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种一颗阅读的种子

时间:2022-03-24 06:50:04

在心里,种一颗阅读的种子

【本期名家】:《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妈妈郑春华老师

【名家寄语】:好文字好故事,会种到心里,以后会发芽。

名家简介

郑春华,女,1959年生,浙江淳安人,回族。中国作协会员。高中毕业曾去过农场,当过保育员。198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1981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编辑。后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年畅销,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主持人语

和郑春华老师通电话之后,有一种感动。这种感动耐人寻味。

通话的那天,是世界读书日的第二天,我以为郑春华老师会稍微空闲一下,没想到她匆匆地说,还要赶往校园和孩子们一起做活动。

当我提及书稿刊发后,稿费寄到哪里时,郑春华老师迅速回应:不要给我寄了,全部稿费都买了书,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六一送给孩子们吧。

电话匆匆结束,“大头儿子”的“妈妈”郑春华老师的每句话都让我温暖、回味着。

看着郑春华老师的文字,读着她在问题泡泡的回答,我想小读者定会从大作家这里有珍贵的收获。

名家故事

在心里,种一颗阅读的种子

种故事、写故事,读童诗、写童诗。

我今天的创作和童年的阅读分不开。

埋一颗故事的种子很美好

我有很多的宝贝,但最多的是泛黄的薄薄小书。我经常带着它们到小读者当中去。每一次,我都对它们心存感谢。因为,神奇的故事,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发了芽,还开了花。

有一个故事叫《小红马的故事》,大致内容是:“小红马是个小玩具,幼儿园里只有一个,小朋友每天都想得到,他就把它种到泥土里,希望可以长出小马树,结出很多小马分给大家。”我那时候就觉得这个想象太奇特了。于是我的心里也尝试着种了好多的东西。我一边看故事书,一边玩我的玩具,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我给我的洋娃娃做了好多的衣服,在做各种各样衣服的同时,我开始种故事了:洋娃娃来自哪里,怎么会穿这样的衣服……慢慢的,我总能把故事里的情景和文字,讲在我的洋娃娃身上。于是,我的好朋友多了——薄薄的小书、长长的故事、换着衣服的洋娃娃和它的新故事……所以,在幼年,做布娃娃和写布娃娃成了我的爱好,这爱好,来自书本,跃然纸上。

读几本薄薄的好诗集作启蒙

我童年美好的记忆,是一本本好书。其中有《给海边的孩子》,柯岩的《大红花》,还有《马戏团演员》。它们都是父亲“给”我的礼物。

我生于1959年,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我的父亲是个诗人。记得当时在我的家里,有一个类似红木做的书柜,上面有三层,是玻璃门,父亲用来放书;下面有两层,是木门,用来放我们全家人平日里替换的衣服。

父亲的藏书大部分是诗集,记得有徐志摩、闻捷、李瑛、臧克家、张志民等中国诗人的诗集,也有济慈、普希金等外国诗人的诗集,还有唐宋诗词。在这许许多多的诗歌集子里,只有两本是儿童诗:一本是柯岩的《大红花》,一本是于之的《给海边的孩子》。两本书都很薄,才二三十页,我一读就喜欢得不得了。《给海边的孩子》里都是短诗,写得好玩有趣又充满想象,比如《白浪里钻出来》《小胖》《救生裤》等,让我一边看一边直笑,真想也到诗中的大海里去玩一玩;《大红花》里有短诗有长诗,而让我更喜欢的是那带有故事情节的长诗,比如《小弟和小猫》《小红马的遭遇》《看球记》等,诗中的人物有的像我的同学,有的就像我的弟弟,反正越读越觉得亲切。

也许是因为一开始阅读就读到了中国最优秀的儿童诗,所以后来对一些杂志上的儿童诗非常排斥,觉得不好玩、不好看。那时正是“”初期,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围绕这个主题,写得很空洞,我实在不爱看。

