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爬奔金矿 开拓方式对比优选

时间:2022-03-19 11:26:40

(1.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 300170;2.冷水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湖南 冷水江 417500;3.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摘要:爬奔金矿位于老挝境内,前期经过大批地质专家努力,取得了较好地质成果。文章通过科学详细的方案对比优选,结合主矿体赋存条件及地形特征,选择下盘平硐-溜井,地表电机车运输的开拓方式,为爬奔金矿日后取得较好的开采经济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老挝;爬奔金矿;赋存条件;开拓方式

中图分类号:TD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112-03爬奔金矿位于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爬奔村,是天津华勘集团有限公司独资项目。自2008年与老挝政府签订《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爬奔金矿普查与勘探》合同,华勘局大批地质专家坚持以科学找矿方法作指导,通过现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经过大量地质工作,取得丰硕地质成果,通过老挝政府可行性研究审批。

爬奔金矿地处老挝北部,主矿体标高为+650~+940m,属于山坡型矿体。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具有亚热带雨林季风气候,每年6~10月份为雨季,降雨量较大,施工较困难,要求矿山开拓系统施工简单,工期短。

经过国内知名设计院研究及专家论证,分别对斜坡道、竖井及平硐方案进行详细对比研究,最终确定采用下盘平硐开拓方案。本文主要介绍爬奔金矿开拓方案选择问题。

1爬奔金矿主矿体赋存条件介绍

爬奔金矿主矿体主要赋存条件介绍如下:

1.1主矿体特征

主矿体最大厚度9.87m,最小厚度0.8m,平均厚度3.36m,属于极薄至中厚矿体;南北走向长度600m左右,矿体倾角集中在45°~60°之间,平均倾角50°,属于倾斜至急倾斜矿体。

1.2矿石围岩条件

主矿体上下盘围岩均为矿化蚀变的碎裂灰岩、大理岩等,中等稳固。矿体与围岩界限不明显,需要进行岩石化学分析才能确定界限。上下盘局部发育小溶洞。矿体呈脉状,无夹石。

矿石体重2.63t/m3,围岩体重2.66t/m3,松散系数1.55。

1.3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保有的矿体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300m)以上,在灰岩体周边基岩均为相对不含水、不透水的砂岩和粉砂岩,基本无侧向补给,且灰岩岩体出露于地表分水岭附近,围岩汇水面积较少,一般无地表水补给;且由于主矿体埋藏地势较高,利于自然排水。

1.4工程地质条件

通过采样进行岩石试验可知,灰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多在45MPa以上,平均RQD值为71.3%,岩石软化系数在0.7~0.9之间(经验值),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中等)。

矿区岩石自然边坡角一般为20°~30°,且植被较发育,测量工作较难,当地村民随时携带刀具,上山需砍伐大量林木。主矿体周边未发现软弱结构面,当矿区围岩跨度<5m时,巷道可裸壁施工,稳定性较好。另外,该区岩溶较发育,施工较大规模破碎地段时需进行水泥砌拱支护或锚网支护,并做好井巷变形观测,发现安全隐患需及时处理。雨季施工时还需注重防范突水及突泥事故发生,做好排泄措施,并注意加强坑口支护,及时清理掉危岩体,防止危岩滚落,并对大型溶洞进行填充,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及财产安全。

1.5环境地质条件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矿区存在溶洞及大型的岩溶漏斗,主要分布在砂岩和灰岩的接触带上以及大型北北东向断裂带上。

需要注意的是,当雨季来临时,水质会出现浑浊或细菌超标问题,需要做好饮用水净化措施,注重沉淀和消毒,避免病毒性感染。

2开拓方式优化选择

2.1地表移动范围的圈定

为了设计工程布置的稳妥合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同时参照类似矿山实际地表岩石移动范围,选定矿体上下盘及侧翼岩石移动角参数为矿体上、下盘岩石移动角同为65°,矿体侧翼岩石移动角70°,以此圈定岩体移动界限,布置主要开拓工程位置。

2.2开拓方案选择

依据主矿体赋存条件,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主要对以下两种方案进行科学详细对比优选。

方案一:竖井开拓,地表电机车运输;

方案二:下盘平硐-溜井开拓,地表电机车运输。

两种开拓方案详细经济技术参数对比见表1。

综合上述技术经济比较,爬奔金矿开拓方式选择方案二:下盘平硐-溜井开拓,地表电机车运输。

表1爬奔金矿主矿体开拓方式技术经济指标对比优选表

2.3矿山开拓工程现状

爬奔金矿为新建矿山,前期主要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目前共形成主要工程包括一条斜井和一条平硐。

