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研究

时间:2022-03-25 07:44:43

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 选择于2013年1月~12月确诊的3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0例真菌口咽定植患者、20例细菌学肺炎患者以及15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以上对象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通过G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IFI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为(29.5±11.5)ns/L,真菌口咽定植组为(12.7±5.1)ns/L,细菌性肺炎组为(13.1±5.2)ns/L,而健康组为(11.7±3.5)ns/L,通过比较可得均具有差异性。结论 真菌口咽定植者、细菌性肺炎患者、健康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均低于IFI患者,诊断IFI的指标为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

关键词:葡聚糖类;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D 1,3-beta glucan detec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Methods From 2013 January to December was diagnosed in 30 patients,20 case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oropharyngeal colonization of fungi,20 cases of bacterial pneumonia patients and 15 healthy peop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object of the plasma levels of 1,3-β-D dextran concentration for detection by G test method.Results IFI plasma 1,3-β-D dextran concentration was(29.5±11.5)ns/L,fungal colonization group of oropharynx(12.7±5.1)ns/L,bacterial pneumonia group(13.1±5.2)ns/L,and healthy group(11.7±3.5)ns/L,by comparing the available have difference.Conclusion Health fungi oropharyngeal colonization,bacterial pneumonia patients,the plasma levels of 1,3-β-D dextran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in IFI patients,the diagnosis of IFI index for plasma 1,3-β-D dextran concentration.

Key words:Glucans;Diagnosis;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在当今社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越来越高,最为常见的感染为激发感染以及肺部原发感染,真菌在医院所有感染的致病菌中是最主要的。通过研究发现,对于IFI的诊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1]。本文笔者结合医院临床病例展开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5名本院的工作人员作为健康人进行研究。不利于任何抗真菌药物对采取标本的研究对象之中,同时也不使1,3-β-D葡聚糖检测对其进行干扰,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采取使其1 w内食用真菌类物质、血液透析、接受香菇多糖等药物。

1.1.1 IFI组 该组的患者全部确诊为IFI,普通外科、呼吸科、骨科、血液科以及肾脏内科等都有于我院治疗的患者,还有16例患者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观察研究的病例共有30例,其中11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52±1.3)岁,见表1。

1.1.2细菌性肺炎组 共有20例患者,其中8例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36±1.6)岁。其中有1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患者为卡他莫拉菌,3例患者为肺炎克雷伯菌,6例患者为流感嗜血杆菌,8例患者为肺炎链球菌。

1.1.3真菌口咽定植组 共有20例患者,其中7例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48±1.4)岁。

1.1.4健康组 共选15名本院工作人员,其中6名女性,9名男性,年龄20~45岁,平均(32±2.0)岁。

1.2方法 收取受检者未做无菌抗凝管的4ml静脉血,经过10 min的3000 r/min的离心处理之后,再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取出,并将其放置于-80°C之中,自患者感染发病至患者采血的时间间隔为5~10 d,平均(7±1.2)d。采用的一起为1,3-β-D葡聚糖试剂盒、多功能酶表仪、玻璃试管、不透钢镊子、37°C恒温箱以及冰浴槽[2]。

2结果

2.1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 通过观察研究可得,细菌学肺炎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为(13.1±5.2)ng/L,真菌口咽定植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为(12.7±5.1)ng/L,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为(29.5±11.5)ng/L,健康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为为(11.7±3.5)ng/L。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与其他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真菌口咽定植组与细菌性肺炎组、健康组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健康组与真菌口咽定植组比较,也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2 IFI组不同病原菌感染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 有19例侵袭性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为(33.7±11.4)ns/L,有9例侵袭性曲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为(24.7±5.8)ns/L,将以上两者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的差异(t=0.661,P>0.05)。

2.3不同诊断阈值时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监测对IFI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敏感性的预测值比较,见表2。

3讨论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得假丝酵母菌与曲菌为最常见的IFI致病菌,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又是最为常见的假丝酵母菌,同时近几年中,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等都有所增多。该组病例中,假丝酵母菌是IFI病例的主要发病原因,其次为曲菌感染,这说明真菌感染随着IFI的增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与真菌口咽定植组、细菌性肺炎组、健康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由于诊疗前后,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对病情的变化进行监控与诊断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绍熙.一种深部真菌朝气诊断的新方法-测定真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11,24(3):343-345

[2]皱先彪.肺部真菌感染概述[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0(3):18-21.

[3]马军.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J].中华医学杂志,2012,85(5):1443-1444.

上一篇:无创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危重病患儿中的应用价... 下一篇:胸腺肽肠溶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