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时间:2022-03-20 06:39:07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摘 要】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本文通过对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变迁历史的考察,探讨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土地问题 土地政策 演变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对的是极不合理的土地分配状况:在全国农村人口中,大约55%是完全没有土地的佃农、雇农和游民;20%是只有10亩以下耕地的农民,他们占全国耕地的6%,11%的中农占全国耕地的13%,14%的地主和富农占全国耕地的81%。因此,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历史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1928年12月,总结了井冈山一年的土地革命斗争经验,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1929年4月,又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抽多补少”的分田原则,区别对待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不过分打击富农,保护大小商店。1930年召开会议,又规定“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原则。1931年2月,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明确宣布:土地由农民私有。到1931年春,经过长期的土地革命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基本形成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的制定,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开展和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为了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决定“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洛川会议确定了减租减息为这一时期处理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在1940年7月的《论政策》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政策,他说:“现在的政策,一方面,应该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方能发动基本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规定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所有权和财产所有权属于地主”。这样,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中共中央随后又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和《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这两个文件对减租减息政策及执行这一政策的具体办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指出,减租减息是为了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交租交息是为了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在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减租减息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第一,改善了贫雇农的生活,激发了他们的抗日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第二,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大部分地主愿意站在人民一边一起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取代它的演变成了阶级矛盾。由于国共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代表利益的差异,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派之间的矛盾重新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打倒,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这一时期制定的土地革命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为了避免在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党对富农和地主进行了区别,并对农民提出了要求,要区别对待中小地主和大地主、豪绅、恶霸、汉奸,给他们维持生活必需的土地。随着农村和全国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1947年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由“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的政策,这是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它的公布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综上所述,准确把握国情是我党实行土地政策的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准确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基础上才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政策,成功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对革命的支持,保证了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井冈山土地法》.1928(12)

【2】《兴国土地法》.1929(4)

【3】《中国土地法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47

上一篇:教师应成为学生心中的参天大树 下一篇: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