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农村孩子最好的课堂

时间:2022-03-19 09:36:18

大自然是农村孩子最好的课堂

在现实生活中,城市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不同的。城市幼儿园办学条件大都比较好,环境创设很漂亮,课程开设全面而丰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所限,不仅园所条件简陋,连一些正常的保教活动也很难开展起来。

但是,如果你走进河南巩义市小里河幼儿园(以下简称小里河幼儿园),眼前的一切足以改变你对农村幼儿园的印象。近年来,这所幼儿园独辟蹊径,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文化资源进行园所环境创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幼儿园创办优质学前教育的路子,不仅被评为郑州市示范幼儿园,还在附近村庄开设了两所分园,实现了农村幼儿园的优质资源共享。

橡子壳、竹子、柳条吹出“有趣的节奏”

说起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的缘起,小里河幼儿园园长李春红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2001年,小里河幼儿园参加巩义市的优质课比赛,苦于找不到拿手的项目。当时巩义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一位老师提醒他们:如果沿袭城市幼儿园准备优质课的思路,那他们可能永远也没有出彩的机会;农村幼儿园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丰富资源,可以试着选择一些乡土材料设计课程,进行乡土资源的课程开发。

于是,负责优质课比赛的马霞老师就来到幼儿园周围的田间地头收集材料。她把山坡上的大尾巴草、橡子壳,路边的竹子、柳条、树叶等带到教室里,经过简单加工做成了不同的小乐器,让孩子们吹奏出不同的声音。在玩耍中马霞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小乐器非常感兴趣。她就因势利导,创设了一节大班音乐课――《有趣的节奏》。课堂上,孩子们对这些能发出奇妙声音的小东西特别感兴趣,这些平时随处可见的东西怎么会发出如此美妙而有节奏的声音,也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后来,马霞老师设计的这节课参加了巩义市优质课比赛,一下子打动了在场的教师和评委。很多城市幼儿园教师甚至一些农村幼儿园教师也感到特别稀奇,他们走到孩子们身边,拿着这些东西翻来覆去地看,怎么也想不到这些随处可见的小草、树叶竟然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再后来,这节课又被推荐参加郑州市优质课比赛,评委和专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马霞老师的启发下,小里河幼儿园的教师们也学会了留心,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收集,学会了运用。他们把工地上的大沙、山坡上的树根树皮、河沟里大大小小的石头、土坡上的红泥巴、地里的蔬菜、春天里各种各样的花、秋天里收获的果实等,都变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和学具。利用这些材料,教师们创编出了一批生动活泼、富有乡土气息的园本课程。吴云云老师设计的“艺术秸秆变变变”,让孩子们将高粱秆的芯和皮,让孩子们通过穿、插、拼、贴等方式,做成眼镜、椅子、乌龟、自行车、桌子、水车等。这些艺术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很难想象它们出自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之手。这节课参加巩义市的比赛,反响也很强烈。“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一直问:‘你们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儿找来的呀?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么做的?’慢慢地,我们幼儿园就成了典型的农村特色幼儿园,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李春红园长说。

民间游戏玩出了新花样

让孩子们通过玩民间游戏得到成长和发展,是小里河幼儿园的又一思路和特色。在李春红园长看来,民间游戏是最常见、最丰富的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之一,其特点是种类繁多、玩法多样、乡土气息浓郁,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成本很低,在农村随处可见;玩法易学、易传;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

基于这种考虑,小里河幼儿园在组织教师、幼儿、家长广泛收集当地民间游戏资源的基础上,在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游戏、玩游戏活动。

马霞现在已经是小里河幼儿园的分园――米河镇实验幼儿园的园长了。据她介绍,米河镇实验幼儿园把民间游戏分成了室内和户外两大类,分别在室内、户外分区划片举行,每天早锻炼时间进行户外体育类分区游戏,每周四下午进行室内益智类民间游戏区域活动。户外民间游戏种类很丰富,有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斗鸡、编花篮、推小车、舞龙、玩陀螺等,室内民间游戏则有绳子变变变、抓子、鸡毛信、套圈、挑小棒、老虎棒子鸡等。不少游戏孩子们在家里都和小伙伴一起玩过,现在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热情更高了。

马霞说,在收集、整理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家长们支持和帮助的热情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很多游戏都是家长先在家里教孩子,孩子再到幼儿园教小伙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更融洽了,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不仅如此,在游戏中,教师还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观察总结,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完善游戏的规则,变换游戏的玩法,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孩子的民间游戏,将它们作为一种新的园本课程纳入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之中。

