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要注重内容+体验

时间:2022-03-24 04:21:40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要注重内容+体验

在清博盛典-暨新媒体大数据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黄楚新主持《融媒体的变革与新生》圆桌论坛。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封面传媒副总编辑王豫斯,Viva畅读总裁韩颖,中国媒体融合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媒体网CEO王一鸣等共同探讨了融媒体的变革与新生。

与此同时,“快手”总裁宿华、“同道大叔”CEO章晋源、“一个人听”主播蕊希、“冯站长之家”创始人冯国震等新媒体大咖,分享了新媒体发展的经验。

一、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变化

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媒体的功能就是要把这边的信息传播到那边的用户手里。这里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信息的获取。信息获取可以自己生产,也可以开自媒体号。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一点号或头条号,都是提供内容的平台。信息不仅仅是有多少数量的问题,更是内容精致的问题。在内容获取方面不管内容从哪来,都要把领域里面最顶尖的内容拿过来;第二,审核环节。这么多的信息到我这个平台上,很多的自媒体信息没有审核,我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审核的效率;第三,分发最重要的是精准。分发是千人千面,所以视频、图文、问答等内容要丰富;最后,信息分发到用户后,要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互动。转发、分享、问答,互动之后形成闭环。另外,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反过来去找我们应该获取什么样的内容。我认为,内容审核、内容分发、内容获取和内容互动,整个环节和流程缺一不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黄楚新:

在融媒体时代,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涉及三个关键词。 一是如何给用户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二是精准的传播,类似于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基本上可以做到精准送达;三是如何让用户参与,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转化,应该发挥每一个用户的积极性,比如说让他们提供相应的内容,类似于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为获取信息带来新的方式。新媒体发展的最大趋势是跟资本市场结合越来越紧密,比如,Viva畅读公司在走向资本市场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中国媒体融合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媒体网CEO王一鸣:在移动端媒体的阅读到互动,包括这些平台,整个模式跟以前都不太一样。以前在PC端包括传统的报纸印刷、生产,成本过高,而且不经济不环保。我觉得媒体介质的改变,移动化是必然的。现在不缺的是海量资讯信息,稀缺的是深度有价值的内容。在手机端通过手机百度去查信息,有时候翻几页翻不到,可见垂直化、有价值的内容是发展趋势,以后可能要涌现出垂直化的小应用。

封面传媒副总编辑王豫斯:作为一个新闻客户端,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定的影响力,我认为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内容为王。以前我在光明日报工作,后来跳出来到封面新闻工作。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内容为王是第一位的。现在内容生产跟以前不大一样,现在是重新整合和分发的^程。我们可能会通过大数据,深入分析用户习惯,通过机器的编辑和选择来确定用户的兴趣,然后精确的推送内容。另外自己的原创内容,大的新闻事件,要有自己的独特角度和观点。

二、用户体验。现在做新闻并不是简单的分发效率和传播渠道,可能还要对它有社交的应用。跟别人聊的时候转发、分享,并加上你的意见。

移动互联网有更多的玩法,比如说增加VR的体验,一些友商提供的客户端也是一样,它的屏幕很有特点,有的人把客户端打开以后直接看屏幕了,这也是一种运营方式。还有的是我来当主角制作内容,这也是一种方式。

二、资本市场看中新媒体什么?

Viva畅读总裁韩颖:现在互联网创业实际上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新闻资讯方向,第二个是游戏方向,第三个是电商方向。所有的方向都与资本市场相关。在新闻资讯方面,有一个环节就是内容的生产,优质内容我觉得永远没有饱和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在使用手机客户端时不一定是盯住某一个客户端用,尤其90后的年轻人,比如说时尚看这个,财经看这个,新闻看这个,我要有点文化看这个,这是一个组合。现在看,所谓的新媒体更多的是内容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原创,每天都是新的就有价值。内容创新带来模式创新,由模式的创新带来商业价值的创新,这就能与资本市场接轨好。

封面传媒副总编辑王豫斯:封面新闻因为跟阿里巴巴合作,可能拿到很丰富的大数据,我们主打的是80、90后客户,都很年轻,有较强的消费冲动。根据大数据计算形成消费的闭环,在分发消息的同时可以促进消费实现盈利。

三、技术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价值成正比

Viva畅读总裁韩颖:我觉得互联网创业很神奇,从20多年前到现在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新的公司和新的商业模式。有三个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第一个是蒸汽机延伸了四肢和体力,第二个是互联网,我们正在经历这伟大的技术,第三个是人工智能。当大脑被延伸的时候,世界就会发生大的变化。我做电信很多年,所有的互联网都是架构在大数据之上的。未来,技术创新和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价值成正比。

