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问题特点,提升思维能力

时间:2022-03-21 01:16:06

抓住问题特点,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习效能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思维能力是衡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准,已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新实施的小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互助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教师要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从而进行不断的探究和摸索,推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我现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谈一谈在问题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一、抓住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能动思维的积极性

案例一:东方红小学从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批学生图书充实图书馆藏书,现在知道,购进的书中有故事书300本,科技书180本,并且这两种书的数量共占这些图书总数的3/5,请问这次学校一共买来图书多少本?

案例二:有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2天才能完工,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才能完工,现在为了抓紧时间完成工程进度,现在决定两队合修这条路,那么现在要多少天可以完工?

案例一和案例二是我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相关类型应用题知识解答训练时,结合数学知识特点与生活实际问题内容,设置出的具有生活性的数学问题情境。这一生活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认知特点与数学知识特点进行有效融合,激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感区”,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问题知识的思考探析,实现学生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挖掘。因此,教师在数学问题性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认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找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衔接点,通过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设置,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热情,实现学生思维能动性的有效增强。

二、抓住数学问题的开放性,提升学生思维创新的效能性

数学知识的内涵丰富性,决定了数学问题应该具有发散性的特点。教学实践证明,开放性数学问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中,就可以设置出“一题多变、多题一问、一题多解”等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典型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答。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知识,采取不同角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不同形式的解答,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我在研究分析该教学内容基础上,找出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向学生设置出了:“一瓶酱油5/2升,用去3/10,用去了多少升?”“一瓶酱油,已用去3/10,用去了3/4升,这瓶酱油原来有多少升?”“一瓶酱油,用去一部分后还剩1/2升,还剩1/5,这瓶酱油原来有多少升?”等不同变式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找出关键句―列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单位1的量知不知道―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检验”等解题步骤。又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时,我设置了:“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8,那么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6/8”、“成活棵数是总数的6/7,则没有成活的棵数占树的总棵数的1/7”、“若甲数是乙数的2/3,则乙是甲乙两数和的2/5”等判断类型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解答,说出解题思路和正确解答过程,使学生在解题辨析过程中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学生解题效能的有效提高。

三、抓住数学问题的评价性,促进学生思维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学生及时准确认清学习成效和活动表现的有效手段。由于小学生判断、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养成,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科学地查找自身学习活动的不足。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还表明,自我评价对自我完善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它有利于主体的自我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评价思考,找出解题思维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法更具有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

如在“和差关系应用题”知识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问题:“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现在知道甲、乙两袋化肥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化肥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化肥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并向学生展示了某学生解答此道问题的过程:“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再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和已有解题经验,对这一解题过程进行分析思考,指出问题解答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住和差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含义、数量关系,以及“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的正确解答方法,实现学生在分析评价过程中解题效能以及思维方式的有效升级。

总之,教师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标要求,抓住数学问题、学生主体等特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效能的切实提高和进步。

上一篇:对小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在情景交融中提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