斜井位于8号勘探线,延伸从标高+887m至标高+807m,在+807m标高拉开中段平巷150m,断面2.0×2.2m2,倾角23°,井筒内岩石稳定性良好,只在局部进行木支护。平硐位于4号勘探线附近,标高+887m,该平硐已拉开300m,后期可作为+887m中段平巷,平硐断面2.0×2.2m2,岩石稳定性良好。

2.4开拓运输系统简述

2.4.1开拓系统。主平硐位于2号勘探线附近,平硐口坐标为X=2232354.00m,Y=18227949.00m,Z=+683.40m,平硐规格为2.6m×2.7m,坡度3‰,长度1200m,此平硐为主运输平硐。主运输平硐以上设6个中段,分别为+887m、+847m、+807m、+767m、+727m、+687m中段,中段高度40m。主运输平硐与+687m中段贯通。井下各中段生产的矿石通过主溜矿井溜到+687m中段装车后,用电机车经主平硐、地表运输到选矿厂。废石直接由电机车经各平硐运到地表废石堆场存放。溜井井径为φ2.5m,长度160m。

各中段平硐负责矿山人员、材料、设备等进出。

2.4.2运输系统。井下各中段运输采用3t电机车牵引10辆0.7m3侧卸式矿车运输矿石、废石。主运输平硐及地表运输采用7t电机车牵引10辆2.0m3侧卸式矿车运输矿石。

2.4.3井下供风、供水系统。采用集中供风方式,在PD787平硐口附近新建一座空压机站,内设3台SAC132A型螺杆水冷空压机,排气量24m3/min,压力0.85MPa,功率132kW,电压380V,2台工作,1台备用,供井下生产用风需求。供风主管为Φ133×6无缝钢管,支管为Φ108×6的无缝钢管,压缩空气沿措施井到达各中段。

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在采矿区地表新建一座生产高位水池,供井下生产、除尘、消防用水需求。供水主管路为φ108×6,支管为φ76×6。井下各中段马头门处安装减压阀,调节供水压力。高位水池容积为200m3,水源来自于距选厂约800m的山沟里的山泉水。此山泉水水量、水质均满足井下用水要求。

2.4.4井下排水。采用自然排水,各中段井下涌水通过天井及钻孔汇集于水沟内,水沟断面尺寸为40cm×30cm×30cm,然后通过各中段自流排出地表。

2.4.5矿井通风。采用各平硐进风,南北风井回风的中央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新鲜风流由各平硐进入井下,经运输巷道、回采工作面后的污风由回风平巷和南北风井排到地表。

为了确保各工作面风量及风速达到要求,在回风巷道内布置调节风门,对各中段风量进行控制调节。当回采结束后,在进风口适当位置设置挡风墙。风井内安装行人梯子间,作为矿山的第二安全出口。

施工过程中采用湿式凿岩,爆破后对爆堆进行洒水降尘,对采掘工作面及进风巷道经常喷雾降尘,以确保通风质量。对在装矿点工作人员配备防尘口罩。

3结语

爬奔金矿主矿体地质赋存条件较好,为山坡型矿体,为利用平硐开拓创造了较好条件。

老挝雨季降雨量较大,植被茂密,时间较长,对施工要求较高。

对于竖井开拓和下盘平硐-溜井开拓两种备选方案,通过对比技术经济指标,最终优选下盘平硐-溜井开拓方式,符合当地地形特征,并具有开拓方式简单、经济和安全,降低矿山整体耗能等优点,为矿山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张宝华,刘禧超,等.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

 县帕奔金矿构造变形特征及控矿规律[J].地质找矿论

 从,2012,27(3).

[2] 古德生,李夕兵.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 田金华,李栋详,徐建荣.开拓系统优化选择的灰色

 系统局势决策[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10).

[4] 万步炎,韩成型.地下运输系统的计算机优化选择

 [J].世界采矿快报,1997.

[5] 彭康,李夕兵.基于响应面法的海下框架式采场结

 构优化[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

[6] 彭康,李夕兵.海底下框架式分层充填法开采中矿岩

 稳定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2(11).

作者简介:卢俊华(1987―),男,供职于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硕士,研究方向:矿业开发设计及管理。

上一篇:节能降耗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下一篇:水电站电气二次系统的构造及应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