第一,大数据都掌握在电信运营商手里。第二,掌握在金融企业银行手里,你只要花钱就知道你花在哪。第三,大数据垄断在BAT手里,而且没有分享和交易的通道。如果你想做新媒体行业、做电商、做O2O,无论做什么,当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数据都没有,但是BAT做任何事情,一分析一统计就发现这个事情对不对,如果对的话投钱投人做。

因此,把大数据的交易系统做起来。大数据的交易也许像股票交易,像金融交易一样,这一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2017年,Viva畅读开始进入智能时代的元年,这要靠大数据推动。大数据从已知推未知,这个时候的大数据交易,才是真正惠及所有互联网的。

四、融媒体是不是个违命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黄楚新:我们知道现在融媒体的确发展很红火,当然也听到不同的声音,尤其是一些传统媒体在转型时有疑虑,说转型就是去找死,不转型就是等死。所以,很多人说融媒体是不是个违命题?我认为不是伪命题。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转型,就有可能成功。

中国媒体融合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媒体网CEO王一鸣:在大环境来看媒体融合,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中国的媒体机构,可以看到以前是分类管理的,像报刊、广电。现在大家基本上往全牌照方向发展了。因为它的竞争很激烈,不改变不求变是不可能的,犹豫跟徘徊肯定不行。上海澎湃等新媒体,地方支持的力度很大。现在新媒体分为五类,一是有牌照的国家类媒体,比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二是细分垂直类自媒体,比如同道大叔、冯站长之家;三是政务类媒体,比如,国资小新、健康中国;四是企业类新媒体;五是平台级的媒体,比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竞争都很激烈。

第一点,融媒体时代往全牌照发展,肯定是一个趋势。第二点,至于说有些机构在徘徊、在等待要不要做,这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必须做的问题。只是怎么做,可能需要一批专业的做媒体转型、媒体融合的投资机构和战略咨询机构来助力,从战略咨询到培训到智库型机构,国内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融媒体网2016年3月份成立,也是在清华大学的指导下,在中央网信办的支持下,跟各个高校和机构融合。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肯定会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媒体。

五、视频成为信息承载的主体

“快手”总裁宿华:过去在传播信息时更多是依靠文本,中间一段时间依靠图片,但是在移动时代,特别是人人手里都有一个摄像头的时代,视频越来越多取代了文本和图片的地位。

“快手”的用户定位在年轻热爱分享的普通人身上,没有做过任何主动的推广。目前,“快手”每天有4000万的日活跃量用户,这些普通人在“快手”上记录有意思的人和事。目前,“快手”是仅次于腾讯和新浪微博的排名第三的社交平台公司。

在移动时代,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一个是年轻人越来越主动融入互联网。90、00后们开始玩手机,不像我们80后当年基本都是在电脑上。那个时候在互联网上更多是80、70后的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买了平板电脑。另一个是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表达生活。这中间存在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用户的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匹配。

我们看到年轻人目标更加明确,兴趣更加多元化。特别是目标明确、兴趣多元两个点,和80后、80前有很大区别。我自己是80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说希望和大家一样,别人做什么你应该做什么,并且比他做得更好。现在的年轻人更加追求自己的个性,希望成为不一样的自己。现在的年轻人比较简单直接,引导和宣传对他们越来越没有效果,他们希望自己是主动的,并且希望自己就是不一样的人,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看到这种变化,一个是人群的变化,越来越年轻。一个是信息的载体,由文本往视频转移,里面带来很多的问题。首先我们在过去信息消费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做匹配,因为在需求方和人的诉求方相对来讲比较统一,可能靠人工的力量比较容易做得到。但是人的兴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可能不存在一个编辑或者是一组编辑的团队可以把所有人的诉求都满足。另一个是产生的内容和信息不再以文本为主,而是以视频为主。

在移动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拿起自己的手机,用摄像头拍照片和视频,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视频内容。近几年,在学术界研发出了一整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方法,开始运用到视频领域中去,在这个领域中“快手”也投入了大量时间。要做好内容生产和消费,核心是理解人的需求,理解内容的属性。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知到视频是新时代的文本,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文字是传承时间最长的载体方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去承载信息的未来形态越来越向视频方向发展。写一段很优美的话是少数人的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并没有能力写出很优美的文字,但是可以用摄像头记录下来自己观察到的世界,记录自己想留下的故事,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拥有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视频的信息生产会越来越多。在民间产生的海量数据里,能够筛选出精华的东西。这些在^去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几千年,老百姓留不下来,但是在移动时代,我们每个个体都有机会记录历史。

