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点,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时间:2022-03-21 07:37:45

抓住关键点,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的学生在“问题解决”维度的目标为“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发现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由于正处于逻辑思维的形成巩固阶段,没有掌握好恰当的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不强,急需提升。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发现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梳理数量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关键数据;解题钥匙;解题捷径

一、找出关键数据,打通解题通道

数学问题中都蕴含着关键数据,找出并正确理解这些数据,理清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自然水到渠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4页中有一道题如下:“妈妈冲洗了24张照片,其中8张是李阿姨的,剩下都是妈妈的。把妈妈的照片放在相册里,每页放4张,需要多少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将这一问题认真地默读两遍,然后将自己认为对解题有用的关键数据用铅笔圈起来,再想一想这几个数据有什么相互联系,需要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学生很快将“24张”“8张”“4张”这三个数据圈起来,之后学生思考:总共24张照片,有8张是李阿姨的,那么妈妈的相片有多少?于是学生列式“24-8=16(张)”得到妈妈冲洗相片的张数。再看第三个数据“每页放4张”,想到平均分,列每二步算式“16÷4=4(页)”。至此,学生列分步算式基本已解决了此问题。

二、理解关键词,掌握解题钥匙

问题离不开数据,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数据都是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关键数据,有些数据则是起干扰和欺骗作用。学生需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去伪存真,才有效解决问题,否则会误入问题的陷阱。找出并正确理解关键词就成了打开问题之门的金钥匙。

三、巧妙分组是关键,寻找解题捷径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作业中会经常遇到“找规律”的问题,快速、正确而巧妙地分组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

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相配套的《知识与能力训练》第39页的附加题如下:

以此类推,这一类的问题解决方法就是将多次重复出现的图形分为一组,找到这一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只要我们老师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多加总结,总会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点,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平山小学)

上一篇:基于现代造船模式下的派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 下一篇:高职高专建筑CAD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