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初期发展临港产业的思考

时间:2022-03-24 03:48:33

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初期发展临港产业的思考

一、乐清湾港区概况:

乐清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是著名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之一。乐清湾港区位于宁波港至福州港1000公里黄金海岸线的中段和温台沿海产业带核心区域,是全国25个枢纽港之――温州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温州港总体规划》明确指出:乐清湾港区是温州港最具发展潜力的港区。

目前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正处起步阶段,正在实施的乐清湾港区一期开发岸线16.6公里,规划区域60.8平方公里,功能布局分为码头作业区、临港工业区、现代物流区和船舶制造基地等4块,岸线自北至南布置泊位43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设计吞吐能力8200万吨,集装箱595万标箱。根据交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测算,乐清湾港区一期全部建成后,总产值将达1500个亿以上,相当于再建一个乐清的经济总量。

二、乐清湾港区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

1、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调整的转移加快,国际投资高速增长,跨国并购空前活跃,国外投资者普遍看好并纷纷进入中国,台湾企业加速向大陆转移,发展重心也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转移,而随着宁波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温州与上海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所在这些都有利于温州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开发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2、优势条件分析

(1)区内腹地资源充裕

港区后方用地资源丰富,除了已有的大片土地外,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海涂的围垦不仅节约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而且为乐清市的工业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为港区本身的发展和产业配套都提供了良好的用地条件。

(2)集疏运功能发达

乐清湾港区现状已经具有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优势,这种优势在规划中又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规划利用甬台温高速公路建设复线的机会,改善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区内交通可直接便利的进入高速公路系统。甬台温铁路的乐清货站距离港区也比较近,可非常方便的引铁路支线进入港区作业区,实现水铁联运。

(3)水深条件优越

乐清湾三面环山,湾口有众多岛屿为屏障,是天然避风港,有着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建设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航道基本水澡10.8米(不涨潮),经疏浚后达到15米,且保持长期不淤,可通过10万吨级的船舶。

(4)城市依托功能完善

乐清湾港区广阔平坦的陆域,城市依托好,距离中心城市乐成和主要城镇虹桥都比较近。乐清湾港区距可直接依托的乐清市虹桥镇6km,处在温州市区(37km)和台州市(40km)的中间位置,城市依托良好t港区所在的虹桥地区又是浙南地区综合运输走廊的重要节点。

(5)产业集群优势

国外以及国内的沪、港、台等发达地区都倾向于将技术和资本密集性的项目向乐清湾港区这样有港口和用地条件的地区转移,而且乐清本身具有电器电子产业集群的基础优势,有利于乐清湾港区吸收、消化先进技术。乐清是个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民间投资潜力很大。在有用地条件的保证下,只要在项目选择上予以引导。总体上资金供给充裕,有利于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

三、加快乐清湾港区支撑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保障作用

乐清湾港区发展优势在乐清市经济发展战略中极具重要地位,但目前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还要加快支撑体系的建设,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配套和综合服务功能依托两方面。

(一)基础设施配套

1、综合交通设施

加快构建公、铁、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互为配套、陆海联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港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对外交通方面,主要通过疏港公路和甬台温高速公路,联系乐清中心城市和高速交通系统,内部交通方面,通过区内主干道,形成内部道路骨架。

2、能源供应体系

依托楠溪江引水工程,保障区内用水需求,不足部分由虹桥孝顺桥水广提供。根据区域地形条件和污水收集系统布置情况,完善污水接管收集、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系统,布置污水处理厂。

逐步构筑以500kV、220kv为骨干网架的区域输配电网,电厂500kV高压出线利用虹蒲大道走线,220kV高压线利用临港大道走线,110kV高压线利用各主要道路走线,规划建设2座110kV变电所

3、土地资源要素

借鉴经验,做好论证,切实加快海域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源的步伐,为港口建设提供要素资源的支撑。

4、生态环境设施

依托山体、海洋,绿地等生态资源,构建滨海特色现代化绿色生态区,并建设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和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系统。对重大工业项目认真进行环境评估,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项目;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妥善处置或利用危险固体废弃物;采用国际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沿海近岸的工业污染。

(二)服务功能依托

依托乐清中心城市和蒲岐、南岳两镇现代服务功能,为港区建设提供综合服务支撑。

1、投资环境支撑体系:

除了加大对投资硬环境建设外,还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当地政府要努力营造一个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安心、放心、舒心温馨的创业环境,一心一意谋发展。

2、投融资支撑体系

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探索港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外资和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T、BOT等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港区或独立组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鼓业励企业通过上市等渠道,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获取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3、信息网络支撑体系

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培养“本土人才”和“借用外脑”等多种途径,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研发能力。按照信息化港区的要求,建立为企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加强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加快港区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扶持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发展,培育发展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4、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根据临港工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适应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优化人才政策环境等方面,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垒方位智力及人力支撑。

目前,乐清湾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1)一期南区围海涂工程建设已竣工验

收,(2)北部区域围填海项目,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竣工;(3)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项目,将于2010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2年6月前投入使用;(4)疏港公路建设项目,预计2011年6月份将开工建设;(5)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预计2010年底前完成审批工作,2011年开工建设,(6)船舶制造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其中,澳力船业和中欧船业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有序开发,突破惯性思维看待乐清湾港医的产业发展:

