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财产分配制度的重构

时间:2022-03-22 01:10:20

企业破产财产分配制度的重构

中图分类号:F248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企业破产法》的颁布,使企业破产财产分配制度的重构成为必要。本文从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分配原则、分配顺序和分配环节等角度分析了企业破产财产分配制度,重点提出破产债权应排除别除权、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及一次分配与多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从法理上界定了破产法上的中间分配环节、最后分配环节和追加分配环节,深层次分析了附条件债权的分配、未受领破产分配额的处理和诉讼、仲裁未决债权的处理等实务操作性规则,构建了新的企业破产财产分配制度。

关键词:企业破产法 破产财产 分配 重构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破产分配是破产清算程序的关键性阶段,分配的实施可以说是破产程序的首要目标。所以从破产宣告开始,破产管理人所进行的努力也将集中表现在分配的实施上。破产债权人的关心也集中于分配的时间和分配比例。但是,高分配比例和分配的尽早实现并不能兼得。如果尽量使破产财团增值以实现高分配率,那么实施分配之前的期间将长期化,相反,如果仅以破产管理人掌握的财产进行分配,虽然能够尽早分配,却使得分配率较低。破产管理人的任务在于取得两者的平衡,在可能的范围内实现高分配率和尽早分配。因此,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是实现高分配率和尽早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一)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内容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是由管理人拟定,由债权人会议通过,并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以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人、债权额、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数额、破产财产分配的顺序、比例、数额以及实施破产分配的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书面文件。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是破产财产分配的法律依据。依据《企业破产法》第115条的规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人名称或者姓名、住所。这是一个确定的内容,所谓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人,是指依据《企业破产法》第59条的规定,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

第二,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额。这也是一个确定的内容,所谓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额,是指依据《企业破产法》第59条的规定,债权人依法申报的债权。应当注意的是,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额,只包括《企业破产法》第113条所规定的三类债权,不包括别除权、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第三,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数额。在确定这项内容时,应当对如下事项加以说明:破产企业财产的总体情况;对破产企业财产具有别除权的情况;对破产企业占有财产具有取回权的情况;破产财产具体构成,应尽量详细说明;破产财产变现情况,已经变现的应说明估价依据、变现方式和变现价值,未变现的应说明未变现的原因和估价情况;破产费用、共益债务以及其他在破产清算期间优先拨付费用的构成和总和;破产财产在扣除应当优先拨付费用后的可供分配破产的构成与总值。

第四,破产财产分配的顺序、比例及数额。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中的分配顺序,应当按照《企业破产法》113条规定来确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方案中应明确具体的分配比例。确定具体的分配顺序和分配比例后,还应计算出具体的分配数额。此外,分配方案还要依据《企业破产法》第116条、第117条、第118条和第119条的规定,对是否实施多次分配及多次分配的程序、附生效条件或者解除条件的债权的分配额进行提存及交付债权人、债权人未受领的破产财产分配额的提存及分配、诉讼或者仲裁未决的债权分配额的提存及分配问题作出安排。

第五,实施破产财产分配的方法。首先,破产财产的分配应当以货币分配方式进行。但是,债权人会议另有决议的除外;其次,破产财产分配可实施一次分配,也可实施多次分配;再次,方案中应当明确非货币财产折价分配的具体办法。

(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生效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要经过以下两个环节,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一是债权人会议通过。《企业破产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会议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后,由管理人将该方案提请人民法院裁定认可。所以,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是其生效的先决条件。依照《企业破产法》第61条第1款第10项的规定,讨论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也是债权人会议的职权之一。债权人会议在决议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时,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通过,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二分之一以上。应注意的是,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人,未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对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不享有表决权。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二次表决仍未通过的,由人民法院裁定。裁定作出后,人民法院可以在债权人会议上宣布或者另行通知债权人;二是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债权人会议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后,应提交人民法院予以裁定认可方能生效。人民法院在对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审查后,如认为该分配方案符合法律的规定,无损于债权人利益并且程序合法的,应裁定认可;如果债权人认为债权人会议的决议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利益的,可以自债权人会议作出决议之日起十五日内,请求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该决议,责令债权人会议依法重新作出决议。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时,该方案即发生法律效力。

破产财产分配的原则和顺序

(一)破产财产分配的原则

《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我们认为破产财产分配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原则。管理人应当按照《企业破产法》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来确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按照《企业破产法》第43条的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按照第113条的规定,破产宣告后应当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

2.按法定顺序清偿原则。《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规定了破产清偿的先后顺序。破产清偿顺序的意义在于,在一定法律制度的前提下,使顺序在先的债权人能够优先于顺序在后的债权人获得清偿。按法定顺序清偿原则的具体内容是,首先清偿顺序在先的债权,之后有剩余财产的,进行下一顺序的清偿。

3.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原则。对于前述法定破产清偿顺序的每一清偿顺序,如果破产财产足够清偿的,就足额清偿;如果破产财产不足清偿的,就按比例清偿。

