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产业竞争

时间:2022-03-23 03:41:16

地区产业竞争

摘要: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与专业化分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要通过促进和提升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优势,培育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等方式,提升次发展地区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次发展地区;产业竞争力;专业化分工;中小企业集群;集聚效应

次发展地区是指在现代工业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上,相对于超工业化地区和新兴工业地区来讲,目前尚未彻底摆脱原有的以农、矿业和初级工业为主的落后产业状态及其分布的那些地区;若用产业就业比重来区别,凡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基本上都是次发展地区。次发展地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当地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从目前我国次发展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形态上,特别是从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制度安排的角度,以及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上来看,培育和构造中小企业集群并使其迅速成长壮大是次发展地区进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

由于中小企业相对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信息资源、生产要素以及创新的技术,因而更容易在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某一区域集中以获得共享资源,所以,通常我们所论及的企业集群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小企业集群。其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高度集中。王缉慈等(2001)认为,如果我们认真检视那些公认的成功故事,就会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某种产业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1]事实上,这里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古老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决定论中所包含的自然环境的狭隘含义。在这里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本地企业与当地产业环境的关系如同自然界的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一样,处在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中。这种独特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集中,形成了空间上的集聚,为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生产要素合作提供了基础。因此,在一定的独特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下集中的中小企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

2.有自己的主导产业,专业化特征显著。意大利普拉特集群是以毛纺织产业为主体,聚集了大量的生产服装和纺织产品的中小企业。在这样同业的企业集群内存在着进行产品设计、营销策划、产品销售、构筑销售渠道的众多企业,也存在着大量向终端企业提供中间制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生产者。他们都是小规模的中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分工和合作共同构成了一个产业的主体。浙江和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所形成的主导产业大多数是以“一镇一品(或数品)”的“块状经济”形式存在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例如广东南海西樵的纺织、大沥的铝型材、金沙的五金制品;花都狮岑的皮具;顺德伦教、龙江、乐从的家具簇群;南海南庄、石湾的陶瓷等[2]。区内也有跨镇、区、市的主导产业,如东莞、深圳、惠州电子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信息设备制造业簇群,目前正向西岸的中山、顺德和珠海延伸,其专业化特征都非常显著。

3.集群内部有自己的运行机制。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互补性机制、交易费用机制、知识外溢机制、信任机制及创新机制。通过这些机制,集群内企业参与竞争与合作,并且通过价格调节和内部信任使整个集群内企业协调运转。如通过技术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机制,使得创新能力与技术信息迅速地扩散到集群内几乎所有的相关企业,从而促使这些企业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创新资源,以此提升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一般来说,区域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区域内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这两大主要指标上,而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育正是从这两个层面实现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从而最终实现次发展地区区域竞争力的全面提高。迈克尔·E·波特指出:中小企业集群“一旦开始形成,就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这个循环能促进它的发展,尤其是当地方机构采取支持态度和地方竞争富有活力时更是如此。”[3]目前的研究表明,小企业集群有助于降低小企业的交易费用、组织费用及其他一些成本支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聚合组织形式。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的优势获得”[4]。这种产业的内部集聚就是指中小企业集群。一个区域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上,如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及住宅等(郝寿义,1999)。

(一)区域内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般例证

1.中小企业集群有利于产业的扩大。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内产品数量众多,有利于促使这一地区成为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区域内灵便、快捷的产品供求资讯、价格资讯连接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使这一地区成为其他地区投资者的首善之地,反过来又促进了本地区产业的整合发展。典型的例子是温州打火机企业集群,使温州成为世界打火机的主产地,也促进了该地区关联产业的成长发育,进而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又如在浙江乐清市形成了一个以柳市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销市场,产品已占全国2P3以上,形成了4家国家大型乡镇企业,品种和产值均排全国第一。

