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大断面、强支护、重装备的探索与应用

时间:2022-03-25 02:22:07

近距离煤层大断面、强支护、重装备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针对高地应力、软岩特征显著条件下,通过增强巷道支护强度,来提高围岩的抗压承载能力;扩大施工巷道的净断面,消除巷道受压变形后的收敛量对采面施工的影响,杜绝了巷道底鼓现象的产生,确保有效断面能够满足需要;通过配套重型装备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矿井生产整体水平,为高产高效打下坚实基础,降低了施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了矿井本质安全。

关键词:大断面 强支护 重装备

平煤天安一矿现有三个生产水平,一水平属残采采区,二水平也已进入中后期的开采,三水平属新开发采区,矿井主采煤层为丁组(丁6煤层)和戊组(戊8、戊9、戊10),矿井开发进入三水平开采后,采区的大部主要巷道不可避免的布置在高地应力的软岩层中,由于采深的增加,受矿压影响,断面在12~14m2回采巷道已经不能满足回采的需要,尤其进入三水平戊一西翼采区,戊10、戊9煤层间距0.2~7.0m,大部分为砂质泥岩,围岩承载能力较弱。新开设巷道多采用锚网索支护,服务期内,有的施工后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和破坏,锚网、锚索巷道顶板下沉,两帮收缩30%以上,造成回采断面减小、维护困难,每月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多次维修与处理,也无得到彻底根治,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针对此条件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1 采面工程概况

戊-31100工作面位于三水平戊一采区西翼下部,东邻戊一西翼回风下山、轨道下山、皮带暗斜井,西临近一、四矿边界,北邻三水平丁戊二大巷煤柱,南邻戊8-31080采空区,设计走向长度2950m,巷道服务年限3年。该工作面沿戊10煤层顶板掘进,戊10、戊9煤层岩柱厚6~12m,埋深在750~800m之间,巷道由于埋藏深,在掘进过程中矿压较大,顶压、侧压、底鼓较为严重。

2 巷道破坏因素分析

①巷道位置处在-450~-520m以下,埋深超过800m,较大的水平应力使巷道两帮荷载显著增大,引起巷道两帮整体向巷道内移动,变形量大。②所处层位属于软岩层,且断面较小,下分层与上分层岩柱中-中8~11m,所受的应力相对集中。③受到临近戊-31040采面上分层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产生动压区。④锚杆、锚索强度低,设计断面抗水平的应力能力较差(锚杆锚固力≤10KN;锚索锚固力≤20KN)。⑤该采面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围岩承载能力较弱,围岩、裂隙、节理面无进行充实和胶结充,组合强度不够,矿压显现造成顶、底板承压破坏,巷帮收敛和位移量较大。⑥初始支护强度不够,在高地应力的作用下,造成顶板局部破坏变形严重。

3 支护参数设计

3.1 设计的理论依据

锚杆长度由《锚喷支护(王文焕等编)》中所推选公式和理论计算,并结合GBJ86-85的有关规定确定。

3.2 巷道参数及f值选定

巷道宽度为5.5m,中高3.3m,净断面为18.0m2,根据资料得普氏系数选3。

3.3 锚杆长度确定

3.5 金属网选择

3.6 巷道支护参数确定

3.7 锚杆参数动态修正

根据地质资料与开采实践证实,戊组煤层巷道顶板易于块状或条状冒落。同时局部地段,顶板呈现膨胀软岩特性。为保证巷道的稳定性,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修改锚杆支护参数。

4 装备选择

5 实施效果分析

5.1 支护效果分析

巷道施工后,掘进每隔50m设一个“十”字位移测站,测顶板下沉值及两帮收敛值,对巷道进行常规的安全监测。同时以300根锚杆为一组,每组抽查6根,作不破坏性测试,顶部锚杆锚固力应大于80KN,两帮锚固力应大于50KN,同时作好文字记录。

5.2 施工进度效果分析

方案实施期间巷道月进尺324m,较去年同期提高36m,预计提前一个月竣工。

6 结论

通过在戊10-31100工作面进行近距离煤层大断面、强支护、重装备及有效抑制巷道底鼓的探索与应用并得到实施后,经现场跟踪调查,监测获得的数据资料看,支护效果非常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并节约了大量的材料消耗,降低了支护费用,同时创出了近距离煤层下层巷道单进记录,改善了作业环境,为综采工作面实现快速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广金,刘亚伟,李小可.大断面、联合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13).

[2]许志东,许磊,杨俊章.厚煤层大断面煤巷支护技术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01).

[3]刘志刚,毕寸光.厚煤层大断面综采切眼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36).

上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自由裁量权存在的问题及... 下一篇:EDI与B2B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