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3-21 09:55:24

关于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我们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它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日趋严重。以致于到了九年级很多学生开始放弃英语的学习,使得英语教学堕入了被动难堪的局面。因此,我认为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化英语学困生,使其英语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解决学生两极分化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

每个学科都存在学生的两极分化,英语表现的特别突出,为什么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比其它学科严重呢?

(一)初中生自身特质是学生两级分化的潜在主因。

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差所以从一开始就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步伐,成了英语学科的学困生。学困生因无明确的学习目标,用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成绩,而且他们又处在身心发育阶段,意志力薄弱,逆反心理强,基本上没有预习和复习等好的习惯,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导致很多学生成为后进生。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因而受母语的影响很大,习惯用汉语思维方式去学习英语,这样阻碍了英语学习的开展,随着对英语新鲜感的消逝和教材内容的加深,不少学生开始慢慢对英语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必然下滑。长此下去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后进生。

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依据以上的剖析,学生英语学习呈现两极分化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如不及时处理定会出现恶性循环。因而我在此介绍一些个人看法。

(一)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内外因出发,把学困生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改变学困生的不利内因是转化的关键。

1.帮助学困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许多学生对失败感到羞耻,却不做任何努力来改变现状,是因为他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避免失败。于是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而是应付家长和老师,打发时间。这时,教师应当用“勤能补拙”的道理激发其学习动机。给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个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国际音标,勤于读写,做好预习复习,让学生多听读多背诵等。把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一些小窍门教给学生。

(二)建立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是转化的实质。

1.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举止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并热衷于教学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成功发展的第一步。

2.绝大部分学生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艺术,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把教学活动开展得生动有趣。根据初中生表现欲强的特点,组织学生表演有关问路、购物、打电话等交际性强的活动,且引入竞争机制,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弃学情绪。

3.有效的沟通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各有所得,而不能只顾几个优秀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对后进生的大胆参与教师应给予“特殊的评价”。

从心理上来讲,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和爱护,他们才能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消除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艰辛、细致的工作,决非数月悉心指导,半载严格训练就能奏效的,而应坚持不懈,努力实践,尽量避免学生两极分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即使是点滴的变化也不容忽视,然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目标。

上一篇:转变英语后进生方法初探 下一篇:初中语文高效教学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