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形制特征与审美意蕴研究

时间:2022-03-21 09:26:08

“汉服”的形制特征与审美意蕴研究

摘要:汉服是我国独立性较强的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其他民族服饰相比,汉服具有质的不同,因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服饰体系,对汉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从汉服的形制特征和审美意蕴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展现我国华夏文明之美。

关键词:汉服;形制特征;审美意蕴

一、汉服的形制特征

(1)交领右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方位词“左”和“右”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示不同的方位,而且还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尊卑贵贱的等级意识。有“尊左卑右”和“尊右卑左”两种,古代人服饰衣襟的穿戴则按照“尊右卑左”的原则。衽表示衣襟,穿戴时采用“左压右”的形式,在右侧腋下固定住衣襟,这种穿戴方式叫做“右衽”,古代汉族服饰大多采用“右衽”。古代汉服的衣襟和衣领是连在一起的,采用“左压右”的穿戴形式,会使衣襟在胸前交叉形成特有的领型,这便是“交领”。这种“交领右衽”的形制是汉服固定的款式特征,不仅影响着汉服以后的形制发展,而且对周边少数民族服饰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袖宽且长。汉服的衣袖有窄袖和大袖两种,礼服主要采用大袖,小袖主要出现在便服和常服中。宽而长的大袖体现了汉服的魅力,这种大袖的服饰特征在世界民族的服饰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种宽而大的礼服不仅具有透气、遮阳的功能,而且还能体现出潇洒飘逸、大气华贵的风度。也有一些汉服是窄袖和短袖的,收口比较紧小,不仅保暖性好,而且行动比较方便,适合劳动人民和军队将领穿戴。

(3)隐扣和系带。现代服饰大多使用扣子,而汉服是不靠扣子固定的,主要是通过衣服上的带子进行打结而固定的,也叫做“隐扣”,这种将扣子隐藏起来的系衣方式可以使汉服显得美观整洁。在汉服的腰间还有两对大带,在左侧腋下和右侧腋下分别有一条,分别与右衣襟的带子和左衣襟的带子进行打结,更好地固定衣服,而且还能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

(4)上衣下裳。汉服上衣下裳的款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衣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衣和下裳独立裁剪,并且在腰部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上衣和下裳进行完美的整合,这种形制的汉服属于常服,在社会各个阶层都可以穿;另一种是上衣和下裳分离的形式,代表的服饰有“襦裙”,“襦”是指短衣,也就是上衣的服饰,“裙”和下“裳”是相同的,指代下身所穿的服饰。贵衣轻裳是我国古代对服饰的传统观念,上衣讲究颜色纯正,而对下裳没有严格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汉服的特点。

二、汉服的审美意蕴

1.汉服之美

汉服具有潇洒飘逸、端庄整齐、舒适自然的特征,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汉代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风尚。汉服的审美意蕴首先体现在其形态上,汉服的形态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民族文化心理,而且展现了古代的民族审美方向。汉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汉服的外在形态可以看出其蕴藏的丰富文化积淀。

汉服的审美意蕴同时也体现在其剪裁方式上,它不同于西方精确的裁剪方式。这种平面剪裁可以凸显汉服的飘逸,穿在身上可以感觉舒适自然,不仅能够展现自由的美感,而且活动不受约束。这种审美形制的特征可以在空间上进行多层次的体现,做到动静结合,体现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2.汉服的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的形制内涵。“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理念和人生理想追求体现在汉服的设计中,表征了汉服的深层意蕴和外在形式的审美。汉服中的许多细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比如,汉服中的宽大袖口,表征了天道圆融;汉服中的深衣体现出公平正直和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正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赋予了汉服特有的意蕴。

(2)“五行”和“五色”的色彩内涵。色彩对服饰的审美效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汉服的色彩不仅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而且还能集中反映其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象征性。汉服自出现以来,其在色彩使用上便有着明确的规定,反映古代人对自然色彩亲近的理念,汉服“五色”与中国的阴阳五行有着重要的关联,人们使人的自然行为与世间万物运行规律保持协调,体现汉服的审美意蕴。

(3)“文质彬彬”的“中和”之美。汉服将内容和形式进行统一,将事物组构的意蕴和内容有机结合。在汉服的服饰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体现人与人的交际礼仪;第二,体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和品行;第三,追求美学上的审美意蕴。汉服在艺术形式上将各个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体现出“中和之美”。

总而言之,汉服包含我国古代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特有的审美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汉服也是我国民族的象征,对我国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传承古代文明,对作为古文化的一种的汉服加以深刻研究,展现我国华夏的璀璨文明。

上一篇:基于协同理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与路径构... 下一篇: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