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进行到底

时间:2022-03-22 03:34:50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对学生付出真爱,并将“爱”进行到底,才能带好一个班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只要班主任付出真爱,定能收获真情。班主任朋友们,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用人格塑造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我们的班级、学校直至社会一定会拥有更多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

【关键词】班主任 “爱”的基本内涵 “爱”的方式 “爱”的实现

前不久,自治区中学德育研究中心主办了一次“班主任培训”,我有幸报名参加。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我受益匪浅,也颇多感触,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具有复杂性,严密性,技巧性的特点,而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情感核心都是“爱”,以爱的名义,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获得爱,懂得爱,付出爱。

“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这是莎士比亚对“爱” 的诠释。可见,爱如花蜜一般让人欣喜、滋养心灵。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对学生付出真爱,并将“爱”进行到底,才能带好一个班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爱”的基本内涵

1.1 爱是尊重。一个不尊重学生的班主任,也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现实中,班主任工作极易陷入一个误区:在学生面前总是一幅居高临下的姿态,我教你听,我管你做,学生个个惟命是从。此种做法过于简单粗暴,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更谈不上“爱的教育”了。久而久之,师生关系逐渐疏远、紧张甚至对立,这是班级管理的大忌。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即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和意见等等。每个班里都不乏个性张扬的学生,他们或倔强、或要强、或自负。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不能凭个人喜好去做评判,更不能挖苦、打击他们,而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逐步帮他们改掉不良习性。另外,对于学困生和后进生提出的意见,班主任要认真对待,不要妄加指责;对于学生的选择,教师也不应妄加干涉,而应予以分析指导,帮助学生做出合理选择。尊重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人、塑造人。

1.2 爱是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是虚幻的,甚至是虚假的。反之,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不可能落实,班级也不可能带好。班主任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对学校,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保证各项工作能及时准确传达到班级,并通过多种形式,将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较好地在学生间贯彻落实;对学生,要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针对各类苗头性问题,应采取个别谈话、班会活动等形式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班主任要将心中的“爱”,转化成动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爱传递下去,散播开去。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责任,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为教育事业增砖添瓦,无怨无悔。

1.3 爱是信任。人都渴望被理解、被信任。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最好的体现就是信任。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学生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实践也一再证明,教师越是信任学生,越能给学生以正能量,越能激发学生内心深藏的优良品质,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也就越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充分信任学生,让班干部乃至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让他们从班级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赢得信任、不断成长。

2.“爱”的方式

2.1 细致入微的关爱。如果说关怀是维系心灵的纽带,关怀是不需要开关的灯,那么关爱便是通向幸福殿堂的坦途。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中,班主任切忌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能厌恶时不时搞怪的问题生,不能歧视学困生和后进生,而应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爱护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班级的温暖。关爱教育并不只是停留在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上,还应包括生活、情感、为人处事、兴趣爱好等方面。比如:有些孩子生性腼腆、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僻,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流,总是独来独往、郁郁寡欢,难以融入到班集体中。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特别的关爱,积极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和其他同学相处、交流、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意识。

2.2 宽严相济的管理。《怎样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一文中指出:“严格,一定要'严'而有'格',这个'格'就好比铸造人的模具,严而无格,成不了人;严而过格,就是苛刻了人,也成不了人;格不标准,成的人是畸形的或有缺陷的,是次品或废品。”可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把握好“严”与“格”之间的度,实行宽严相济的管理。“严”是“宽”的前提,“宽”必须建立在“严”的基础上,以严为坚强后盾,以宽为必要辅助实现科学化、人性化教育。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班主任一定要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对犯错的学生严格教育、严肃处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把握好宽严之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班主任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总结,而学生性格的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承受能力的强弱,又给班主任把握宽严之“度”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这里的“不同对待”不等于包庇护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看人下菜”,而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但又相对公平的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

2.3 激励与赏识的态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有益的活动或适合自身的活动中去。通过身体力行,获得成功、获得自信、获得认可。过去,应试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升学率上,“但求人人升学,不求人人成材”。大部分学生被旧的教育模式教育得丧失活力,没有主见、缺乏自信、缺少创新。特别是那些“问题生”、“学困生”和“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冷眼相待,失去了对自我的肯定,以至“破罐子破摔”。对于此类学生,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多鼓励他们,多赏识他们,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怕失败,就怕不战而败。对于失败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失利原因,吸取经验教训,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坚持不懈终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2.4 持之以恒的耐心。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更是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学生在改掉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对于那些对任何事都没兴趣、不相信别人、牢骚和不满多、厌恶交往、缺乏安全感的学生,班主任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用心倾听、耐心守候,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释放压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3.“爱”的实现

3.1 掌握沟通技巧。巴纳德说:“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和文字上的沟通,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片或图形;二是肢体语言上的沟通,包括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语气或声调。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之前应先对对方的性格爱好,情感态度,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找合适的机会切入话题,进行沟通。沟通的目的源于“爱”,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感情,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因此,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言辞恳切、一语中的,切忌隔靴搔痒、泛泛而谈;要耐心倾听、语气委婉,避免发号施令、讽刺挖苦;要态度温和、举止得当,拒绝摩拳擦掌、傲慢无礼;要严肃认真、专心一意,不可敷衍了事、东张西望。

3.2 提高应对能力。所谓的应对能力是指人调节、适应、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在班级中会常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学生私自携带管制刀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不服老师的管教动手打老师、忍受不了打击试图自杀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地应对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管理中应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以求在突发事件中冷静、理智、快速、妥善予以处置。

3.3 提升个人素养。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要求教师:“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班主任作为教师中的精英、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更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读本专业报刊杂志,读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读提高班级管理的著作,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等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爱国爱家的优秀人才。总之,班主任只有丰富知识文化,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爱”。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雨果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爱能够创造一切,爱是美德的种子、爱是沙漠中的绿洲、爱是流入山林的甘泉;爱能够改变一切,爱是理解的别名、爱是冬天里的火焰、爱是撑起心灵的蓝天。只要班主任付出真爱,定能收获真情。班主任朋友们,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用人格塑造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我们的班级、学校直至社会一定会拥有更多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

上一篇:作一个充满阳光的班主任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