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有房并不难

时间:2022-03-22 11:04:56

“新加坡是全球唯一国民近乎百分百拥有住房的国家。”建屋局的高级公共关系员郑文山曾公开表示。如此骄人的成绩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多年来推行的组屋政策。

“组屋”(HDB flats)是新加坡对国家营建的住宅的称谓。同其他拥有廉租房或者保障房的国家相比,新加坡的组屋丝毫不会让人联想到“贫穷”或者“低生活标准”。旅居狮城的作家李叶明在《随笔南洋》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刚到新加坡时,听人说到‘组屋’,还以为是‘祖屋’,于是就联想到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可是后来见到的组屋区,大都是成片成片的高楼大厦,有的房龄还很新,看上去简洁美观,颇具现代气息。”

从贫民窟到组屋的新加坡经验

不同于现在的花园城市,20世纪中叶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城市内外破败不堪。1947年,一份名为British Housing Committee Report的报告中提到,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贫民窟之一”,是“文明社会的耻辱”。随后几年,房屋短缺的问题有增无减,越发严峻。

1960年2月,旨在发展公共住房、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建屋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正式成立。据其估测,20世纪60年代初的新加坡,约有30万人蜗居在郊区的贫民窟和窝棚内,25万人则挤居在市区肮脏的店铺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60年起,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五年建屋计划”,开始大规模兴建低价住房,并将建成的房子租给低收入家庭。五年间,政府共建造了54,430套公共组屋。1964年,政府开始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组屋。

1974年到1982年,建屋局开始兴建针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公寓,并将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到今年4月,新加坡组屋数量已经突破了100万套,目前,超过85%的居民都生活在政府的公屋中,新加坡人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虽然廉价,组屋却绝非一间干巴巴的宿舍,配套设施如学校、超市、诊所、饭店,以及健身和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房屋设计时,还会留出公共区域,比如组屋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这样就能给居民的日常活动腾出一定空间,甚至可以做选举时的投票站。为了适应新加坡多雨的天气,公交车站到社区之间有可以遮雨的连廊相接,下雨天出门也不受影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组屋的交通便捷程度丝毫不输给私人公寓。在新加坡生活的华人郑先生告诉记者,尽管私人公寓的价格要远高于组屋,但两者在位置上并没什么区别。“新加坡是一块块发展的,地图上到处都是公寓,不会出现只有不好的地方规划为政府的组屋,好的地方留给私人房子。”

这也印证了新加坡建屋局的公开发言,“私人公寓尽管很贵,但政府规划时并没有将黄金地段都卖给他们,而是和组屋统一规划设计。”这样,住在组屋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各种配套和资源。

李叶明曾在随笔中谈到,这里新建的组屋区,论建筑质量和小区环境,都不会输给上海某些高档的商品房。之所以如此便宜,主要是因为没有地契,以及建屋局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而其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成批建造的集中优势,也是压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解决房屋问题比较好的国家,目前,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很多地区都在热议组屋模式,希望借以解决棘手的房价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学及房地产学教授陈剑分析,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刚需”和“投资”区别开来。“一旦厘清了这个关系,隔绝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其实没那么难解决。”

“刚需”主要是指作为消费品的需求,而种种限购、限贷所限制的,是针对投资品的需求。陈剑建议,可以“把房价分为两部分:消费品卖给普通家庭,他们只具有居住权,不能享有房产升值的回报;而剩余部分作为投资品卖给投资者,他们可以从今后的升值中获利同时可以运用税收政策”。

“对消费品住房低税或免税,而对投资品的多套住房采用累进税,对投机品的空置住宅征收高额空置税,这样可有效挤压地产资产泡沫,并隔离对消费品住宅市场的影响。这或许是减少民怨,缩小财富差距的可行办法。”陈剑分析。

漏网的弱者

为了保证组屋在审批及购买中的公平,新加坡政府严格按照家庭的收入情况确定居民能够享受哪种房型。如家庭月收入低于1万新元者才能直接向建屋局购买组屋,低于5,000新元者方可向建屋局购买三房式组屋,低于2,000新元者才有资格向建屋局购买二房式组屋。买卖组屋须提供诸多资料,如若虚报,将面临高达5,000新元罚款或6个月的监禁。“规定之所以这样严格,就在于向建屋局购买组屋,的确是一项社会福利。”郑文山表示。

此外,还有很多严格的购买组屋条件。已获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的郑先生也向记者讲述了他购买组屋的经历,“像我们这样持‘绿卡’的人只能买二手房,不能买新房,因为新的组屋政府会有补贴,而二手房没有任何补贴。新房的售价本身就比二手的便宜,尤其考虑政府补贴之后,这种差距更是进一步加大。”

但如此严密的“筛子”是否真正公平呢?除了以上提及的对申请人经济状况和国籍要求外,建屋局对申请者的年龄及婚姻状况,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一条是:年轻的未婚居民不能直接向建屋局购买政府组屋,只有年龄超过35岁的单身人士方可申请。目前,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正在大声呼喊他们的不满。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Channel News Asia)报道,最近十年,新加坡单身人数迅速上升。最近十几年,全国在30-34年龄段间的单身人口比重不断上涨,从2000年的女性21.9%、男性33.3%,飙升到2010年的女性30.6%、男性43.1%。

34岁的曾女士对新加坡亚洲新闻记者说,在现行的法律下,等到明年年满35周岁时,她才有申请二手组屋的资格。不仅时间上给她带来了诸多不便,她更希望能够直接从建屋局买到新组屋,这样会便宜不少。“二手组屋最小的是三房式的,这太超我的预算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资格买两房的组屋呢?这样压力也会小些。”与此同时,27岁的Derek Sun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选择单身还是结婚是我们自己选择,这不应该跟购房政策搅在一起。”

很多专家都认为,是时候考虑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的需求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Paulin Straughan表示,“在新加坡,单身的比例,尤其是30岁左右单身的人数在持续上升,现在看来这种形势在短时间内依旧不会改变。单身人士也是新加坡的公民,他们的需求应该被考虑。”

今年5月,一幢位于大巴窑(Toa Payoh)的组屋卖出了980,000新元的高价。虽然单位价格依然远低于国际其他大城市的水平,但在很多居民看来,目前组屋的售价似乎也不如几年前那么乐观。在记者问到多数新加坡人是否对房价满意时,郑先生坦言,这要看是“哪来的人”。“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房价已经是很好的了,只能说,在新加坡买房比很多国内大城市的压力要小。我们新买的二手组屋,首付10%,只要太太和我两个人都上班,不管工资高低,剩下的贷款部分都没什么问题。”

“但是对新加坡或者其他国家的人来说,以组屋目前的售价,他们的压力还是不小。他们觉得买房不应该这么贵,还应该再便宜,因为他们的房价一直以来是相对便宜的,这几年也开始涨得很厉害。”郑先生说。

上一篇:论穆藕初的企业人事制度实践及其启示 下一篇:品牌文化塑造的操作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