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疗效

时间:2022-03-20 02:17:37

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疗效

【摘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

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A组(n=20)、对照B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A组给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照B组给铝镁加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给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对照B组为65%(13/20),观察组为100%(20/20);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疗效显著,优胜于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单一用药,安全可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雷贝拉唑; 铝镁加混悬液; 联合; 胆囊切除后; 胆汁反流; 胃炎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32-03

doi:10.14033/ki.cfmr.2016.7.017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消化内科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胆囊切除后患者极易诱发该病,主要是由于因手术操作不当而致使胃黏膜损伤,胃泌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黏膜出现出血、水肿、糜烂而致病[1],患者常表现为口苦、上腹痛、烧心、胀气等症状,因此临床上应加强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的防范工作[2]。为探讨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的疗效,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实了雷贝拉唑联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的确切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A组(n=20)、对照B组(n=20)及观察组(n=20),其中对照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4~70岁,平均(44.7±3.7)岁,病程1.5个月~10年,平均(3.6±0.3)年;对照B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43.2±3.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8±0.5)年;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2~69岁,平均(43.1±2.6)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4.1±0.2)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胆囊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

(1)胆囊切除后患者治疗前后上腹不适或痛、胀气、早饱、厌食、恶心、烧心、反胃、餐后饱胀、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反复发生。(2)胃镜下可见胃内胆汁反流,胃黏液湖出现黄绿色胆汁,且胆汁沉积于胃黏膜,胃黏膜呈赤红色充血,质脆、糜烂、水肿等。

1.3 方法

对照A组:雷贝拉唑,20 mg/次,1次/d,口服。对照B组:铝镁加混悬液,15 ml(1.5 g)/次,3~4次/d。观察组联合雷贝拉唑与铝镁加混悬液进行治疗,用法用量同上。三组患者均治疗6周。用药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胃镜下胆汁反流情况。

1.4 疗效评估标准

(1)治愈:胀气、早饱、厌食、恶心、烧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胃内黄绿色胆汁消失;(2)有效:胀气、早饱、厌食、恶心、烧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胃镜下胃内存在少许黄绿色胆汁,胃黏膜轻度水肿、充血,无出血点及糜烂;(3)无效:胀气、早饱、厌食、恶心、烧心等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迹象,胃镜下胃内黄绿色胆汁量较多,胃黏膜水肿、充血不改善,存在出血点及糜烂。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对照B组为65%(13/20),观察组为100%(20/20);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三组患者服用药物后均出现轻微头疼、 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均未给药治疗,后自行缓解,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胆囊切除后因胆汁反流而发生胃炎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胆汁反流进胃而造成胃黏膜损伤。以往多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诱发该病,但近年来胆系手术、胆石症手术以及胆囊炎手术等患者也会出现胆汁反流型胃炎,但机制并不明确,可能是因为胆囊功能下降或者丧失等原因,而导致胆汁排泌功能有失正常[3]。

胆囊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胆囊功能,导致胆囊功能降低,使胆汁分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胆汁反流进胃内对胃黏膜构成损伤,最终诱发胃炎等各类疾病。胆囊切除后因胆汁反流而发生胃炎确诊的患者要及时就诊,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自身预后,提高生存质量。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和酸及胃肠动力有关的一种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与胆汁反流中的胆酸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4]。胆汁酸会伤及非特异性组织,破坏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随着胃镜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占到胃炎总率的12.5%[5]。解剖机构变化及胃肠功能紊乱均是病理性十二指肠反流的诱发因素。有相关研究指出,酸性环境通常是胆汁反流的重要场所,两者能够共同致病。目前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是以提高胃肠动力,抑制胆汁反流、减少胃酸分泌来实现,保护胃黏膜不受到胆汁酸的损伤,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铝镁加混悬液是一种白色黏稠混悬液,铝镁加为其主要成分,可用来保护黏膜,可覆盖黏膜蛋白与消化道的结合,提高黏膜屏障能力,保护胃黏膜不受到致病因子的侵害,帮助消化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铝镁加混悬液不仅能够与胃酸发生中和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减轻其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此外,还能够将大量胆酸吸附,口服利用率高。

雷贝拉唑被人体服用后其有效成效成分能够迅速到达胃部组织,可将失活的胃蛋白酶逆转,其结合胆酸的能力快速而又持久。同时还能够防止胆汁对胃黏膜构成损伤,保护胃黏膜及其他组织。口服雷贝拉唑能够使胃内生理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可调整胃内pH值为3~5,这种pH值下的酸性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胆酸进入肠道的碱性环境,不仅有利于使肝肠生理功能不受到影响,同时还能阻止侵袭因子对胃部组织造成伤害[6]。由此可看出,铝镁加混悬液、雷贝拉唑都可对胃组织形成保护作用,巩固手术的效果,然而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具体效果又不尽相同,联合用药有依据,药效互补[7]。此外,铝镁加混悬液、雷贝拉唑两种药物服用后,患者会出现轻微头疼、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均不需给药治疗自行缓解,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也未出现因药物反应而阻碍治疗的情况,因此可放心服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对照B组为65%(13/20),观察组为100%(20/20);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胡开祥.铝碳酸镁和雷贝拉唑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的胃炎作用比较[J].吉林医学,2012,13(3):2772-2773.

[2]韩云富.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2(11):59-60.

[3]陈德荣.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3(7):49-51.

[4]谢为学.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的胃炎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10):223-224.

[5]罗广宇.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联合用药治疗胆囊切除并发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3(9):64-65.

[6]邵小峰.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的胃炎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1):2733.

[7]吴文伟.施维舒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54-56.

(收稿日期:2015-11-23)

上一篇:2008―160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状况及耐... 下一篇: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