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6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3-22 04:15:17

局麻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6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局麻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局麻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诊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研究组33例患者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关键词: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复发

腹股沟区位于大腿和下腹壁的交界处,腹股沟疝则是指腹腔的内脏器官通过这个三角区的缺陷而在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被人们俗称为“疝气”,治疗不及时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本文主要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诊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A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诊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研究组33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组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3±8.2)岁,病程1个月-30年,平均病程(5.3±1.2)年;对照组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7.1±7.5)岁,病程3个月-30年,平均病程(5.1±1.3)年;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其中斜疝50例,直疝15例,复发性疝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疝气类型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腹股沟疝临床诊断标准;均在知情前提下签署手术同意书;均无手术物过敏史[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手术相关禁忌症者;资料不完全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局部麻醉,即采用0.5%利多卡因+0.5%罗派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即提起精索于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间,同时将联合腱与腹内斜肌缝至腹股沟韧带[3]。

研究组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进入腹股沟管后常规游离腹外斜肌建模,提起精索,保持提睾肌完整,以此方式来防止损伤神经;在内环口腹膜外脂肪处沿着精索行走的地方逆方向寻找并且分离疝囊,注意防止疝囊的受损以保持疝囊的完整性;在疝囊的近端处进行结扎将创面进行止血的处理;沿内环扣处向下向上分离腹膜外间隙, 然后用6.11*11.1cm2大小的网片,在内环切口的地方对应剪裁出一个小口以适合精索通过为宜;折叠普理灵双层补片,卵圆钳钳夹,补片后叶置入腹膜外间隙,补片前叶置于联合腱浅面,前后叶交界处剪开精索通过后缝合,补片前叶单股尼龙线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与腹外斜肌腱膜结合处腹外斜肌深面,补片外侧端展平,缝合切口。

1.4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根据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评估患者治疗效果[4]。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情况

经研究资料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A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情况(x±s)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经研究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情况,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12%(4/33)明显少于对照组43.75%(14/3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2.3两组患者术后复况

经研究资料显示,术后随访1个月时间内对照组患者出现3(9.38)例出现复况,研究组未出现复况,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342,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在材料科学和各种修补材料不断进步时,无张力疝修补逐渐成为一种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标准方式[5]。无张力疝的修补手术不涉及到腹腔内部的器官, 局麻下不破坏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具有手术适应范围较大,手术操作简单可靠,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6-7]。本研究过程中对腹股沟疝均行局麻手术操作,在手术方法上分别选用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及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研究组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对照组7(21.88%)例尿潴留、4(12.50%)例发烧及3(9.38%)例阴囊血肿情况,即出现并发症总例数为14(43.76%)例明显多于研究组并发症4(12.12%)例,且研究组患者未出现阴囊血肿情况,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出现复况比较严重,即患者在预后过程中多因手术处理不当或是护理措施不当等多种原因影响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本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调查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的调查项目为患者复况。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出现3(9.38%)例出现复况,研究组未出现复况,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较好,手术过程中未对患者的组织结构产生破坏,符合人体的生物结构特点。其中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选用的修补材料及大小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修补情况及复发概率,其手术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了解,选用合适大小的修补材料进行手术,以避免因对患者疝部过大而补片不足的情况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复况。同时由于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情况,需进一步加强临床有效护理研究。对于如何降低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费用及时间情况,需经过临床进一步研究并证实。

综上所述,局麻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明显,减少手术创伤面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况出现率。患者在治疗前需经过正确的诊断以确定其病症情况,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且此类病症患者在局部麻醉情况下行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克民.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47-48.

[2]裴元民,孙学玲,董国民.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对比[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4):5-6.

[3]崔剑锋.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68例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213-214.

[4]宗辉.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05.

[5]肖光云.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5):73-74.

[6]刘天树.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丛论,2014,12(1):134-135.

[7]陈渝,叶美廷.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研究[J].吉林医药,2014,35(9):1807-1808.

[8]沈俊斌,吕振发,张伟塘.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05-106.

上一篇:抛锚式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下一篇:房产税改革定位及其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