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村文化培育力度 丰富农村文化

时间:2022-03-24 08:36:58

加、大农村文化培育力度 丰富农村文化

摘要:“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许多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党的十七大以来。农村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欲望越来越强烈。本文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 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72-01

目前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是跟不上农民的需求,一些地方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电视是目前农村农民群众业余生活、娱乐的一个主要的工具。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群众的视野,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新鲜空气,但是电视的这种作用正在逐渐的淡化,甚至扭曲。

第二,打扑克牌、的盛行泛滥是全国农村近年来很突出的一个文化现象。在农村,农民群众的休闲方式除了看电视、串门就是打牌。在现在的农村,几乎所有的中青年人都会打扑克、搓麻将,甚至一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会凑在一起玩,不少年逾古稀的老人也经常在一起打打麻将。偶尔还会有打大二、打十字等,而下棋的简直是少之又少了。但凡遇到谁家办喜事男女老少凑在一起除了打牌就是喝酒。

第三,黄色文化悄然兴起。近年来一些自称某某歌舞团的农村流动脱衣舞表演团体在乡镇、农村深受中青年朋友喜爱。它的内容低俗,动作不堪入目,但是却异常火爆。它犹如农村地区的杂草一样疯长,屡禁不止,给本来就相当疲软的农村文化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物质丰富了精神世界也应该跟进,而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农民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不相适应的矛盾。

第四,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差。多数乡镇重视文化工作的口号响,雷声大,雨点小,各级报刊杂志、各级领导和专家教授只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理论,不讲队伍建设,更谈不上怎样抓队伍建设,没有好的具体措施和政策,真正为农村基层的文化阵地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甚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微乎其微。

家庭和睦,才能社会稳定。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但农村文化事业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匹配,它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适应。昔日三五里地以外的农民群众赶来看电影,听戏的场面已经没有了,它已被越来越多的麻将声、猜拳喝酒声代替。在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大道上,文化生活却在退化。对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谈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科技培训,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如何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科技培训活动中,首先,应加大科技“四下乡”力度;其次,办好田间地头的示范带动培训;再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农民举办科技讲座大课堂。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始终重视科技培训,农村经济飞跃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在文化建设中重视科技培训工作。

第二,硬件基础建设是首位。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可以建设一些基本的公共文化场所,如:组建农家书屋,篮球场、乒乓球等。

第三,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和外延。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四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群众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第四,农村文化生活建设,重实效忌一刀切。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的农村文化,最好打造一村一品。挖掘它,然后将特点扩大化,努力做到文化生活建设与农村物质生活建设步伐协调一致。

第五,狠抓队伍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一支稳定、敬业、热爱本职工作、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文化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机构,归口使用文化事业单位人员,同时要注重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他们无忧无虑,终身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选拔和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在职中、青年干部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第六,狠抓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培训。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以及乡村教师的待遇,乡村教师的待遇应略高于城市教师。同时应加在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师资水平均衡才能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文化是一种无穷的动力;文化也是反映一个时代繁荣富强的标志。而中国的文化则具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历史了。它既是凝聚斗志的鼓动机,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总之,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一要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二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要确保经费投入,四要上级主管部门加强指导,五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抢抓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快速发展,健康成长。

上一篇:外教英语口语教学的利弊与建议 下一篇: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