4.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原则。现实中,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往往是企业职工工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然而法律规定,企业一旦进入清算程序,他们的工资则应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加强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切实履行对企业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防止他们在企业、出资人或广大职工蒙受损失的情况下只顾保全个人利益。

5.一次分配和多次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破产分配可以一次分配,也可以多次分配。破产财产数额大,变现时间长的,可以进行多次分配,以便将已经变现的财产及时分配给债权人。根据破产财产分配方案需要实施多次分配的,管理人应当就每次分配进行公告。

6.除债权人会议另有决议外,破产财产的分配应当以货币分配方式进行的原则。《企业破产法》第114条规定,破产财产的分配应当以货币分配方式进行。但是,债权人会议另有决议的除外。货币分配,也称为金钱分配,是指将破产财产变现后以货币的形式对债权人进行清偿的分配方式。破产清算以货币分配为原则,以实物分配为例外,这是世界各国的通例,我国立法也贯彻了这一通例性的原则。法律规定的债权人决议的其他方式,主要是指实物分配,这在民法上称为代物清偿,即债权人受领他种给付以替代原定给付,从而使债的关系消灭。民法上的代物清偿,不是债务人的权利,债务人务必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才能够实施代物清偿。所以,破产法规定,只有经债权人会议决议通过,才能够以货币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实物分配的方式进行清偿。

(二)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

破产财产分配的第一顺序是职工债权,职工债权是处于第一清偿顺序的债权。职工债权包括破产企业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第二顺序为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未列入第一顺序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用,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险有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种。其中,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已列入破产财产第一清偿顺序,另外三种则列于第二顺序。如果破产企业欠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三种社会保险费用的,应由破产财产向相关的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破产企业所欠缴税款,在许多发达国家,例如在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等国,已将职工的工资从优先权中取消,而代之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而对税收,也改为一般破产债权。其理由是,税收债权往往数额较大,一旦列为优先权将使得其他破产债权人难以得到清偿和分配,故从保护一般债权人利益看,应将之列为一般破产债权。但我国立法仍然将税款列于优先于一般债权的位置。笔者认为,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债务的债权人分别是社会保险机构和税务机关,尽管他们具有公权力机构的属性,但在破产程序中主张和实现破产债权时,他们的地位与一般的破产债权人相同,应当依照破产法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第三顺序是普通破产债权,它是指前两个清偿顺序以外的破产债权。实践中,破产财产往往是不足以清偿普通破产债权的,普通破产债权通常是按比例清偿的。

破产财产分配环节

在日本破产法中,分配有三种类型:中间分配、最后分配和追加分配。管财人在一般的债权调查日期之后,不等全部财产换价结束而在有了合适于分配的金钱时,就马上进行的分配,成为中间分配。将属于破产财团的全部财产换价之后所进行的分配,称为最后分配。通常,破产程序因最后分配而结束;但是,在最后分配的通知发送以后,也有产生可能进行分配的财产,将此可能进行分配的财产作为最后分配的补充所进行的分配称为追加分配。

在进行破产分配时,以货币分配为原则,因此破产财产变现就是分配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破产财产变现往往比较困难,变现周期较长,因此,不失时机地进行中间分配不可避免。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16条规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后,由管理人执行。管理人按照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实施多次分配的,应当公告本次分配的财产额和债权额。管理人实施最后分配的,应当在公告中指明,并载明本法第117条第2款规定的事项。实质上,我国立法明确规定了中间分配。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在进行中间分配之前,要进行分配公告,其意义在于以公开的方式将破产分配开始的事实告知债权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以便后者行使权利。由此产生债权人逾期不受领的后果。《企业破产法》第118条规定,债权人自最后分配公告之日起满两个月仍未领取分配的,视为放弃受领分配的权利。很显然,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第116条,既规定了中间分配,也规定了最后分配。此外,《企业破产法》第123条规定,自破产程序依照本法第43条第4款或者第120条的规定终结之日起二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按照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进行追加分配:(一)发现有依照本法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第36条规定应当追回的财产的;(二)发现破产人有应当供分配的其他财产的。有前款规定情形,但财产数量不足以支付分配费用的,不再进行追加分配,由人民法院将其上交国库。

综上,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破产分配的环节与日本立法基本相同,即包括中间分配环节、最后分配环节和追加分配环节。

破产财产分配殊问题的处理

(一)附条件债权的分配

《企业破产法》第117条规定,对于附生效条件或者解除条件的债权,管理人应当将其分配额提存。管理人依照前款规定提存的分配额,在最后分配公告日,生效条件未成就或者解除条件成就的,应当分配给其他债权人;在最后分配公告日,生效条件成就或者解除条件未成就的,应当交付给债权人。依破产债权所附条件的不同,附条件债权的分配也有不同:附解除条件的债权在分配时,考虑到条件成就与否处于不确定状态,即债权是因条件的不成就而继续生效,还是因条件的成就而失去效力难以预测,故一般法律往往对附解除条件债权的分配做出特别规定。一般而言,对于附解除条件债权的分配,要因是中间分配,还是最后分配而有所不同。若是中间分配,应当由破产债权人提供担保,如无担保,应提存其分配额,然后视最后分配公告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破产债权人是否最终获得分配,该日如果条件成就,则破产债权消灭,破产债权人无权接受清偿,管理人应当要求破产债权人返还其接受的分配,不能返还的,由管理人行使担保权。未提供担保而提存其份额的,应由管理人将提存的份额分配给其他破产债权人。