2.中小企业集群可以充分利用相关机构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现代竞争一定程度上须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和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的投资,以降低企业成本。如在专门基础设施和教育项目方面的投入,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率的增值服务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而减少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一些资源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但企业又不一定经常使用,如某些检测设备、仪器等,通过形成企业集群,在产业内的企业可以有专门的机构提供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在这些资源项目上的支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例如珠江三角洲成长起来的一批集群就与沿海的优惠政策和当地吸引外资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以及由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提供的大量公共产品与服务分不开”[5]。“电子信息业走廊”就是珠三角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体,主要指珠江东岸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四市所形成的以IT业为核心的簇群体,是亚洲地区电子产业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这些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IT价值链的一部分。

3.中小企业集群可以使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集群通常是围绕某一主导产业成长发育而形成的,更多的是围绕某一种产品形成的。这些众多的企业之所以围绕着某一产品进行市场分工,是因为许多中小企业资源有限或技术有限,只能在这一产品的某一环节或某一零件进行专业化生产,而产品的分工深化同时也促进了产业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广东中山市古镇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镇在灯饰生产上基本上以产业链条形成了生产网络关系,从原材料、配件到组装分别由不同的企业完成。

(二)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集群内企业运行机制的形成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一个区域内产业的成长发育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为支撑。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可以有效促进各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与之相适应,集群内部的企业运行机制也会相伴生成;同时,集群内良好的运行机制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1.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企业互补性机制的形成。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规模和实力有限难以赢得良好的商业信誉;企业资金和资源有限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投入,物流手段和供应链有限难以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渠道;高端人才和企业技术有限又难以完成高技术和高水平研发。这些“有限性”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供应商、专业人才、市场信息以及产品销售信息。企业集群的互补性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补性机制是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条,也就是说,集群内的企业只集中于少数几个核心生产作业项目,其他特定的专业化活动由一些更具有优势的企业来完成,专业化分工使集群内的企业更专注于创新而且相互依存,分工协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2.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交易费用机制的形成。单个企业在市场中需将大量资金耗费在运输、收集市场信息、学习专门的技术知识等方面,那么,加入企业集群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成本节约?这是融入企业集群的厂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全球区域性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上来看,融入集群将会节省这些交易费用。集群的交易费用优势一般在于:较低的运输费用;较低的市场搜寻费用;较高的交易频率;更多的社会关系和彼此了解以减少不对称信息。“这样,可以大幅降低额外的交易费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支付较少的设计、签订合同的律师费用和更少的监督费用等等”[6]。

3.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企业知识外溢与共享机制的形成。在企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各种研发机构、竞争者、相关企业及老道的客户在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集中,能够产生较强的知识和信息累积效应,为企业实现创新提供重要的来源。但是,由于知识具有形态的多样性、转移的复杂性、生产的协作性、消费的公共性等特性(王冰,2002)。集群内企业集聚的大量专门知识和信息就很难停留在企业内部,集群内的个人关系和企业之间密切的生产协作联系减少了信息的非对称性,这有助于增加信任并促进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使知识和信息更具有可转移性。同时,由于企业集群内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开展各种商品展览、促销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学术或商业会议,从而以极为低廉的费用,甚至免费为企业提供了商业信息。如果远离企业集群,信息不通畅,往往会坐失良机。如硅谷内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其他企业最新的研究成果,而这些知识和信息往往是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扩散出去的,因为相关企业的集中分布使得不同企业的员工能够自然融合在一起并自由地谈论技术话题,如果某人提出一种新的创意或构想,它将被其他人迅速采纳并揉入其个人想法。知识的外溢(knowledgespillover)激发了创新的思想火花,而知识的共享则推动了集群内生产技术的进步。

