述一个层面的性质,应该在其范围内穷尽各个水平,并且这些元素之间必须相互排斥[6]。

映射语句是层面理论的核心技术。它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严格的、规范化的成分,就是所有的层面部分。另一种成分则比较灵活随意,就是连接这些层面的连接语

词[2]。实际上,映射语句是将层面设计中的各个层面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映射语句之所以成为层面理论的关键所在,它的作用如下:首先,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通过确定映射语句可以确定研究的范围和范畴。这样,一旦在研究初期确定了映射语句,便可以为整个研究圈定范围,使研究者从始至终明确研究的内容。其次,映射语句用文字表述来识别各个层面,并提出一系列假设,它能简洁地描述研究设计,且易于理解,同时可将之作为实证观察的理论模型基础[5]。再次,是映射语句最实际的用途是帮助研究者更容易地编制出与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7]。研究者只需从每个层面中抽取一个元素,即可构成调查问卷的条目。映射语句可以提高测验的编制效率,明确清晰地测出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优点:(1)可以方便地增加测验的同质项目;(2)可以编制新的问卷来验证以前的问卷是否合理;(3)编制项目较少的问卷;(4)保证问卷的内容效度[2]。

我们以研究“青少年犯和成年犯在动机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别”[5]为例来说明上述概念。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犯的行为可能是经常发生的常见行为,也可能是一些罕见的标志,但行为的内容最终可归类到三种动机类型中:愤怒、盗窃和性。对于这一假设的反应范围是行为出现或不出现。这一理论也指出在动机层面上青少年犯和成年犯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而在作案手段层面上二者存在量的差别。基于这一理论,该研究将青少年犯和成年人犯作为背景资料层面的两个元素,将作案手段和作案动机作为领域层面,具体包含通常行为、异常行为、愤怒、盗窃、性等元素,将出现的频率作为反应层面,包含表现出来和未表现出来两个元素。由此,从每一个层面上抽取一个元素,便可构成映射语句。如:青少年犯基于愤怒的动机在作案手段上表现出异常行为。具体如下图所示:

映射语句清楚描述了各个层面,而且揭示了层面之间和层面内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所包含的成分,而且表达了理论的结构[2]。从每个层面抽出一个元素进行联合,便会形成一个组合,称之为结构侧面(structuple)[8]。包含相同元素越多的结构侧面(代表刺激变量),它们之间的相关越高,这一特性被称为邻近性(contiguity)原理[8]。例如a1b1c1与a1b1c2之间的相关要高于a1b1c1与a1b3c3之间的相关,用此可以检验层面设计是否恰当,理论建构是否合理[2]。

在邻近性原理中最主要的是层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赵守盈等(2006)在介绍元素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元素之间的深层关系分为两类:一是类别关系,即这些元素之间的相关呈环状结构;二是单向顺序性关系,这些元素间的相关呈现出单向的顺序性。类别关系将空间切割成扇形或楔形区域,这种层面扮演了极化(polar)的角色。单向顺序关系把空间分为环带区域,这种层面扮演了模块(modular)的角色,越靠近中心区域里面的元素相关越紧密,或表现为一种线性状态,也可以看作把空间分成了条状区域,这种层面扮演了一个轴线(axial)角色。

仍以“青少年犯和成年犯在动机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别”[5]为例,若将作案手段与作案动机联合,便描述了一种互动的关系,用作案手段去调节动机,最后便形成了一种放射结构,如图2所示。

多维尺度法作为程序的一种,和层面理论方法特别相容[3]。这一技术是由国外学者特根森(Torgerson)在1952年最早提出的,它是用于探测数据背后潜在结构的多元分析方法,是基于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将研究对象在一个低维(一般为二至三维)的空间形象地表达出来,进行聚类或维度内含分析的一种图示法[9]。这种方法在国内已有一定的普及率,在一些高级统计教程中都有提到。

具体而言,多维尺度法主要分为两类:计量多维尺度法(metric MDS)和后期发展而来的非计量多维尺度法(non-metric MDS)。二者的区别在于处理数据类型的不同,计量多维尺度法用于处理等距和比率数据,而非计量多维尺度法用于处理顺序数据。在心理学领域中,量表所测得等距或者比率数据的情况不多,非计量多维尺度法对于数据要求的放宽,使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且在用层面理论进行设计时,反应层面多要求被试作出程度上的选择,获得的数据为顺序数据,所以在数据处理方面多采用非计量多维尺度法。在犯罪心理学领域,多维尺度法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格特曼1968年提出的“最小空间分析法”[3]。目前研究者可以采用如包含ALSCAL或PROSCAL过程的SPSS软件进行最小空间分析法的运算。此外,层面理论还发展了研究多元变量在被试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包括多维量图分析(MAS)和偏序量图分析(POSA)[2]。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赵守盈, 曾薇. 路易斯・ 格特曼――层面理论的奠基人[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4): 128-131.

[2]赵守盈, 江新会, 聂陪群. 行为科学研究设计与理论建构的一种重要策略[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24(2):113-118.

[3]O’Neill D, Hammond S. Drawing out the meaning in dat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within forensic psychology research[M]// Brown J M, Campbell E A. .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forensic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4]Edmundson E W, Koch W R, Silverman S. A facet analysis approach to conte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3, 53(2): 351-368.

[5]Brown J M. Designing research using facet theory[M]// Brown J M, Campbell E A.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forensic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6]Brown J, Barnett J. Facet theory: An approach to research[M]// Breakwell G, Hammond H, Fife-Schaw C.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London: Sage, 2000.

[7]吕红云, 赵守盈, 张禹. 映射语句的设计及应用[J]. 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23(3):102-107.

[8]Guttman R, Greenbaum C W. Facet theory: Its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J]. European psychologist, 1998, 3(1):13- 36 .

[9] 张文彤, 董伟.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栏目编辑 / 王晶晶.终校 / 黄才玲

上一篇:遵义县实施公益林区划建设的管理及对策 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