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形象设计系统文化内涵

时间:2022-03-26 01:22:34

服饰形象设计系统文化内涵

1服饰形象设计系统概述

1.1概念

服饰形象设计包括服装形象设计和服饰品搭配设计两部分。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服装产业已从传统手工业向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转变。国内外已有相当数量服装设计人员,采用服装CAD技术进行服装款式设计。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服装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和消费需求,设计开发了服装款式智能设计系统,将服装款式数字化,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服装设计本身的特色和设计师个人经验,以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理论为指导,实现具有一定风格特征的服装款式平面图。新技术总是基于人们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够用计算机进行款式图绘制,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停留在服装设计研发人员这个层面,局限性就太大了。换一个角度,可以将这样一种技术进行深入开发,从消费者的层面和角度,对现有技术进行转化和改进,可能会有一番新的景象。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面向用户的服饰形象设计系统。

1.2结构要素分析

(1)系统主要由两大模块组成,一个模块是面向用户的操作模块,一个是面向服装品牌公司的操控模块。(2)面向用户的操作模块,可以实现线上选择搭配服饰品,完成服装选择、配饰品选择或组合搭配后,一方面用户可以自我保存搭配结果,供线下到实体店进行实际购买,一方面可以直接在线支付。(3)面向服装品牌公司的操控模块,可以由很多不同品牌的服装公司共同组成。他们负责服装设计和销售,一方面对整个服饰形象设计系统数据库进行产品信息的更新,一方面参与完成售卖服饰产品环节。(4)从用户角度而言,既可以购买单件服饰产品,也可以进行服饰形象的整体搭配,购买全部商品,无论是哪种方式,取决于用户的选择。(5)品牌设计部门与品牌销售终端是双向联系,这可以保证双方可以根据某服饰产品实际销售情况及时调整售卖策略,还可以根据实际售卖情况,调整产品企划方案。(6)面向用户的服装品类子库和服饰品类子库之间是可以实现互通的,这样可以给用户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挑选某一服装或是服饰品时,可以有不同的服饰品或服装进行搭配选择,对于完成用户消费者的整体搭配,非常方便。

1.3发展趋势

对于用户消费者而言,已从单一的到店购买向基于信息技术的购买方式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购买效率和频率,省去了路途时间,还可以有直观的搭配效果来帮助抉择购买对象。这对于相当数量的大众消费群体,是非常具有存在价值的,会在消费习惯相似的消费群体中蔓延开来。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用户可以网站上购买数量统计值作为参考,辅助购买,也可以因为购买人数的庞大而放弃购买,转而选择不被大多数人购买的款式,到底是哪一种,或者还有其他可能,取决于消费者本人。对于服装品牌公司而言,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参与到线上购买这种销售模式中。特别是一些批量化生产的成衣品牌,或是设计师品牌。这无疑会帮助他们降低店面方面的运营成本,使得服装和服饰品的售价相对而言降低,对消费者用户的购买选择产生实质影响。

2面向用户的设计理念

2.1概念

面向用户,是指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交互服务,以用户满意为导向,通过探索用户的信息诉求,实现人机交互过程。从产品销售的角度,会侧重以消费者为主导,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根据追踪消费者购物偏好和消费习惯等信息,设计和开发更适用于消费者用户的交互界面,以完成产品的销售过程。

2.2用户分析

2.2.1用户分类

分类的依据主要是用户的购买力(行业、职位、年收入、性质等共同决定)和家庭结构生命周期(主要是指一个完整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用户数量)。

2.2.2用户行为模型

DCCI于2012年的中国互联网蓝皮书系列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即是基于长期以来对用户的行为追踪、消费测量、触点分析和数字洞察,提出了2.0移动互联时代的SICAS模型。这是一个全景模型,用户行为、消费轨迹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里是多维互动过程,亦即品牌-用户互相感知(Sense),产生兴趣-形成互动(Interest&Interactive),用户与品牌商家建立连接-交互沟通(Connect&Communication),行动-产生购买(Action),体验-分享(Share)。这和本文第一部分的服饰形象设计系统的结构图是非常吻合的。从品牌营运的角度,必须切换到全景模式,进行多点互动,实现一个非线性的过程。

2.3面向用户交互式理念的存在意义

交互,是指人与自然界两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有时可以是单向的。面向用户的交互式理念,主要是指利用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的能力。用户和产品界面的交互过程,更接近于人类自身所特有的自然交流形式。用户无需经过专门的培训与学习,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操作,方便了用户操作交互系统,比如本文研究的服饰形象设计系统,进而增加了交互效率。