如大班孩子的跳绳游戏,刚开始是一根绳单腿跳,后来发展成为双替变着花样跳,再后来是多人跳和分组跳,步步深入。孩子们跳绳时,教师还给孩子们配上他们喜欢的儿歌,如《编花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吃西瓜》《小猴摘桃子》等。孩子们根据儿歌的节奏变化变换着跳绳的花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韵律感。中班孩子在滚铁环时,铁环都是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制作的。孩子玩的时候,感觉哪儿不合适,家长就再改,直到孩子满意为止。孩子掌握了滚铁环的技巧之后,越玩越熟练,越玩越想玩,广场上、小区内、乡间小道上,到处都有幼儿园的孩子在推着铁环玩。2013年六一儿童节,米河镇实验幼儿园据此创编了音乐游戏《圈圈乐》,在节日演出时向当地领导和家长展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环境创设散发着农家味

利用农作物、农产品等乡土资源进行环境创设,是小里河幼儿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走进小里河幼儿园你会看到,走廊里的装饰、班级门牌和家园共育板,全部是用农作物秸秆、果实、种子等粘贴、拼接而成的;各班手工制作区的活动,是捏泥巴,用石头做画,用水果、蔬菜制作娃娃;幼儿园的美工制作室里陈列的,是孩子们在常见的家用器皿上的绘画作品……这一切虽不同于很多城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却洋溢着朴实、浓浓的乡土气息。

为了用这些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做好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教师们可没少费工夫。收集材料、裁剪、编织、粘贴……哪一样不需要费尽心思?哪一样不需要心灵手巧?仅仅是楼道拐角处的两块大挂饰,就用了教师们两周的时间,耗费了30多斤红豆、黄豆、绿豆等各种豆子。为了防止豆子被虫子吃掉,教师们还在挂饰上刷了几遍清漆。不过,等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挂到墙上,受到孩子和家长们频频赞叹时,教师们就像吃了蜜似的甜到心里。

藤编筐做成的挂饰二:七星瓢虫

即使是同样的材料,教师们也想方设法做出不同的造型,以便让整个园里的环境看起来更漂亮、更富于变化。有一年,园里给每个班发了一个藤编的筐子,让各班教师做挂饰。大家开动脑筋,把筐子和不同的材料搭配,有的做成了凤凰、七星瓢虫、金鱼等动物,有的做成了卡通故事中的喜羊羊,有的做成了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穆桂英、七品芝麻官,还有的做成了国学文化经典中的“诚”“信”等汉字造型……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有内涵。

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挂饰

看到幼儿园的教师们在用心教育孩子,家长们对幼儿园的工作也特别支持。小里河幼儿园中班年级长吴老师说,每年秋收时,幼儿园都会给家长发校讯通,让家长带一些农作物秸秆或种子到幼儿园,用来制作挂饰或者做游戏用。家长送到幼儿园的秸秆、种子的种类和数量,常常超出教师要求的标准。最让吴老师感动的是,自己班里一个孩子的奶奶,都70多岁了,因为儿子、儿媳出外打工,竟然自己抱了一大捆秸秆,走了很远的山路送到幼儿园来。这让吴老师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把孩子们教好,否则就对不起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让孩子们像野花一样健康成长

利用乡土资源对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已经让小里河幼儿园从众多城乡幼儿园中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认可的农村特色幼儿园。这样的特色教育活动也使幼儿园的孩子们形成了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孩子们无论是在幼儿园、在社会上、出去参加各种优质课和公开课,或者是升入小学之后,都会给人这样的印象:身体发育好,性格阳光,善于合作交流,知识面开阔,热爱传统文化,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发展潜力大。

但这些并没有让李春红园长满足。转眼间,小里河幼儿园建园快20周年了,她想以庆祝建园20周年为契机,通过组织教师研讨、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挖掘乡土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建设更加完善、系统的园本课程体系,让园里的保教活动更加科学、特色更加鲜明,让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像野花一样健康成长、自由绽放。同时,她也意识到,当前国家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的农村幼儿园将来有可能变成城市幼儿园,作为园长,不能故步自封,要在保持农村幼儿园特色的同时,尝试着让孩子们早一点接触现代化的、新奇的东西,使幼儿园的发展、孩子们的发展与时俱进。

上一篇:VSAN:重现本地存储资源价值 下一篇:杭州建典范智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