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能失去生活的“痛感”

时间:2022-03-21 08:38:37

作家不能失去生活的“痛感”

那些只关心“谁买了别墅,谁开了大奔”的作家,是否还会有热情、有责任以文学作匕首、投枪去鞭挞?

岁末年初,看到一些文化媒体约请一些作家谈谈他们在过去一年中的文学生活,这些作家谈他们的阅读生活,他们的写作生活,阅读了哪些中外名著,写了哪些作品,这让读者感到他们的书斋生活非常丰富,自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很多读者会更喜欢看到这些作家在2011年的文学活动中,谈到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外在的大千世界,看到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看到他们对过去的一年中曾经发生的时代焦点、一些社会事件的感触和看法,没有了这些内容,就不免使人觉得他们的生活与大众生活、与社会现实,有着一些距离和隔阂。如果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些作家是很难凭借着他们的文学写作来反映时代的精神,传递社会生活的信息,走进大众生活之中,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影响和感动他们的心灵的。

这不光是读者有这些疑虑,有的作家也看到了这种生活现状的弊端。一位作家说,他一年当中总要出去开若干次文学会议,这样的作家们的聚会,本应该与文学有关,然而从头至尾谈论的都是谁买了别墅,谁开了大奔,谁写电视剧能卖到多少钱一集,谁在感叹“钱比自由多,钱比快乐多”,因而生活起来没有意义;谁为了得奖,走了多少门道,送了多少礼金,谁成了处级、局级、部级……“这种社会生态,本也说不上多么出格,但如果从作家的高度上去要求,就是明明白白的堕落了,尤其是将欲望看成标准的时候”,作家的天职是追求卓越,是“日日面对永恒”,是勇于把许多欲望洗去,是掏出自己的心,燃烧成火炬,失去了这些,就不配称为作家。这位作家对当今一些作家功利浮躁的描述,让人感到这些作家正在失去关注的兴趣和热情。

近日,看到搜狐网在文化频道对网友有一个大型年度调查,调查的主题是“2011年中国人的人性八宗罪,底线为何层层被击破?”这个社会文化调查,回顾了2011年一些“刺激人们的眼球,刺痛人们的神经”、让人关注的大事,譬如:从动车到校车事故。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的悲剧。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的嚣张官员。扶起被撞老人,反被诬陷是肇事者现象。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国每年有3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的问题。绝望的菜农韩进,选择用死亡来结束自己与贫穷的抗争。普通人因通货膨胀,房价居高不下,生活无望,幸福感下降等等。

这些事件暴露着生活中的假恶丑,展露着人性的冷漠、贪婪、麻木,这里有社会道德价值的失范,有伦理底线的失守,有生命的不幸和悲伤,有生活的无奈和困惑……面对这样一幕幕社会现实,那些只关心“谁买了别墅,谁开了大奔”的作家,是否还会有热情、有责任以文学作匕首、投枪去鞭挞,用人文精神去关怀、去体恤底层弱者,用自己最真实的语言、感受、勇气去呐喊?

有人说: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集体麻木的时代,人们内心疼痛感普遍缺失,流行的是司空见惯与见怪不怪。其中很多作家,选择了麻木自己的神经,很多写作,都失去了疼痛的愿望与能力,他们津津乐道于斤斤计较和寸寸拿捏,醉心于探讨如何看眉眼高低,怎么学进退自如,怎么同现实更好地握手言和、拥抱至死,没有爱之深,没有责之切……因此,敢于直面现实,关心社会,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言语表达的勇气,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如果文学没有了精神上的“痛感”,就不可能有对人生的真挚态度和关心人类现实命运的追求,就不可能从社会生活和普通人身上研究应该体验什么、感悟什么,写出为时代和大众所期许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家和文学也将很快被人遗忘……

上一篇:马行千里,然后有伯乐 下一篇:一转身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