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脑子里进了多少“水”

时间:2022-03-19 06:43:40

人类靠什么走到现在这一步?脑子肯定榜上有名。在漫长的演化中,人类的脑子总体上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跟那些脑容量只有约500毫升的“老祖宗”南方古猿比起来,晚期智人的脑容量差不多是原来的3倍,达到1400毫升左右。

前不久,几位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在期刊《神经影像》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从大样本的平均数据来看,我们的大脑在早上会比其它时候更大一点。如果数据没有错,人的脑子为何会变大变小呢?尽管科学家们并没有对此刨根问底,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说作为可能的解释,那就是脑子之所以变大,是因为脑子里进的“水”太多了。

脑子里进的“水”

能进脑子的水自然不是一般的水,这种“水”叫做脑脊液。恰如其名,这种看起来澄清透明的液体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当中。事实上,你的整个大脑完全就浸泡在脑脊液之中。但这些脑子里的水是怎么进去的?

我们的大脑表面堪称千沟万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空隙,而深入脑子的内部,你就会发现更多更大的空隙。其中,较大的空隙被称为“脑室”,那里生长着一簇一簇树丛似的小静脉,它们因而被称为“脉络丛”。这些脉络丛,便是脑脊液的“水源”,脑脊液在这里源源不断地产生,而后顺着脑内外的空隙流到整个颅腔以及脊椎之内。

而在大脑之外,又有一层遍布血管的软膜,由于膜上血管纵横交错如同蜘蛛网,解剖学上就把这层膜称为“蛛网膜”。脑脊液正是经由蛛网膜上的蛛网膜颗粒回归到静脉中。

总而言之,脑脊液从脑室脉络丛中产生,流遍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归于蛛网膜颗粒之中,犹如脑中永不停息的河流。我们的脑室脉络丛每天大约产生500ml脑脊液,但这些脑脊液又会不断被吸收,因此正常人脑中一般保持着100~160ml的脑脊液。

根据几位科学家的假说,由于人睡觉时是平躺着的,脑脊液的压力分布与站立时有异,加之一些内分泌上的原因,导致早晨人的大脑中脑脊液会更多一些。可能正是这些多出来的脑脊液,把脑子给“撑”大了。

攸关性命

作为能在脑这种“中央机构”里来去的液体,脑脊液有什么特别的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可结果却发现脑脊液的成分稀松平常,99%以上都是水,外加一些无甚特色的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盐类等。那么要它又有何用呢?

如果你在涮火锅时观察过猪脑子,你就会发现盘子里的脑子虽然结构基本没受到破坏,但在形态上都像是瘪了气的轮胎那样软塌塌――这是因为脑中几乎没有任何刚性结构,它会被自身的重量压扁。

怎样才能使得脑子不被压扁呢?这就需要脑脊液了,由于脑的密度和脑脊液几乎一模一样,因此脑脊液提供的浮力刚好可以抵消脑子自身的大部分重力。某些很罕见的疾病,如脑脊液鼻漏,就有可能会导致脑脊液过少,继而导致大脑出现形变(也就是脑疝)从而影响功能,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此外,脑脊液还日夜不停地流动并冲刷着我们的神经中枢,带走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以及坏死的细胞碎片。同时,脑脊液对大脑的免疫、运动缓冲、维持稳态等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临床医学而言,脑脊液的成分还可以反映很多中枢神经的生理指标――有时医生不用打开你的脑壳,只需在你的尾椎上做个穿刺,抽取一些脑脊液就可以知道你大脑的一些状况了,这大大降低了检测的难度与病人的风险。

成也脑脊液,败也脑脊液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脑这个悬浮在脑脊液中的“小舟”也不能免俗。如果河川被堵死,河水就会上涨并形成堰塞湖。同理,如果大脑中的间隙被阻塞了,脑脊液就会在大脑中积聚起来。这种症状一般被称为“脑积水”,它会导致脑部被挤压变形,严重时可导致脑功能受损――这种“脑子进水”可就不好笑了。

由于成年人的颅骨比较坚硬,颅腔体积一般很难改变,因此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脑积水通常会导致脑组织被压缩。从X光片上看,你会发现脑积水患者的脑室体积膨胀并挤占了周围脑组织的空间。

如果脑积水发生在新生儿身上,后果就有些恐怖了。由于新生儿颅骨还没有结合成一整块,因此他们的颅腔具有很大的形变潜力。一旦新生儿出现脑积水症状,越积越多的脑脊液会把他们的头部像吹气球一样吹起来,形成一种大头娃娃的状貌。

当然,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是脑子里的“水”太多还是太少都已经不算是很棘手的病症了。对于患有脑积水的病人,医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在患者的脑室中植入水管,就像给堰塞湖开掘泄洪道一样,将患者脑中多余的脑脊液引流到别处。

不过,我们的脑子其实还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即便是曾经被脑脊液严重挤压的大脑,在压力解除后也会缓慢恢复原状,可能不会留下后遗症。也许人生亦是如此,年少无知时那些回过头来看觉得“脑子进水了”的时刻,其实也无伤大雅,等到生活的阅历抽走脑子里的“积水”之后,你依然可以做一个豁达的智者。(来源:果壳网 责任编辑/和恩馨)

上一篇:爱车的“眼镜水” 下一篇:关注志愿服务性社团的半自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