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衰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和MYO浓度的关系

时间:2022-03-20 09:53:31

探讨心衰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和MYO浓度的关系

摘要:目的 对心衰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和MYO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9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者40例,将心衰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而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NT-proBNP和MYO浓度检测,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心衰组心功能Ⅱ、Ⅲ、Ⅳ级者NT-proBNP浓度存在明显差异(P

关键词:心衰 心功能分级 NT-proBNP MYO 关系

中图分类号:R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22-01

目前在临床上心力衰竭属于一种常见病,该病症是由于诸多的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心脏的收缩、舒张出现障碍,造成心输出量降低,最终引起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并合并有肺循环、体循环淤血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衰的死亡率较高,在诊疗过程中NT-proBNP和MYO浓度的检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心衰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和MYO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了NT-proBNP和MYO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心衰临床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抽取其中的98例和40例作为研究对象,心衰组中包括有男51例,女47例,年龄31-79岁,平均(48.7±13.2)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者26例,Ⅱ级者25例、Ⅲ级者27例、Ⅳ者20例;健康组中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27-77岁,平均(46.8±13.7)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检测方法

NT-proBNP水平检测采用康思润业的试剂盒(免疫荧光法),使用锐普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抽取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静脉血用EDTA抗凝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测试。抽取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静脉血3ml,经离心操作后分离血清,而后对MYO水平用贝克曼的化学发光法展开检测。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1.2.2 心功能分级标准

本组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以2008NYNA标准为依据,其中Ⅰ级者体力活动未受到限制;Ⅱ级者体力活动受到了轻度的限制,在静息时无任何症状,一般活动会表现出惊悸、乏力、呼吸困难;Ⅲ级者体力活动受到了明显的限制,患者静息过程中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低于一般活动时便会表现出乏力、惊悸以及呼吸困难;Ⅳ级者无法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静息时也会存在一定的临床症状,在从事一定的体力活动后不适感会明显加重[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NT-proBNP和MYO检测结果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 ±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者的NT-proBNP和MYO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心功能分级为Ⅱ、Ⅲ、Ⅳ级者与健康组比较NT-proBNP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

3 讨论

NT-proBNP为心脏所分泌的一种肽激素,对脑钠肽释放进行调节的主要因素为转录水平,一般需长期的容量以及压力超负荷而引起心室张力增加,尽管脑钠肽以及N端脑钠肽前体等摩尔释放,但是由于其分子量相对较大,没有清除受体,主要是利用肾脏进行排泄,因此半衰期相对较长,导致N端脑钠肽前体的血浆浓度较脑钠肽水平发生显著升高,近期有文献显示N端脑钠肽前体可能为对心功能进行反映的一个敏感指标[3]。本次研究中对心衰不同心功能组患者的健康体检者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逐渐升高,Ⅱ、Ⅲ、Ⅳ级者与健康组比较NT-proBNP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心衰患者无论有无症状,NT-proBNP均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比例增高,对心衰患者展开NT-proBNP水平检测能更好的评估患者的危险分层,对于临床诊治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肌红蛋白属于一种氧结合蛋白,正常人体中,肌红蛋白的含量较低,然若是心肌、骨骼肌以及平滑肌受损后,会对早期肌细胞膜结构产生影响,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致使血清中肌红蛋白水平发生显著升高[4]。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发现,随着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肌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且Ⅲ、Ⅳ级者与健康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针对心衰患者而言心功能不同分级者的NT-proBNP和MYO浓度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知,NT-proBNP以及肌红蛋白水平对于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刘巧.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在诊断HF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0,13(05):435-436.

[2] 霍志成,王智明,黄建中.N末端原脑利钠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4(07):453-455.

[3] 史力斌,丁文惠,杨颖,等.血浆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的评估[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4(01):988-989.

[4] 范姝丽,白小涓,张潇怡,等.血浆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15(05):991-993.

上一篇:柔性执行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从《金匮要略》中认识冠心病从脾胃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