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松桃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3-22 11:24:47

对松桃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一、松桃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扶贫面广,任务艰巨。松桃全县辖28个乡镇、50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3400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其中以苗族为主的2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松桃的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发展不平衡,东部乡镇一些苗族村寨中,曾存在部分农民温饱都还难以解决的困难,西部乡镇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土地贫瘠、山大林密的广大山区。

二是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较低。松桃作为典型的“老、少、边、穷”县,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曾因边远和信息闭塞等原因,加深了群众的小农意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较低,群众缺乏新阶段扶贫开发融入市场经济的胆魄和信心、思路。因为贫困边远,部分群众面对市场经济下的扶贫开发方式更是缩手缩脚,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缺乏扶贫开发中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创新性。在松桃东部乡镇,部分农民一度遵循原始的耕作方式。而在松桃西部乡镇,思想观念的陈旧影响着扶贫开发的力度,一些良田好土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产业化发展步伐曾一度缓慢。

三是地处边远。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地处边远地区,松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曾一度较为落后。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较薄弱,部分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现有设施经常性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能得到根本改善,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是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年来,松桃一直沿袭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较为单一的常规农作物。由于松桃人口众多,相对的土地就显得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没有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增加农民收入,因而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相对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一些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开发和发展成效不大,畜牧业和渔业方面规模化、科学化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多地少的县情制约着松桃扶贫开发工作,农民种植业放不开手脚,大部分乡镇仍是沿袭较为单一的常规农作物种植方式。

五是支柱产业培育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由于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培育不够明显。加之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也为支柱产业的开发带来难度。支柱产业培育和开发推进的力度受到制约,产业化道路发展缓慢,农民收入的增加就缓慢。因此,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在山区扶贫开发中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科学生产和开发,凸显机械化,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二、松桃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对策和做法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松桃更需要通过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破除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积极投身扶贫开发各项项目产业,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新时期扶贫开发已到巩固温饱、继续提高贫困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新阶段,即从以前的“饱肚子”,变成现在的“抓票子”。为此,新一轮的扶贫攻坚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要彻底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即把从贫困村单靠“输血”转到“造血”功能上来。要达到这个目的,首要的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既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扶贫开发的主攻目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重点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一是要改革耕作制度,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优化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户增收能力:二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三是要按照贫困村的扶贫规划,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新、特、稀农业品种,组织千家万户进行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建立商品基地,形成扶贫产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高品质、低成本、新特优占领市场,使农副产品增值;四是要积极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贫困农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储藏、运销,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带动贫困村种养业的发展;五是加强培训,合理有序地组织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大好时机,扩大劳务输出,把安排贫困户就业纳入项目计划,同时对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力所能及。

(二)树立保持开放的意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形成新的扶贫开发战略模式

随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松桃要继续树立保持开放的意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扶贫开发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作措施,按照“调结构、建基地、兴产业、抓龙头、找市场”的发展思路,把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扩大开放,以重点乡(镇)、重点村为主战场,大力扶持发展项目覆盖面广、受益农户多、增收效益好的种养业入手,引进外商大户和外企,带动畜牧产业及种植产业的发展,形成大户带动、企业带动、基地带动的“开放式”开发模式。

在资源优势利用上,充分利用松桃土地气候、地理特点等资源优势,发展种草养畜、经济林果等产业,逐步摆脱依靠外界“输血式”扶贫的模式,积极创造、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如该县在盘石镇成功利用荒山资源打造万亩种草养畜基地已具规模,正大乡水竹村利用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打造金秋梨经济果林热销市场,都取得了成效。在扶贫开发中,以“整村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抓好新一轮移民扶贫工程、沼气扶贫工程等惠民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发展农村企业,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要培养贫困地区农民的竞争精神,增强开放意识,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变消极的救济为积极的自我开发、自我发展,形成“造血”功能,才能由简单再生产发展到扩大再生产,由维持生存到自我发展。

(三)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大力抓好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要进一步树立产业化发展中的商品经济意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商品农业基地建设三个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整体素质和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按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农畜产品加工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产业、烤烟、中药材主导产业和经果林基地建设。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三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积极发展各类竞争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扶贫开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公司企业、涉农部门创办各类经济服务组织,支持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劳动联合与资金联合,发展农产品运销、加工、储存、保鲜等环节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着力培育农民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力争到2015年,全县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到60%,农产品加工率达30%以上。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圈两带”产业布局,结合实际,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特色生态农业、市场农业、商品农业,努力建设“优质高效型种植产业带”和“规模集约型生态养殖示范区”。立足县域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产业核心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建设生态茶叶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优质烤烟产业带、经果林生产带、百合产业带、优质粮油产业带: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带、葡萄生产带;以稳定生猪养殖为基础,大力发展草食牲畜、禽类和特种养殖。逐步培育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产品,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树立人才科技意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扶贫开发离不开人才和科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力树立人才科技意识,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培训、轮训等方式,加强科技培训,培养人才,加快扶贫农技队伍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增强人才科技意识,更体现在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

在整村推进中,要充分认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或完善基础设施的各项建设规划,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同步发展。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商品流通的积极性,也方便了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城市,从而推动商贸业的发展。在紧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机遇,加强山、水、田、林、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水利建设方面,要围绕产业规划区域,扎实抓好产业区的小水池建设及人畜饮水安全、水利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2012年,全县实现人均有效保灌面积0.5亩以上,农村饮水达到安全标准。在交通建设方面,全县的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凡是产业区内特别是几大特色产业带的道路要优先实施。通过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上一篇:农业产业弱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花60万“人托人”为女儿找工作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