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财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

时间:2022-03-24 11:12:06

略论财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

【摘 要】财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必须做到“五突破”:提升研究政策能力,努力在创造性开展财政工作方面谋求新突破;支持经济发展,努力在培植财税“蛋糕”上谋求新突破;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在改善民生民本上谋求新突破;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在提升经济发展保障力方面取得新突破;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努力在提高保障能力上谋求新突破。

【关键词】地方财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策措施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公共财政和市场运行的双边互动,公共财政必须承担和完成的历史使命就是,提供合格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持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参与分权式决策,对本地区发展进行自我决策,追求自身利益,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为地方财政,必须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得力举措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五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13年的财政政策的重点:一是增加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规模及其边际效应直接决定财政扩张力度的大小,考虑到2013年的经济走势和实施财政扩张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包括结构性减税具有滞后效应,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国家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2012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二是减少税收。减少税收主要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资的增加实施经济扩张。2013年国家减少税收的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适时地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扩大政府支出。2013年,扩大政府支出向优化支出结构转变,一方面,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财政更深入的支持。仅就资金而言,以现代农业为例,支持可以优化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农业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使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业科研有赖于长期的资金支持。财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必须做到“五突破”。

一、提升研究政策能力,努力在创造性开展财政工作方面谋求新突破

一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服务服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地方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本地区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问题,事关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要牢固树立财政政策研究意识,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当前,财政决策活动日益复杂化,要打破传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财政政策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现有政策、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分析评估实施效果,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相结合,通过科学的程序把实践经验转化为财政制度措施,推动财政改革发展。

二、支持经济发展,努力在培植财税“蛋糕”上谋求新突破

一是全力抓好借力发展。重点是做好“上争、外引、内活”工作。“上争”,就是要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要加强对国家和省里政策的研判,重点要加大对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支持“三农”、社保民生等有关政策的跟踪研究,精心谋划项目,力争使更多的扶持政策、建设项目、发展资金向本地区倾斜。“外引”,就是要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引进项目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落实跨区域招商项目异地落户的财税收益分配政策,积极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足额安排招商引资前期费用,积极为招商引资队伍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内活”,就是要全面激活民间存量资金。要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撬动民间资本,扩大乘数效应,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加快发展上来。二是全力支持产业转型。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培育壮大本地区支柱产业,制订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符合产业振兴规划的重点项目,尤其是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奖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三是全力支持项目建设。重点是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增税。同时,要加大各类融资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急需、效率最高的地方,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四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要切实为企业多出解困之策,多献发展之计,多谋有利之举,多管齐下支持企业发展。要协调政府性担保公司、金融信贷部门,采取互保联保、入股、合作、贴息等多种办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要落实好新出台的税收政策,认真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抵扣、新企业所得税制改革落实等各项减税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在改善民生民本上谋求新突破

财政资金的投入重点是要做到“三个倾斜”:一是向社会保障倾斜。要切实做好省级社保统筹衔接工作,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公务员生育保险等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养老保费缴费基数及扩大参保面,逐步消化养老保险收支缺口。要全力支持新农保试点工作,确保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加大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的补助投入,优先解决好关、破、停及困难企业的医疗保险待遇等方面问题。要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力度,加强福利院、老年公寓等优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切实保护好城乡失地居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向创业就业倾斜。要出台鼓励创业的财税政策,以创业全面带动就业。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再就业政策,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主辅分离等扶持再就业政策。要加大再就业培训、转移培训、创业培训的财政投入,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向社会事业倾斜。要大力支持重点文体活动设施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科技、教育、体育等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在提升经济发展保障力方面取得新突破

环境决定着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向,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同时切实提高软环境建设水平,做到硬环境不足软环境补,营造比较优势。

一是提高办事效率。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继续规范审批事项,不断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对重大项目采取“驻点式”服务,对重点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用高效快捷的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二是降低收费标准。通过采取控制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实行财政补贴等方式,全力支持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对目前还没有实施的收费项目,或已实施但收费额度小、执收单位同意免收的收费项目暂停收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最低标准实行下限减征收;对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的政府性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三是创新财政服务手段。要提升财政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凡涉及财政审批的有关项目建设,要按照“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公开透明办”的要求,推动服务关口前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服务,变坐等上门为跟进式、零距离服务。真正把服务体现在项目建设一线上、问题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落实在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里。严格财政项目建设效益考核评价,既要看项目引进情况,更要看税收实现情况;既要看投入,更要看产出,要把项目建设成果与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相挂钩,形成项目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五、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努力在提高保障能力上谋求新突破

在收入征管上,严格落实收入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认真履行征管责任,按季、按月分解好收入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做到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要继续实行“以旬保月、以月保季、均衡缴库”的征管办法,按照“应收尽收、分文不漏”的要求,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克服前松后紧年关逼的被动局面,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同时,要加强税源调查与控管,尤其是要对加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控管,动态把握经济、财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掘新的税收增长点。要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骗税、逃税和抗税行为。在支出控管上,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支出,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多层次的监督管理,节约有限财政资金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

参 考 文 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高培勇.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路线图”[N].人民日报.2013-01-21

[3]郑连成.农业现代化:呼唤更深入的金融支持[N].光明日报.2013-

04-19

上一篇:煤炭企业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W公司生产管理优化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