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19 11:34:43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运用

【摘 要】信息时代下,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形象及色彩鲜艳等优势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在幼儿美工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且有利于幼儿观察力、注意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多媒体技术运用重要性,探讨其在幼儿美工活动当中的运用,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美工活动;运用

时代不断发展和变革,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感官刺激远远不够,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幼儿产生多重刺激,从视、听及触觉等多个角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是人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良好的外部刺激与幼儿未来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重要性

幼赫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自发性的美术创作非常短暂,如果失去良好的引导,会稍纵即逝。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将自然、人文之美真实呈现,为幼儿建立美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幼儿能够保持耐心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播放圣母与圣子油画,配合教师的故事,能够增强幼儿对亲情的充分感受,并在日常生活中爱自己的家人。学习兴趣与动机密切相关,教师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除了要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还要关注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以此来挖掘幼儿的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幼儿充分体验艺术美,并在理解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如将喜洋洋、小猪佩奇等形象引入到课堂,幼儿更愿意模仿,提高幼儿的兴趣。现代教学背景下,信息更新日新月异,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拓展幼儿事业和想象力,为幼儿美术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可见多媒体技术运用至关重要,是幼儿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运用

(1)合理处理美术作品。目前,计算机中的PS等软件能够对图片进行灵活处理,通过形状切割、色调调整等方式,改善原本不完善的美术作品,为人们欣赏提供服务。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过度依赖这种方式,而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如果过度处理,会对幼儿产生一定心理暗示,产生抵触情绪。针对部分美术作品,要保持其原本形态,如水墨国画、油彩水粉等,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都是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还要控制好度,避免过度依赖,为幼儿美术作品欣赏提供支持。

(2)参与美术鉴赏。多媒体对于幼儿多重感官具有积极作用。如放大图片,能够使幼儿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了解作品,同时,教师可以播放影音资料,补充作品创作背景,引导幼儿从人文到技巧予以认识和学习。借助多媒体视角,幼儿能够在美术作品创作中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绘画水平。如在《红红的中国年》欣赏活动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播放“春的序曲”音乐,为幼儿呈现动态美的画面,使其能够沉浸在幸福、快乐的气氛当中,且能够体会和感受到红色明快的美。

(3)整合其他知识。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教师不能够局限于传授绘画技巧,更多的是帮助幼儿拓展知识面,且能够从中体会和感悟到更多人文知识。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整合其他方面知识,如在进行地球、月亮等星体绘画中,教师可以以3D视角,将三者之间大小、色彩等信息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还要配合光影音效,实现对三者之间位置的调整,让幼儿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三者之间的关系,调动幼儿兴趣的同时,能够丰富幼儿知识面,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4)运用绘图工具绘画。新时期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帮助幼儿打好绘画基础的同时,可以向幼儿传授一些电脑绘图方法,引导幼儿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作。但是教师要在幼儿充分掌握绘画技巧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使得幼儿树立正确观念,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如在《乌龟》绘画中,教师为学生呈现动态乌龟、图片资料等,让幼儿能够近距离观察乌龟外形特征,引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创作。或者在动画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的肢体动作进行记录,让幼儿在电脑上进行还原再创作,整合绘画构图、布局等要点,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技能。

根据上文所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幼儿美工活动当中,能够将原本枯燥、单一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艺术教学活动,使得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会美术作品内涵及其精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兴趣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到一起,提高幼儿的专注度、观察力,从而促进幼儿美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幼儿美术素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蕊.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183.

[2]胡媛.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3):133+144.

上一篇:基于微博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下一篇: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