读趣味横生的儿童文学

后来我又在父亲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中国十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选》(1949-1959),在这里面我读到了任大星的《吕小刚和他的妹妹》、任大霖的《蟋蟀》、杲向真的《小胖和小松》、刘真的《我的小荣》等。这些作品有的让我笑,有的让我哭,有的让我无比感动。后来我又读到了《过年》《山岗上的星》《我的朋友容容》《浙东的孩子》《大肚子蝈蝈》《小布头历险记》《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等优秀的中长篇儿童文学作品。

一本本儿童文学,更让我从诗的精炼走进了故事的丰盈、简练和细致,在诗歌故事间游走,这种文字间的流动,让我积淀了很多。我的笔下,波兰雨后的黄昏、上山和钻树林的孩子、提着篮子采蘑菇的情景、收获之后的喜悦……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我都在用文字一次次感受、收集着,于是,生活中的素材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有趣味了。所以,我还有一点建议,亲近一下大自然,还要把你的感受写下来。用你的身体和心灵,构筑你的文字城堡。

一点感悟说给你听

我想我今天能写出让小读者喜欢的作品,一定与自己童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在那时,我的童心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尽管那时我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书好在哪里,不喜欢的书不好在哪里,但因为心里已经充溢着优秀的作品,自然就没有地方去存放“假大空”的东西。

也因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欢和对书中弥漫着的美丽生活的向往,使我在童年时代常伴有孤独感,会在灿烂的阳光下默默走进自己的内心,编织童年的梦……我想我的情感和想象就这样丰富起来,以至于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会倾注感情,赋予它们与我同样的生命。

我对写作文有了极大的兴趣,因为我要抒发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现在有很多同学害怕写作文或写不出作文,我想这是因为情感世界的贫乏造成的,因为他们不会感动,不会想象,不会编织自己的梦,如果你没有这一切,即使去读再多的作文技巧书,也是徒劳。

问题泡泡

郑老师您好,您发表的最早期的作品是什么?

郑老师回答:

我以前没想过能当儿童文学作家,那时候只是有兴趣,无意中的一些事情启发了我当儿童文学作家的想法。小学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还被拿到学校广播电台去读,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有个诗歌大赛,我投的作品《小床》获得一等奖,当时他们告诉我几千首诗歌里只发现这首以儿童为题材的。那时候我在工厂托儿所当保育员,那首诗写的是一个小朋友随着年龄长大,小床会睡不下,别人来抬床小孩子死死拉住,因为对小床有特殊的感情。这应该算是我发表的最早的作品吧!

郑老师您好,您喜欢什么书?

郑老师回答:

我非常喜欢国外的儿童文学,基本上我的阅读也都是国外儿童文学。它们和国内的儿童文学差异大一点,对我来说有意思、好玩。

郑老师您好,您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非常著名,我们想知道它给您带来了什么。

郑老师回答: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给我带来的东西太多了。这是我写作的一个分水岭!我在父亲和几位儿童文学前辈的指导下,战战兢兢地走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天地。写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当时有些事出偶然。我当时是《小朋友》杂志的编辑,我无法约到儿童故事的稿子,于是我试着写几个故事给作者们当范本,结果自己越写越有感觉,几乎停不住笔。这就是最初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但是,这个惊世骇俗的名字使作品的发表变得一波三折。经过几次退稿后,稿子开始在《看图说话》杂志连载,但是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儿子怎么是大头,爸爸倒是小头,这不是教导孩子对长辈不尊敬吗?这种批评的声音很大,稿子后来被迫停止连载。但是,这些并没有停止我对这部作品的信心。因为在那些批评的声音中,有更多其他声音。我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许多妈妈每天为临睡的孩子阅读,孩子们每天都在等待这个故事……这些都给我莫大的信心,而且,我脑子里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大头儿子的故事。好笑的是,直到今天,还有人问我你那个《“小头”儿子和“大头”爸爸》怎样,说错的永远都是大人,至今没有一个孩子说错过!这个作品为我赢得了读者的认可,也为我赢得了创作的自信。从那时开始,我决定要把这个系列认真写下去。这种状态和早期的战战兢兢完全不一样。这可能是我创作的一次真正觉醒。

上一篇:作文为我插上理想的翅膀 下一篇:小辫老师暑假网络召集大家投稿 全班同学QQ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