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t Labs:“重新发明”的力量

时间:2022-03-24 11:46:20

Nest Labs出品的家居智能烟感器和智能温控器,拥有流畅圆润的线条、简洁的造型,令人不由自主想去触摸。这种设计感是不是和苹果公司的某些产品如出一撤?

这家2010年诞生的企业,其创始人正是“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他与合作伙伴――前iPhone软件工程师马特・罗杰斯(Matt Rogers)一起创办了Nest Labs,两位“苹果人”承袭了苹果公司一贯精雕细琢、慢工出细活的风格,在公司成立一年后才推出第一款产品――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温控器,它现已成为科技界家喻户晓的明星,随后推出的智能烟感器也大获好评。

这家成立4年,只推出过两款产品的企业,在今年初被谷歌以32亿美元收入囊中,这被预计为可能是今年硅谷最大规模的并购案。谷歌、苹果、“iPod之父”、智能家居、物联网、新能源……所有这些,足以吸引人们对Nest Labs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

“iPod之父”的Nest

离开苹果后,法德尔希望在加州太浩湖边打造一个“绿色”家庭,在研究加热和冷却系统时,他意识到恒温器是成熟的创新。“在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这样一个设备,但是对于它的设计和功能,投入的精力却很少。”于是他与罗杰斯创立了Nest Labs,开始打造智能温控器。而产品名字同样来自于日常生活,是法德尔从常看的电视剧中获取的灵感。

法德尔为人类带来了iPod,很多人会对这位出色设计师的第二件作品表示困惑,怎么会是智能温控器?但当你看到这款叫“Nest”(巢穴)的智能温控器时,困惑将被消解:金属造型的温控器远看像个挂在墙壁上的圆形罐头,圆形平面上安装着精美的全触控屏幕,iPod模拟转盘的操控方式被放置其中,只要在装置顶端边缘旋转,就能轻松调节温度高低。“巢穴”还拥有学习的能力,它可以记忆房屋主人调节温度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减少最多5%的能源消耗。

法德尔的设计确实精妙绝伦,“巢穴”从产品外观、设计理念、甚至网站的宣传手法都散发出浓浓的“苹果味儿”,堪称“智能温控器界的iPod”。作为Nest Labs的第一款产品,“巢穴”智能温控器一推出就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在“巢穴”推出前,美国亚马逊网站上销售量最高的温控器售价在30美元左右,但“巢穴”却以249美元的高价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

在智能温控器相对成熟后,今年Nest Labs又推出了第二款产品――智能烟感器。针对传统烟感设备容易发生误报的现象,Nest Labs推出的烟感器能感知不同类型的烟雾,并针对烟雾情况发出适当的提醒,有些程度的警报甚至只需用户挥挥手就能消除。而温控器和烟感器之间实现通讯,可以将家居的温度和烟雾两项指标综合起来判断室内环境,为用户提供更优化的使用体验。

“重新发明”开辟的市场

从Nest Labs研发产品的时间和推出产品的数量可以看出,这是家非常专注的企业。

温控器、烟感器是一直存在的规模颇大的市场,在北美地区,这两件设备几乎是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却很少有人考虑过如何将其做得更加细致。在英国一家媒体对法德尔的访谈中,他谈到了开发温控器的灵感,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个人使用体验。“人们被迫去适应这些丑陋的设备,你常听见电视中的角色们说,‘把它打开’、‘把它关上’、‘我觉得冷’、‘我觉得热’,然后,‘我受不了烟雾警报器了’、‘昨天大半夜我被它吵醒了’、‘我做菜的时候它叫了’……我们不该默默地忍受这种事情。”法德尔说。

法德尔讨厌传统温控器难看的外观,而这些主宰了居住感受的关键物品,还占据了能源账单的50%-60%。它们难看又难用,质量也得不到保障,“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决定要“重新发明”温控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法德尔发现,无论是硬件本身还是商业模式,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于技术型公司来说,最核心的永远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那些让自己和他人烦恼甚至痛苦的问题。

智能温控器“巢穴”的销量超出了Nest Labs的预期: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客户是“iPhone 一代”,新买房人群或新婚人群等有购买力的年轻人。但事实上,客户的范围要广得多:为异地父母购买温控器的年轻人;为卖房而购买温控器的房产中介商等。尽管很长一段时间温度控制器仅在北美和加拿大销售,后来也只销售到英国,但由于温度控制器是联网的,网络显示温控器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产品上线半年内已经销往超过60个国家。

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使用物品从满足基本需要到奢侈享受、到科技革新体验,这三方面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目前大部分物品只处于前两个阶段。而温控器和烟雾报警器这两个产品已经40多年没有改变过了,Nest Labs在这两个产品上成功实现科技革新体验上的突破和创新,从而顺利挖掘出了一块中高端的市场。

第三种生存方式

公司的发展存在两种生存方式:要么一直独立,要么被收购。而谷歌为Nest Labs提供了第三种生存方式:被收购之后继续独立,同时享有大公司的资源。

Nest Labs的商品已在全美和加拿大销售,但无法满足全球的需求。由于温控器和地方的能源体系、安全法规、住所物业等都有所联系,简单地将控制器邮寄过去,顾客拿到手后并不一定适用。因此,根据对应销售地区来做的基础设施定制化,就非常有必要。此外,销售每提高一个量级,供应链、客服团队、物流等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法德尔说,过去自己曾为上述工作花费大量时间,而谷歌可以为Nest labs提供这方面的帮助――谷歌在全球各地都有的实体办公地点可以提供本地支持,大规模的扩张所需要用到的资源也能由谷歌提供。这样,节省出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最在行的产品设计。

对于核心团队来说,将精力放在营销、底层建设而不是产品设计上,是极其不划算的。既然谷歌愿意帮他们处理好“杂事”,让他们继续站在智能家居化的前沿去创造,何乐而不为?

上一篇:李学凌:应战企鹅的小浣熊 下一篇:一次拒绝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