4.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企业信任机制的形成。经济学家克劳瑞格曾经对印度阿克拉市的制鞋企业集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聚集着的企业,尤其是制鞋商和经销商之间,在专业上的合作程度和彼此的信任程度,对它们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的维持和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信任产生于直接的人际交往,如对朋友、同道的信任;也可以产生于网络中的声誉,如对名气、品牌的信任;或我们对于调节其他人价值观念或行为方式的理解。集群内企业的信任主要来源于长期多次交易而形成的熟悉。当集群内的企业交易次数无限增加时,出于对长期利益的考虑会导致合作的出现。另外,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文化或政府制定的一些规则也会促进信任机制的产生。集群内企业的组成要么是以家族为基础,要么就是同一地缘的企业组合,这种关系为它们之间建立信任机制提供了铺垫。集群内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但是这种竞争和一般的企业竞争是不同的,他们是一种双赢的格局。信任机制作为维护企业集群竞争秩序的内在动力,为提高和增强企业之间的凝聚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创新机制的形成。在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着比较和竞争,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产品销路,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一般来说,企业集群使得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缺口,进行创新,而且所需要的设备、投入品以及员工都能够在区域内解决,同时,知识外溢与知识共享促使技术扩散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企业集群创新来源于三个方面: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研发、思想交流与企业间的生产联系、营销网络(渠道)共享与产业链之间的资源整合。在一个区域里,由于企业在空间上彼此接近,企业家在平时的商业协作和交往中,通过直接观察就可以互相掌握、了解对方企业新的生产经营思路及其创新形式。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受益于这种经营管理信息、技巧和知识外溢效应;另一方面,他们也用自己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们。企业家之间这种默契式的思想交流很容易在区域内营造一个创新环境。此外,在灵活的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技术熟练且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更新产品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从而也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

三、次发展地区培育中小企业集群的基本方略

由于体制和区位上的相对劣势,次发展地区错过了第一次腾飞的最佳时机而陷入落后的局面。但次发展地区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因为次发展地区属于技术创新边界之后的区域,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地区较先进的技术或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追赶或超越发达地区,获得在区域分工中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提升。就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一是可以回避或绕过风险高、投资大的技术开发过程,在承接产业转移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又可相对廉价地购买和利用发达地区的技术,并借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走一条低成本发展的路子。二是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这一点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更具有竞争的实际意义。三是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当然,这一后发优势是潜在的,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壮大。企业集群是现代中小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赢得市场优势的重要战略组织力量。相关或同一产业在某一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位置上的集中和生长,促进了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企业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集聚成长起来的企业可以共享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为企业充分获取市场信息、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培育竞争优势,最终促进区域发展。从近年来企业集群发展的实例来看,企业集群的成长与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条件等密切相关。因此,次发展地区要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创立具有中国特色或区域特色的企业集群模式,就必须深入研究本地区的情况,通过政府的促进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发展。

1.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和提升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中小企业能够集聚成长起来的首要因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法律以及相应的制度规则、税收、公共安全、政府官员作风和行政效率等,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的全力打造与促进。事实证明,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而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优势也正是通过政策的促进得到提升的。珠江三角洲具有适宜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与政府创造良好、公平、竞争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弥补市场供给的不足密不可分。

2.立足于地方资源禀赋,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起来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群,相反,产业结构非正常趋同现象较为突出,缺乏产业特色、产业分工和产业关联度。因此,各地在发展企业集群时应正确认识其资源禀赋的优势和劣势,并不一定要把自己的地方产业定位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方面,应因地制宜。

3.立足于本地区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基础,培育以家庭特色为基础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传统产业。意大利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例证。我国许多地方,如浙江温州,受长期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的影响,使本地区以家庭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逐渐形成了打火机、纺织等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珠三角的五金制品、玩具、陶瓷、针织服装、制鞋等中小企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深入研究东北三省本地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条件和原有的一些优势资源,围绕传统产业构造和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胡钧浪.企业簇群与中小企业发展[J].特区经济,2002,(12).

[3]迈克尔·E·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

[4]盖文启、朱华晟.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J].外国经济管理,2001,(10).

[5]吕景春.珠三角产业集聚:发展路向与战略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6(1).

[6]熊军.群的概念、假设、理论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4):2-7.

[7]何健.企业群理论的形成与演进[J].经济管理,2001,(10).

上一篇:农业局烟草政策调研报告 下一篇:卫生局加强服务创新调研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