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19 03:19:41

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检测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APCI患者作为进展组, 4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进展组, 4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 应用免疫比浊法对三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应用流式细胞仪、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蛋白分析仪对三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等凝血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IL-6水平分别为(128.3±21.5)、(78.5±6.9)pg/ml, 均高于健康组的(34.3±4.1)pg/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炎症因子表达;凝血相关指标;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6.004

Study of inflammatory factor expression and coagulation related index detection applied in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LUAN Chi-b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flammatory factor expression and coagulation related index detection applied in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PCI)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48 APCI patients as progress group, 48 no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non progress group and 48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as health group. Detection were made on inflammatory factor expression level of interleukin -6 (IL-6),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prealbumin (PA) by immunoturbidimetry. Coagulation related indexes level of thrombin time (TT),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and fibrinogen (Fg) in three groups were tested by flow cytometry instrument, automatic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and protein analyzer,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progress group and non progress group had IL-6 level respectively as (128.3±21.5) and (78.5±6.9) pg/ml,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34.3±4.1) pg/ml in health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Inflammatory factor expression; Coagulation related index detection;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 该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1]在急性脑梗死中进展性脑梗死占比约为10%~30%, 发病后48 h病情阶梯式进展, 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当前临床尚未明确其潜在发病机制与具体病因, 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临床尚无科学有效的预测手段, 本病有较高致残率, 预后较差,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APCI即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行标准化治疗后原发性神经系统症状仍然持续恶化的过程, 几乎均会出现持久且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后遗症[2]。研究证实[3]APCI患者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存在差异, 为此临床逐渐检测APCI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为具体探讨其临床意义, 现选取APCI患者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各48例, 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APCI患者48例(进展组)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8例(非进展组), 均符合临床脑梗死诊断标准, 且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证实。其中APCI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①入院时表现出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与症状;②发病后6~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展态势为逐渐发展或阶梯式加重;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2分;④行头颅CT检查无脑出血风险;⑤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⑥无胃肠道、心脑肝肾胆异常等疾病;⑦充分沟通交流于患者, 使其了解研究目的与方法等,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心房颤动、感染性心血管疾病及出血倾向者;潜在感染症状体征;存在精神疾病、肿瘤及免疫系统合并症;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风湿活动、严重创伤、心肌梗死、结缔组织病及心力衰竭等病史;研究期间出现继发感染者。进展组中男28例, 女20例, 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1.6±7.3)q;

非进展组中男29例, 女19例, 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60.5±6.7)岁;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48例(健康组), 其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58.5±5.5)岁。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蛋白分析仪, 于清晨抽取空腹状态下5 ml静脉血, 抗凝血后行离心处理, 将血小板血浆收集起来, 即刻对TT、APTT、PT、Fg等予以检测, 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对CRP、PA及IL-6予以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三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比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IL-6水平分别为(128.3±21.5)、(78.5±6.9)pg/ml, 均高于健康组的(34.3±4.1)pg/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低于健康组的(236.8±24.3)m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三组凝血相关指标对比 进展组TT为(10.1±1.3)s、PT为(9.1±1.4)s、Fg为(5.9±1.2)g/L、APTT为(28.5±2.6)s, 健康组TT为(15.7±2.1)s、PT为(12.7±2.3)s、Fg为(2.7±0.5)g/L、

APTT为(36.9±3.2)s, 非进展组TT为(13.3±1.7)s、PT为(11.1±1.9)s、Fg为(3.5±0.8)g/L、APTT为(33.2±2.9)s。进展组TT、PT、APTT均低于健康组与非进展组, Fg高于健康组与非进展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4, 5]脑梗死发病入院接受治疗后6 h内向APCI进展者占20%~37%, 常规抗凝治疗可避免脑梗死血栓扩展至半暗带, 且对该区域血流予以维持, 对预后予以改善。但APCI早期头部CT检查漏诊率较高, 再加之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缺乏典型性及病情快速进展等患者易昏迷, 临床难以快速确诊, 错失最佳溶栓时机。为此, 选取可快速检测的观察指标有利于提高APCI诊断率, 且便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血管系统活体组织自身出现损伤后会出现应激反应, 即为炎症反应。脑血管骤然破裂或阻塞后骤然中断脑血流或压迫血肿后致使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 增加血管通透性后诱发脑水肿, 且炎性细胞因子浸润后将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出来, 进而将一系列应激性炎性反应启动, 此为脑血管疾病主要病理基础[6]。IL-6为临床检测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 作用突出表现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白鼠脑缺血后外周血炎症反应明显存在, 且会生成大量细胞因子如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研究结果显示[7]炎症因子如IL-6在缺血型脑梗死继发性炎症反应中发挥积极参与作用, 缺血后损伤受此影响更加严重, 导致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后将大量粘附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等释放出来, 再闭塞微血管后出现无血流事件, 导致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速度加快。本组进展组与非进展组IL-6水平均高于健康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PA为蛋白质的一种, 经由加快淋巴细胞成熟度将免疫力增强, 相较于白蛋白有更短的半衰期, 故而可对白蛋白急性改变予以敏感判断, 将肝分解与合成功能轻微改变予以准确反映出来。同时其还是负急性时相蛋白, 关联于脑梗死发生发展。脑梗死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加剧后炎症因子会损伤肝细胞, 阻碍PA合成后降低其水平。本组进展组与非进展组PA水平均低于健康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结果[9]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血小板功能存在异常现象, 其在本病发生发展中作用十分关键。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有无高凝予以判断时主要检测血小板粘附性情况, 若血液高凝则会增强, 此为对动脉内血栓前状态予以判断的主要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主要指经由钙离子与纤维蛋白原对GPⅡB/Ⅲa作用予以利用, 将互相粘附且聚集特性实现。该功能增强会相应提升血小板相对数量及聚集率, 进而诱发凝血功能障碍。当前多数观点提出APCI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为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中纤维蛋白原作用明显, 其水平密切关联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在肝细胞合成中纤维蛋白原为主要应激蛋白, 形成血栓期间纤维蛋白原将促进血小板高凝状态与聚集作用发挥出来。TT、PT、APTT及Fg为主要指标, 可将机体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综合情况反映出来, 对机体凝血功能予以考察,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进展组TT、PT、APTT均低于健康组与非进展组, Fg高于健康组与非进展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PCI患者血液高凝, 增大血栓形成几率[10], 故而临床建议可降低APCI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将形成血栓风险降低, 将凝血异常中断, 避免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 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异常为APCI患者的危险因素, 可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监测脑梗死患者病程变化。一旦发现APCI患者上述指标出现异常现象需尽早行抗凝治疗, 同时将针对性治疗方案制定出来,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死亡现象, 进而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倩如.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的检验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7):918-919.

[2] 张健平, 刘巍. 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检验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3): 92-93.

[3] 王锋, 张素雅, 朱瑾, 等. 不同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炎Y因子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15(6):797-799.

[4] 金枫.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的检验分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6):133.

[5] 马大威. 凝血指标、炎症因子和CRP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8):1059-1060.

[6] 黄晓芸, 徐安定, 梅志忠, 等. 炎症因子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 广东医学, 2015(19):2994-2997.

[7] 黄华锰, 邓伟华, 潘小平.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变化.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3):34-35.

[8] 张德华. 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3, 53(35):39-41.

[9] 林慧琼, 周礼圆, 滕晓茗, 等. 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 广西医学, 2014(12):1792-1793.

[10] 樊明鹤. 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0):26-27.

上一篇:甲状腺上动脉在Graves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