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企业重组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时间:2022-03-26 07:22:34

试析企业重组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摘 要: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对劳动合同的影响相对较小。股权收购由于有第三方的介入,相对于前两者的影响要大一些,但劳动合同主体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并没有动摇劳动合同的基础。资产收购虽不改变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但劳动合同上的劳动主体会由于转让方出售实质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活动而发生改变,对劳动合同的影响相较于前三者更大一些。

关键词:企业重组;劳动合同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80-02

由于企业重组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重组方式对劳动合同的响应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方式与特点。企业重组按照前文的论述,主要有六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以及分立。这六种类型根据企业重组前后法律地位及法律人格的变动以及是否有无新的主体介入或者产生新的主体,又可分为三大类。当发生不同类型的企业重组时,对劳动合同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当企业发生法律形式改变时,其改变的一般是企业的名称、住所以及组织形式,而这种变化既没有改变企业的法律地位与法律人格,也没有新的企业的介入,改变的只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影响企业实质上的合同主体地位。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合同记载的重要内容,当企业主体发生变化时,劳动合同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企业法律形式改变,仅仅涉及到需要将原来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名称、住所或者组织形式等形式内容加以修改即可,并不影响劳动合同中有关权利义务的实质性规定。因此,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对劳动合同的影响是轻微的,企业与劳动者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合同或者重新签订一份补充协议的形式消除这种影响。

二、债务重组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债务重组只是债权人与作为债务人的企业之间有关债权债务达成的一种妥协与让步。债务重组仅仅是作为债务人的企业自身资源的重新配置,保证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债务重组过程中,企业仍然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对外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作为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企业在此过程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因此作为债务人的企业所作的企业重组行为对劳动合同没有本质的影响。

三、股份收购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股份收购是股份取得的一种方式,购买方通过购买目标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从而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使得目标企业成为从属于购买方的从属企业。因此,股份收购并不会产生目标企业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的变动。但是购买方却可以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参与到目标公司的经营管理,例如利用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通过股东会(股东大会),派遣董事等方式间接使目标企业的各项事务处于收购方的掌控之中。一般认为,股份收购仅仅是股权结构发生变动,不改变目标企业的法律地位与法律人格,因此,原劳动合同履行不受影响。然而,收购方通过股权收购方式控制目标企业的目的往往并非都是着眼于目标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很多企业通过股权收购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之后,会通过转移优质资产等方式故意牺牲该从属企业的利益,一旦该从属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最直接受到影响的便是该企业的劳动者,企业也会以出现各种法定事由为借口,影响劳动合同的正常履行。

四、资产收购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一般认为,资产收购只是收购方购买被收购方的部分或全部实质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活动,并不承担被收购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都不发生改变。同时,这部分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活动仅仅是企业的财产资源并不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收购方因此可以避免概括承受被收购方的不良资产和瑕疵资源,并省去人力资源调整的成本。但是,无论是双方约定被收购的实质经营性资产及营业活动是否包含劳动者,都会对该部分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产生影响。首先,若双方未约定被收购的实质经营性资产或营业活动包含劳动者,从资产收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可以推出,收购方不接受相关劳动者。那么由于这部分劳动者原先从事的经营活动以及涉及的相关实质经营性资产已经被转移,原先劳动合同所约定的劳动内容已不存在,劳动者无法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劳动,被收购方需要重新进行组织调整,为劳动者提供新的劳动岗位或者不再使用这些劳动者。因此,劳动合同原先约定的内容发生变化,劳动合同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其次,若双方约定被收购的实质经营性资产或营业活动包含相对应的从事相关劳动的劳动者,那么这部分劳动者随着资产及营业活动的转移而进入了收购方企业中,为收购方提供从属性劳动。此时,劳动关系的用工主体放生了变化,原先劳动者与被收购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存续的基础已不存在,该劳动合同发生变化成为必然。总之,企业发生资产收购对劳动合同的影响是实质性的。

五、合并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企业合并是企业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类型。吸收合并并不产生新的企业主体,但是被吸收的企业会发生消灭的法律效果。因此,一旦该企业消灭,其消灭之前签订的相关合同,包括劳动合同都将受到影响。该企业消灭后,劳动合同一方主体就不存在了,劳动合同就缺少了继续履行的基础。新设合并会产生新的企业主体,原参与合并的企业都会发生消灭的法律效果,所有参与合并的企业作为劳动合同一方的主体地位也就不存在了。与资产收购不同的是,无论是吸收合并后存续的企业还是新设合并后新产生的企业,不仅会得到合并前被合并企业的实质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活动,同时还是要概括性地承担被合并企业的债权债务,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劳动者可能从事的劳动活动与原来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没有区别,但是劳动合同上权利义务的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劳动合同势必会发生变化。

六、分立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企业分立与企业合并正好相反,当企业的经营规模过于庞大或经营管理出现过于复杂的情形时,为了便于集中有限资源,体现专业性的经验,有些企业选择通过分立的方式优化企业资源结构。企业分立可分为派生分立与分裂分立两种类型。与并购一样,分立后产生的新企业不仅要接受从原企业分离出来的实质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活动,同样还需要概况性地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派生分立会分立产生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的新企业。虽然原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没有消灭,但是企业的组织机构、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方式等都会发生变化,从原企业分立出的那部分实质性经营资产及经营活动所关联的劳动者将受到影响。这部分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另一方主体放生了变化,劳动合同也会发生变化。分裂分立也会产生若干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的新企业,同时原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则会消灭,原企业所有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也就消灭了,劳动合同当然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一方主体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主体为劳动者,当用人单位发生变化时,劳动合同的变化在所难免。劳动合同具有附合化的特征,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实状况下,用人单位都是出于强势地位的,一旦劳动合同发生变化,劳动者的权益会受到影响。企业重组的类型多种多样,对劳动合同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自然也各不相同。一般看来,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对劳动合同的影响相对较小。股权收购由于有第三方的介入,相对于前两者的影响要大一些,但劳动合同主体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并没有动摇劳动合同的基础。资产收购虽不改变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但劳动合同上的劳动主体会由于转让方出售实质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活动而发生改变,对劳动合同的影响相较于前三者更大一些。合并与分立由于都涉及企业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的改变,导致劳动合同主体的根本性变化,对劳动合同的影响是最大的。当劳动合同发生变化时,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重新调整对劳动者的使用,原先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因此会受到一定影响。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很多劳动者成为了牺牲的对象,一些企业往往利用企业重组的有利时机,实现裁员、减员的目的。因此,现实中的企业重组对劳动合同以及劳动者的权益的影响是深远的。

上一篇:浅谈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图像质量控制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