若是最后分配,在最后分配公告日当日,如果条件成就,破产债权消灭,附解除条件债权人不得再参加分配,如果条件未成就,附解除条件债权人可以参加分配。日本破产法和我国台湾破产法都作出了如此的规定。如前所述,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17条规定,在最后分配公告日到来之前,附解除条件的债权在中间分配环节不允许分配,而是由管理人进行提存。在最后分配公告日到来之时,在视条件是否成就决定附解除条件债权人是否可得到分配。这样的规定,在简化了附解除条件债权分配程序的同时,也不影响附解除条件债权人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比日本和我国台湾的规定较为进步。应当注意的是,德国破产法规定,附解除条件的债权,在破产宣告时只要所附条件尚未发生,则在破产程序中视同无附条件的债权对待。笔者认为,这种以破产宣告日作为确定条件是否成就的临界点更加合理,同时也使得附解除条件债权的分配程序更加简洁,无需进行附解除条件债权额的提存。

附停止条件债权分配时,若进行中间分配,附停止条件债权人不得直接接受分配,而应由管理人提存其分配额。最后分配公告日届至,依据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附停止条件债权人是否获得提存的分配额,即条件成就,债权生效,附停止条件债权人获得提存的分配额;条件不成就,债权不生效,附停止条件债权人不能获得提存的分配额,管理人应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若进行最后分配,在最后分配公告日届至时,如果条件尚未成就,附停止条件债权人就不再参加分配,如果条件成就则参加分配。

(二)未受领破产分配额的处理

《企业破产法》第118条规定,债权人未受领的破产财产分配额,管理人应当提存。债权人自最后分配公告之日起满两个月仍不领取的,视为放弃受领分配的权利,管理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依据此条规定,在每次破产财产的分配中,只要债权人没有按照分配公告的要求逾期不领取破产财产分配额的,管理人均应将其提存。在逾期两个月以内的任何时间,债权人都有权要求领取提存的破产财产分配额,提存机关应当在扣除提存费用后将其支付给债权人。如果债权人自最后分配公告日起逾期两个月仍不领取提存的破产财产分配额的,则视为放弃受领分配的权利,该分配额应分配给其他债权人。提存分配额被再分配给其他债权人的,未受领债权人不得在以后的追加分配中要求补偿。至于是由管理人还是由法院将未受领的分配额再分配给其他债权人,要看最后分配公告日期满后破产程序是否终结,如果破产未终结,由管理人进行再分配;如破产程序已终结,则由人民法院进行再分配。

(三)诉讼、仲裁未决债权的处理

《企业破产法》第118条规定,破产财产分配时,对于诉讼或者仲裁未决的债权,管理人应当将其分配额提存。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满二年仍不能受领分配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破产分配时,诉讼或者仲裁程序尚未终结、其债权的执行效力尚未确定的债权,其地位类似于附生效条件的债权,即以权利主张获得诉讼或仲裁支持为执行效力发生的条件。但是,考虑到诉讼、仲裁的持续时间较长,为公平起见,本条为此类债权的提存额保留规定了较长的期间,即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满2年。根据第47条的规定,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债权人可以申报。因此,诉讼或仲裁未决的债权提存额,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审议确定的债权表的记载为准。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两年内的任何时间,该债权人获得诉讼或仲裁的胜利,人民法院应当许可其领取提存额。该债权人经判决或仲裁确认的债权额按破产分配方案规定的比例计算的分配额高于提存额的,不足部分作为待分配债权,以未分配的破产财产在追加分配环节予以补偿;低于提存额的,剩余部分应当分配给其他债权人。但是,根据第46条的规定,该债权人经判决或仲裁裁决确认的利息,不得计入分配额。如果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两年内,该债权人在诉讼或仲裁中败诉,则由法院将通过追加分配环节将提存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如果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已满两年,诉讼或者仲裁仍未终结,该债权人仍不能受领分配的,则由法院将通过追加分配环节将提存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

参考文献:

1.李国光,奚晓明,曹士兵.正确理解《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2. 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3.(日)石川明.日本破产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王卫国.破产法精义[M].法律出版社,2007

5.顾培东.破产法教程[M].法律出版社,1995

6.陈荣宗.破产法[M].(台)三民书局,1986

7.汤维建.破产程序与破产立法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8.张卫平.破产程序导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9.(日)伊藤真.破产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0.石静遐.跨国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广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分析 下一篇:独立董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