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级政府在实施税改后一些遗留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3-23 11:17:44

关于镇级政府在实施税改后一些遗留问题的思考

笔者作为平远县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的一员,有幸参与了我县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平远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无论是在准备阶段、改革方案的敲定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都紧紧围绕为农民减负这条主线,精心准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确确实实将这项德政工程,惠民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同时,税费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县、镇两级政府的财政,但从两者相比较来说,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财政存在的收支矛盾将更突出一些,压力和问题也多一些。下面我就结合平远县的实际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政府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农业税征管中执法主体错位问题。过去农业税费征收工作基本上委托乡村干部到农民家中上门征收,而执法主体却是镇财政所人员。税费改革后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由于镇级基层组织机构的精简与撤并,现有的财税干部本来就有限,却要承担千家万户的征收任务,力不从心。如果让农民自己到当地财政所缴纳农业税,就目前我国农民的纳税意识来看,很难做到应收尽收。二是继续由镇村干部代征,又会出现执法主体错位的问题。三是改由粮食部门代扣代缴,但在以前的实践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太好。

(2)镇村债务偿还问题。税费改革前,由于“普九”达标、公路建设等投入大,又有少数农户逃交拒交农业税,基层主要依靠镇村干部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部分镇村干部为了完成农业税任务采取垫付农业税税款,镇村干部担心一旦实行税费改革后,债务挂帐会引发经济矛盾。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多年来农村兴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教育“普九”达标等公益事业,形成的镇村负债比较严重。改革后,由于取消了乡统筹和各种集资,镇村可用财力下降,筹资渠道减少,偿债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镇村债务化解难度加大。

(3)镇村的教育及公益事业办理问题。尽管媒体宣传了税费改革后“三个确保”,但面对学校危房等公益事业,今后如何筹措资金,心里还没底。农村义务教育受冲击大。税费改革后取消了统筹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虽减轻民农民负担,却直接导致了义务教育所需资金无法保障,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正常开展。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由于对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乡统筹、各种集资、两税附加又按政策取消,长期以来,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等,主要是依靠县、镇两级政府。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失去了资金来源,造成新的项目难以启动,落后局面无法改观。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解决方法

(1)农业税收征管宜采取“以专业化征收为主,以农村协税护税网络为辅,以计算机信息为依托,以村为点集中征收,公开办税,接受纳税人监督”的征管模式。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业税征收应贯彻“法治、公平、文明、效率”八字方针,改进现行征管方式。一是由镇成立纳税大厅,各村设立征收点,采取“定点办税、定时到村、定额上缴”的征收办法,让农民自行到纳税点缴税,逐渐培养农民自觉纳税的意识。二是办税要公开,即税收政策公开、计税标准公开、应纳税额公开、征税额公开、减免税公开,通过建立税收公告栏、设立板报等形式,让农民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缴的是“明白税”和“放心税”。三是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检查和惩处力度。对个别不依法缴税的“钉子户”、“难缠户”和外出不归户,要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追缴税款。四是完善农村协税护税网络。目前,仅靠财政所人员承担千家万户的征收任务是不现实的,要使农民真正做到主动纳税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利用农村基层组织形成协税护税网络,同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协税护税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协税护税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五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农业税收管理。按照科技加管理的指导思想,把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稽查管理等纳入计算机管理,促进农业税收征管工作向电子化、信息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2)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明晰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避免掉进黄宗羲定律的旋涡。目前,农业在增长方式上,还是以粗放经营为主;在生产方式上,还是以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为主;在经营方式上,还是以对计划的依赖性为主,特别是粮食、经济作物的生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工、贸、农之间相互脱节,联系的不够紧凑。这些都是导致一部分地方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适应市场化的信息问题、市场体系问题、市场主体的培育问题都做得不够。二是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不能再满足于家庭式的经营。因为家庭式经营无法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三是用先进的科技来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扩大消费的需求。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只有产业化才能打破贸、工、农分割的局面,留住加工、流通这两块的利益,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实际,加强对推进农业市场化、专业化、科技化、产业化的研究,即规模农业与效益农业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农村集体债务过重是诱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重阻力。就如何解决乡村集体债务问题,平远县税改办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县的做法是,组织财政、审计或中介机构对乡(镇)村债务复审,挤掉债务水份,分清债务性质,鉴定落实还债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于确应由县镇承担的债务,都由县镇承担下来,有效地减轻了农村集体债务负担。

(3)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积极稳妥地搞好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和镇村的公益事业管理。农村税费改革所涉及的教育布局问题和财政负担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教育投入已经成为一项大宗投入。大多数农村学校的面貌与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变,进行教育布局调整不能搞成新一轮的达标升级活动,而应该以教育资源的内部调整为主。要防止和纠正少数地区在教育布局调整上的贪大求洋倾向。对于那些原本就存在着生源不足、而要在调整中扩班招生的学校应首先搞好内部挖潜。教育布局的调整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要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农村人口将大量转入城市等现实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搞好调整,并尽可能将学校向城镇和农村中心集镇集聚。

另外,税改后镇村公益事业难办理的问题,也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去加以解决。许多办法和创意在群众之中,关键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的工作。例如,农村的水利建设问题。由于税改以后,资金投入机制发生变化,村内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村民实行“一事一议”来解决。但跨村、跨镇工程谁来负担,谁来投入,谁来组织实施?为了保证农村的水利建设,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对农业的补贴,要逐步转到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大型水利工程要继续坚持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跨地区工程要由县镇及受益范围内的单位与个人共同出资、统一兴办。

三、克服原有体制的负面影响,坚定农村税费改革的必胜信心

目前,全省农村税费改革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局,但由于受原有体制的影响,化解各种积累性矛盾的难度仍然很大。一方面要防止滋生松懈、畏难和厌战情绪,继续发扬知难而进、知难而上、持之以恒、连续作战的作风,把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认真地“回头看”,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地、实事求是地调整政策和工作部署。保持畅通的反映情况渠道,以便政令上传下达,力求在第一时间将问题弄清、解决。总之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农村税费改革必将成为农民朋友心中的一盏明灯!

上一篇: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下一篇: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