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稀释末稍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病

时间:2022-03-25 12:12:40

预稀释末稍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病

【摘要】

目的 对预稀释末稍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在实验室内对46例确诊病例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敏感性进行比较,等于3w后用上述两种血样重复操作,对二者稳定性进行比较;在查病现场对327例人群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室敏感性评价两组血样1:10、1:20 1:40和1:640四个滴度阳性数完全相同,其余滴度二者阳性数虽有不同,但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稳定性评价两组血样间隔3w重复操作,各滴度阳性符合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现场查病评价两种血样1:10、1:20和1:40三个滴度各自阳性检出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预稀释末稍血样iha敏感性、稳定性和阳性检出率与血清ih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以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

【关键词】 预稀释;间接血凝试验; 诊断;血吸虫

为能寻求一种快捷、高效、简便、实用的血吸虫病普查方法,对预稀释血样iha进行效果评价,现具体情况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取经病原确诊的病人血样46份,作实验室评价;随机选取一疫区村327人作现场查病评价,其中男191人,女136人,平均年龄(40.0±11.5)岁。

1.2 试剂

取nacl 6.5g、氯化高汞(hgcl2)2.5g加入蒸馏水1 000ml,混匀即成血样稀释液;冻干血吸虫病间接血凝(iha)诊断血球由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批号:20060623。

1.3 方法

1.3.1 实验室敏感性评价

①试验组 取100×75mm试管46支,于每管内加入已配制完备之稀释液0.3ml,再分别加入已确诊病例未稍全血60μl,血清稀释滴度为1:10混匀,分离上清液备用。随后在v型血清血板中进行对倍稀释多1月等分别为1:10,1:20,1:40,1:80,1:160,1:320,1:640,1:1 280,再在反应板各孔中加入iha诊断血球悬液25μl,混匀后于37℃温箱中静置30~60min,观察结果;对照组 每位病例同时以静脉血分离血清作iha,具体操作依《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

1.3.2 实验室稳定性评价

将上述试验血样和对照血样分别分离上清液和血清,于4~8℃低温保存3w后重复上述操作,以观察试验血样稳定性。

1.3.3 现场查病评价

①试验组

在采血管内预先加入配好的稀释液0.3ml,手指采血60μl于试管内,混匀,分离上清液,血采的稀释方法排1.3.1进行。在反应板各孔均加入iha诊断血球悬液25μl,混匀后于37℃温箱中静置30~60min,观察结果。

② 对照组

每位受检者同时以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作iha为对照,具体操作依《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

1.3.4 统计学处理

实验室敏感性评价中两组血样各滴度反应结果间、现场查病两组血样各滴度反应结果间均进行配对资料卡方(χ2)检验,判断二者之间差别有无显著性;实验室稳定性评价中分别计算两组血样各滴度与首次实验结果阳性符合率,并对两组间各滴度阳性符合率作χ2检验,判断二者间差别有无显著性。

2 结果

2.1 实验室敏感性评价结果见表1。表1 两组血样实验室敏感性评价结果(略)

2.2 实验室稳定性评价结果见表2。表2 两组血样实验室稳定性评价结果(略)

2..3 现场查病评价结果见表3。表3 两组血样现场查病评价结果滴度查血(略)

3 讨论

间接血凝试验(iha)是在疫区普查时常用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对于采用末稍血作iha诊断血吸虫病,有过一些关于使用末稍血浆和滤纸干血样的文献报道[2~6],但以末稍血样经过预稀释处理分离血清稀释液作iha诊断血吸虫病,却鲜见报道。

在实验稀释液中,加入nacl以调节渗透压,加入hgcl2则是为了防腐。在60μl全血中所含血清约为30μl,与0.3 ml稀释液之比近似为1:10,符合iha的血样稀释要求。实验室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两组血样1:10、1:20 1:40和1:640四个滴度阳性数完全相同,1:80滴度试验组阳性45人,对照组阳性44人,经检验χ2=0.26,p>0.05,差异无显著性;虽然1:160、1:320和1:1 280三个滴度两组阳性数不相同,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预稀释末稍血样iha和静脉血血清iha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两组血样1:10、1:20 1:40和1:640四个滴度间隔3w两次试验阳性符合率均为100%,1:80、1:160、1:320和1:1 280四个滴度两组血样两次试验阳性符合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表明预稀释末稍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病效果稳定性好。现场查病评价结果显示,两组血样1:10、1:20和1:40三个滴度阳性率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即可说明预稀释末稍血样iha用于人群普查,与静脉血血清iha具有相同的阳性检出率。综上所述,预稀释末捎血样iha无论是敏感性、稳定性和检出率与静脉血清iha相比较,都无明显差异,因此,在进行人群血吸虫病普查时可以用来代替静脉血清iha。

由于近来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血防机构也都进行了相应的人员分流,另一方面,本身血防专业队伍就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的问题[7],使得在进行疫情普查时,任务重、时间紧、技术难度大和人手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以往的疫情普查多采用静脉采血,工作人员技术要求高,操作步骤复杂,不仅使得工作效率难以提高,而且由于采血量多、群众不愿耽搁等原因而使人群受检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3],而预稀释末稍血iha采用末稍采血,具有操作简便、人员技术难度低、采血快、群众易于接受等特点,不但能大辐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人群受检率,适用于疫区血吸虫病普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1~96.

[2]彭喜松,吴昭武,李佩安,等.微量末稍稀释血浆用于iha及lat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a] . 见卫生部血地办.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1991~1995[c]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87~288.

[3]廖世业. 末稍血浆iha和elisa法诊断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4):39~40.

[4]廖世业.不同血样iha和elisa筛查血吸虫病比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16(6):468~469.

[5]廖世业.滤纸干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病影响因素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2(6):114~116.

[6]郑莉,杨光斌,李秋萍,等。干滤纸血片用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抗体检测的现场应用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1):17~19.

[7]王伟炳,沈洁,王立英,等.全国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状况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15(1):68~70.

上一篇:电击伤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下一篇:胎儿面胎盘出血致完全性胎盘早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