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26 12:28:3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学生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愈发突出。文章对五种教育类核心期刊近3年(2011~2013.8)刊载的有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该领域研究的一些特征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50-03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孟明义1995年曾撰文指出“众所周知,大学是培养人的”[1]。杨叔子在2001年曾委婉写道“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2]。刘英和高广君2011年写到“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人才培养一直是大学的基础”[3]。这些研究间隔数年,讨论的却是一个主题:人才培养。由此可见,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素质人才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培养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问题无法回避学生发展水平的研究,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等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持续进行了量的扩张而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却日益成为一个饱受社会各界诟病的热点论题,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即是对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随着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也将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拟对近3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1 期刊的选择

本文从《江苏高教》、《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5个全国核心期刊)自2011年至2013年8月刊登的所有文献中选取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文献,旨在对近3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由于这5种刊物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因此它们所发表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国内主流研究的动态。

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研究现状

2.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研究成果的数 量分布

1)近3年来5个期刊共刊登该方向文献数量182篇,其中2011年刊登该方向文献数量52篇,2012年刊登79篇,2013年51篇(考虑文献选取截止日期为2013年8月)。可以看出该领域文献刊登数量整体趋势呈上升状态,该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2)从期刊分布来看:在182篇文章中,《江苏高教》在这一方向3年来共刊登79篇,为最多,约占总量的43.4%;《中国高教研究》56篇,约占总量的30.8%,紧随其后;《高等教育研究》刊登22篇,约占12.1%;《复旦教育论坛》14篇,约占7.7%;《教育研究》11篇,为最少,占6%。

2.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研究成果的研 究对象

从该领域文献研究对象来看,可分为以下5大类,见表1。

根据表1,从横向来看,研究本科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文献最多(65篇),占所有文献的35.7%;数量上紧随其后的是从高校整体人才培养与发展角度(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探讨问题的文献,有60篇,占到33%;分析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文献有39篇,占到21.4%。相对比而言,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发展、外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较少,分别只有12篇和6篇,比例为6.6%和3.3%。

从纵向来看,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一领域,每个期刊的侧重点和横向的趋势基本相同,每个期刊中研究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整体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文献数量多于高职院校、外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的文献。单就各个期刊来讲却有一些不同:如《江苏高教》以本科生人才培养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多于以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数量,而《中国高教研究》相反。另外,有一些现象需引起重视:所选取的一些期刊在某一研究对象方面近3年来未发表一篇文献,如《高等教育研究》在外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发表的文献数量为0。《复旦教育论坛》在高职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发表的文献数量也为0。这反映出期刊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的同时也反映了期刊近年来某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2.3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研究成果的主 题分布

近3年来,研究该领域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所涉及的领域跟此前相比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对182篇文章的归类整理,可以把这3年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统计如表2。

结合表2发现3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涵盖6大主题。

1)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建立和改革发展: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建立和改革及发展历程等内容,共有108篇,占59.3%。

2)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与发展:主要围绕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与高等教育各要素的关系,如就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就业能力与学生心理资本的关系、提升创业能力的模式研究、提升创业能力与校企合作关系等。共有24篇文献,占总量的13.2%。

3)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保障: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观的确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及保障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等。共16篇,占总量的8.8%。

4)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包括学生德育价值观的确立、理想信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阻力分析、加强孝道教育等。共16篇,占8.8%。

5)高校学生心理情感教育:包括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心理健康模式的建立等。共6篇,占3.3%,为研究数量最少的主题。

6)高校学生素质能力发展与培养:包括学生社会适应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等的培养。共12篇,占总数的6.6%。

3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的特征与不足

近3年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质量和研究深度都有提高,研究领域日益拓展,角度逐渐宽广,总体上趋于良性发展,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的不均衡化现象严重。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或机制的建立和改革方面,占调查文献的一半以上,远远超过其他方面的研究,说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或机制的确立与改革已经引起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学者针对此主题进行的研究是值得肯定的。如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要素中的培养目标问题,许多学者提出要培养“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拔尖人才”等。不仅如此,很多学者对我国各高校现存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旨在完善或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显示了学者对该主题的深入研究。但相对而言,其他主题领域的研究却很缺乏,如涉及高校心理情感教育这一主题的文献只有6篇,占总数的3.3%。这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问题的文章明显偏少。近3年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文章仅有12篇,占总数的6.6%。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担负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强大推动力量;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培养了无数的高素质人才。到2011年底,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发展到1300多所,院校数多于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也多于普通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4]。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应该引起学者的重视。另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角色定位的混乱等等,因此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3)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较少。在所选取的182篇文章中,对国内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进行案例论述的文章只有5篇。洪早清结合华中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培养实践经验,探讨了华中师大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5]。 詹一虹、夏守信、谭进以华中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改革综合实验区为例,分析了免费师范教育硕士培养的困境与预防措施[6]。李儒寿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探讨了本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7]。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以怀化学院为例,探讨了本校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途径[8]。殷朝晖分析了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建设情况,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9]。案例所侧重的方面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体现了高校对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问题的不同探索。

由于研究力量有限,本文的归纳总结没有其他期刊、专著或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但并不说明这些文章不重要。总结近3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在数量、质量、类型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果丰富。但是应该看到,研究关注于宏观理论层面的较多,提出的建议往往操作性不强;研究重点过于集中,对一些重要主题领域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实证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等。应当拓宽学术研究眼光,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路径,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为要务,建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只有在人才培养的实践目标、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路和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之中贯穿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孟明义.大学应当培养作为人的人而不是制造工具[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4):4-7.

[2]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

[3]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牧师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4]刘仿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8-11.

[5]洪早清.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42-45.

[6]詹一虹,夏守信,谭进.免费师范教育硕士培养的困境前瞻与预防――基于综合实验区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48-50.

[7]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

[8]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98.

[9]殷朝晖.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研究 [J].江苏高教,2011,(4):99-101.

上一篇: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民间非营利组织营利识别的比率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