3服饰形象设计系统的文化内涵分析

3.1服饰文化传播的符号化特征

按照符号学理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组合,而服饰符号的单元,是由其意指关系的唯一性,而不是由其能指或所指的唯一性决定的。罗兰·巴特认为服饰符号包括能指(母体和母体要素组合)和所指(语义单元组合)。能指由对象物、支撑物和变项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中对象物和支撑物为物质性试题,变项代表某种文化或品质。因此,能指的某一特定断片不一定要与所指的某一特定断片保持一致。比如开领的开襟羊毛衫随意中,领子的敞开状态与随意性有某种紧密关系,而造成随意的,不只是“敞开状态”。领子作为服装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能指中的支撑物,包含在服装这一对象物之中。由于流行对支撑物和变项有着不同的支配,因此流行在能指组件上的操作变项是丰富多变的。支撑变项作用的原型并没有改变,比如裙子的基本形式是固定的,但其外形特征中的平滑和弯曲是可以变化的,褶裥作为弯曲状态的一种,通常与“成熟”联系在一起,其褶皱量大小是有相对较大的变换空间的,这就使得流行趋势机构可以不断地新趋势。但是,裙子这一原型并未变化,即使褶皱量变化了,也能被大众识别出来。因此,在服饰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服饰的符号既指款式、面料、色彩这三种服装要素在特定文化中的组合方法,也指它们组合后在特定文化中如何被解读的方法,更指这类符号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流行趋势和社会意义。

3.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服饰文化传播媒介

在信息传播领域中,人类不断地进行着有关可以同时作用于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官的多功能媒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样的多功能媒介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而且鉴于此,降低了媒介运行成本,从而实现了整体上降低传播活动的各项投入。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服饰形象设计系统的结构,基于这样的系统结构,无论是服装品牌公司,还是消费者用户,在整个系统的运作过程中的投入都相应减少,对于消费者用户最直接最明显的体验就是线上的单件服饰品有时候比在实体店的便宜。这与追求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并不矛盾,因为在线上,完成的可以是一整套服饰形象设计效果,或者是售卖服务,就像是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可能性不止一种。从消费者用户的角度,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可供普通人使用的,突破国界、社会制度和技术等界限,可在全球范围内购买任何品牌公司服饰品,随时随地随意进行对等交流的媒介。夸张一点地说,一个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但是,弊端就是当把一切交给网络以后,“人-人”的关系实质上演变成为“人-机-人”或“人-网-人”的模式,所以会掩盖一些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问题。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只能把人从那些可以由媒介替代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不能完全取代“人-人”交流的存在。

3.3面向用户的交互式服饰形象设计系统的文化释义

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服饰作为其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其具有的符号性特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有关服饰起源说中,有关服饰的标识意义,一直为人们所认可。人类文化媒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建筑、文字、语言、多媒体……。麦克卢汉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现代信息技术,会将这种与形象有关的信息,读取的更加完整和及时,基于用户操作方便的设计考虑,消费者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有关产品的各方面信息。在本文所研究的服饰形象设计系统中,要用到三维试衣技术,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模拟的过程和效果。按照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学说,三维试衣得到的图片结果,并不是人眼看到的人体着装的现场照片,而是一个对现实的拟仿,虽然它可以根据消费者用户的实际尺寸进行着装效果的显示。但是,我们依旧会参照这种模拟的试衣结果,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这就表明,我们认可这种“超现实”的现象。而交互式设计理念的存在,使得文化的传递不是单向的,二是双向甚至是多方向的。互联网的存在,模糊了国家和地理的界限,使得服装的售卖和购入也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行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就意味着我们处理一件事情时,不能仅从本地的语境出发思考,而是从与自己缺乏直接联系的更大的语境出发进行判别。而对于个人行为的选择,不仅会受到本地条件的制约,还会受到其他语境地方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而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超乎我们想象的,波及到各种地方。

4结论

分析服饰形象设计系统的文化意义过程中,可以看到,服饰形象设计系统的工作过程就是服饰流行信息符号化之后,不断组合演化的过程,承载了服饰文化传播的意义。这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的通达,更需要探索技术、工艺等要素如何能完整表达服饰文化的意义。技术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只有物质,没有精神,那就是没有思想的躯壳,就不会有乐观的发展前景。而只有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考虑,才会使双方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中,恰当地使用这种服饰语言,会使得服饰品营销变得顺畅许多,这也即是当今服饰品设计开发和产品销售的发展趋势。

作者:郑宣 刘婕 李建中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上一篇: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探讨 下一篇:快时尚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