我的孩子不到1岁时,他都会抢我的手机拍视频。他还不会说话,就学会用影像的方式记录。这就是下一代的天赋,也是一个方向,视频是属于未来新媒体的核心。

六、新媒体价值:培养年轻人的新价值观和认识观

“同道大叔”CEO章晋源:作为同道大叔A轮的操盘手和现在的CEO,我觉得2016年是新媒体行业变化非常大的一年。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价值”,我们在上海有一个同道咖啡馆,是我们的线下体验馆。前两天我在跟一个老前辈调试咖啡机,老前辈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咖啡偏苦,因为它只能使用深度烘焙的咖啡才利于储存和运输,这种咖啡自然偏苦。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品牌如何影响一代人,或者是影响每一个消费者的习惯,这就是品牌的价值所在。同道文化跟在座很多的新媒体创业者的公司文化有所不同。在过去一年,我们花了大量的现金流和大量的精力和人手,在线下衍生品开发上铺设,因为我们觉得时代给予这样的机会。当一个人在说时,能够把我们的所思所想传递给两千万、三千万用户,当我们俨然成为影响年轻人心智时,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把这种影响力带到线下,我们看到线下很多的实体经济在凋零,看到很多的衍生品在衰退,为什么?因为这些品牌已经不适应于这一代年轻人的新价值观和认识观。我们理应承担起责任走到线下生活中去。不仅仅在微博、微信内容上影响他们,也应该在线下提供符合他们这一代人生活观的方式和产品。这就是我认为新媒体行业未来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因为我们为什么愿意以这样的价格去收购同道文化的原因。

七、新媒体发展靠的是细节深耕和较真

“一个人听”主播蕊希:我今年23岁,在2015年7月份毕业进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主持人,2016年春天辞职,全身投入到自媒体行业里。“一个人听”微信公众号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实际上它覆盖了十个电台节目,也是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一个人听”有着相比于其他节目更好的用户留存效果,对于自己来说也是特别大的激励。

目前,“一个人听”每个月的粉丝在40-50万之间,有一半是微信的自然增长,另外一半是音频平台的自然保留。经常会有人问我,“一个人听”靠什么秘诀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秘籍,把内容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大多数人觉得我做音频节目是特别容易的事,只要拿着稿子随便念一念、录录音就做出来了,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我经常是一句话录十几二十次,直到找到最好的状态。我的合伙人也是央广出身,他对节目的要求也非常高。对于我们来讲,“一个人听”能够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细节的深耕和较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对这句话非常认同。

我一直认为,新媒体把内容做好,把最基础的东西做好,就会有发展。我觉得“一个人听”对我来讲像孩子一样,我没有要求更多的人喜欢它,但是我喜欢滋养它,有力量去陪伴“一个人听”的客户。

八、微信公众号要坚持正能量

“冯站长之家”创始人冯国震:“冯站长之家”是在两年半之前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最初为什么想做呢?其实非常简单。我们一直很热心为大学的校友会做服务工作,类似于秘书长干得活,组织各类的活动。当时微信刚刚流行时,我就建立了大学校友会的各个微信群,希望给大家带来更活跃的沟通和交流。但是,我发现老中青校友聚在一起并不熟悉,经常出现没有共同话题的尴尬,于是我就浓缩三分钟的新闻发到微信群,得到老中青校友的喜欢。刚开始是通过微信群发,后来由于一些敏感词禁发,才发现这个方法不太靠谱。我就改为欢迎大家直接关注我的朋友圈,没过几天朋友圈又有新政策不能发长文,要分成两段三段才行,这样阅读体验也不好。所以,2014年5月3日,我刚从香港回来,就改为微信公众号,正式推出“冯站长之家”。

我觉得要想做好一个公众号,不忘初心,坚持正能量,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要被网络随波逐流所改变,因为大家都是大V,希望我们都能做有担当、负责任的自媒体。所以“冯站长之家”的头条三分钟新闻始终坚持正能量宣传,而且来自官方主流新媒体的传播。正是由于这种坚持,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在他们的朋友圈分享“冯站长之家”,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更感觉到责任重大,希望今后和大家一起做有担当有责任的新媒体人。

上一篇:牢记职责使命做一名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 下一篇: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