以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产业、大腹地的超前眼光来开发乐清湾港区港口资源,使之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结构的主要承载地。

理顺和创新体制机制,用较长的历史跨度中去考虑乐清湾港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法方式转变已成为客观趋势,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将由过多地依赖制造业,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需求结构由过多地依赖投资、出口,向以内需拉动为主导转变,要素结构由过多地依靠物质性投入,向科技、人才、管理驱动为主导转变。因此在港区开发建设的初期,我们的思维和目光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乐清湾港区的产业发展不能脱离乐清已有的轻工制造业的基础。乐清的轻工制造业发展至今夭,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创建了多个国家制造基地。其产品在垒国甚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要将“港区”、“轻工基础”和“产业升级”三者结合在一起,发展乐清湾港区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二)有效形成共识与合力,避免区域发展落人传统工业化的“高水平陷阱”。

临港产业是依托大型深水港,以企业集群、成片开发为基础,以大型化和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一种高投入、大运量、大产出的产业组织体系,是工业化加速期典型的经济组织形态。我们的港区应是经济集聚区而非工业集聚区,其产业布局优化并非传统产中小企业的“老鼠搬家”。

我们要改变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用上项目、铺摊子的办法追求短期效益的思路。不仅要看近期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还要看经济噌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通过引导产业集群培育、先进制造业集聚和现代服务业配套来建立观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使一批产业在空间上相对集聚、地理上相对连续,并依托现有城镇,集中打造一批产业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呈带状的经济聚集区。

(三)招商引资要主动应对,适度超前,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应做好项目包装,主动创造项目,减少招商的盲目性。鼓励与产业导向相符合的企业入驻,禁止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低产出项目落地。坚持以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产业链项目以及高税源项目为重点,抓紧策划、筛选一批交通、码头、产业、城建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引进和促成一批“中”字头、“国”字号的大企业、大产业落户港区;做好乐清籍在外大企业的回归对接工作,使土地资源和岸线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推动民外合璧,鼓励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较高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共同出资、股份换技术、合并、并购等多种形式,与国外同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外公司的技术、人才、营销网络等,实现企业自身不断壮大;对概念性、意向性的项目也加大跟踪力度,落实项目生成条件,促进项目尽快报批、落地,以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申报及策划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四)发挥港口优势,突出重点发展港城一体

充分借鉴和吸纳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最大限度发挥港口优势,合理利用临港资源,将港口与陆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进。既要培育临港产业体系推进临港工业集聚,又要特色分明、重点突出,且要产业布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高本区域在国内外市场上整体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在国内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石化、新能源、机械等临港工业集中区,延伸产业链,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把重大项目作为临港产业开发的重中之重,以港口吸引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工业,以大工业形成大物流,大物流壮大城市发展,发展以海促陆、海陆共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六、乐清湾港医开发建设初期发展陆港产止的目标

1、做强两大临港工业。首先是发挥沿海深水岸线优势,推进船舶工业布局调整,实现产品升级和优化,其次是推进浙能乐清电厂建设,积极延伸电力产业链。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建成温州重要的能源基地,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潮汐能、海洋风能等可再生清洁型能源。

2、培育六大临港新兴产业。一是依托公铁水综合交通的成本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建材企业,重点推进环保型、无污染。绿色建材”发展,建成温州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基地,二是抓住国家加大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机遇,积极培育发展环保产业;三是充分依托长三角石化产业基地,发挥临海区位优势,以低污染、高性能、高附如值、环保型精细化工为发展方向,适度发展特色精细化工及有机化学新材料产品,四是重点扶持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风力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加快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及其他太阳能产品,五是积极发展服装机械、制鞋机械,食品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六是引进汽摩配制造企业,适度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和电子控制系统产品。

3、拓展市域三大优势产业。一是拓展中高压电器设备领域,重点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型、节能型,多功能低压电器和中高压电器与成套设备,二是延伸拓展船用电器、风力发电、汽车电子等专业配套领域,发展以电力电子设备和智能化电器设备制造。培育电工电器国际性产业集群;三是积极拓展电予信息产业链,巩固通讯,广播插件等电子元器件、机电零配件等方面优势,延伸发展产业链上游的电子材料及信息功能材料制造,以及产业链下游的电子数码家电、网络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4、加快发展生产业。一是加快集装箱、原油和煤炭等专业泊位以及通用泊位规划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形成港口物流的主体运作平台;二是围绕临港产业培育和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加强与院校、大院合作,鼓励科研单位、重点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研究所、中试基地、博士后流动站等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功能完善、配置齐垒、省内一流的综合性科技孵化基地,建设主要服务临港产业发展的研发基地。

我们将通过3-5年的努力,一批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强、产业集聚明显的临港产业雏形在乐清湾港区形成,并逐步成为对周边区域具有带动作用的发展极、增长极、集聚极和辐射极。

上一篇:钻井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下一篇:混凝土路面裂缝与不均匀沉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