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其父不生其子

时间:2022-03-19 09:56:14

齐国有个有钱的人,家财积蓄很多。他的儿子很愚蠢,做老子的又不教育他。一天,艾子对那个有钱人说:“您的孩子虽然长得不坏,可是不明白人情世故,将来怎么能管家呢?”那人生了气,说:“我的孩子很聪敏,哪有不明白人情世故的事呢?”艾子说:“不用考验别的,只要问您的儿子吃的米打哪儿来的,他若是知道,我就承担说瞎话的罪过。”那人就叫了他的儿子来问,他那孩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呀,往常每次都是拿布口袋取来的嘛。”那人这才愁眉苦脸地变了脸色说:“这孩子傻透了,那米不是打田里来的吗?”艾子说:“不是你这样的老子不会生出他那样的儿子来。”

这是《艾子杂说》中的一则寓言。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却也不少。在专制皇朝社会,王子王孙,锦衣玉食,肥马轻裘,多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学无术,个别的可能无知到极点。北宋末年权臣蔡京有几个孙子,据曾敏行《独醒杂志》载,有一天蔡京问他们:“你们天天吃饭,谈谈米是从何而来的?”其中的一个马上回答说:“从臼子里出来的。”蔡京听罢大笑,另一个回答说:“不是,我看见从席子里出来的。”何以故?因为当时京师运米,是用席子包扎的。看吧,他们根本不知道水稻是如何生产的。

往事已矣。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今天,就不免令人有些忧虑。

近日乘火车出差,车厢里与几位同行者聊天,话题不知怎么就聊到当今的家庭、学校教育。

一位说:现在的家庭、学校让小孩学这学那,只重视分数,不重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引出很多问题。看报道,某大城市以母亲节为契机,发起组织“妈妈,我想对您说”大型活动,有4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此次活动。在邮局分拣和投递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相当一部分信件书写收信人地址不规范,比如不写或错写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残缺等等。更让邮局人员为难的是,一些孩子在地址栏只写“妈妈收”,或只写妈妈的姓名。这些信件就根本无法投递。据统计,此次活动最少有16万封“爱心”信件无法及时投递。这个数字也够惊人的。另一位笑着说:你说的这些太一般了,也不奇怪,现在学生从小就鼓捣电脑,一年到头也不写一封信。我说的更奇特呢。一个新入校的大学生早晨在食堂吃饭,面对煮熟的鸡蛋发愣,旁边同伴问他为什么还不快吃,他拿筷子碰碰鸡蛋,疑惑地说:“我在家里吃的鸡蛋都是软的,怎么这里的变成硬的了?”大家哄然大笑。原来这个学生在家里时,都是父母先给他剥去蛋壳后再吃的。此事倒可与“米都来自布口袋”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笑过以后想,发生这类事不能单怪学生。倒是老师和家长闻听后应该着急,进而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让孩子有机会做些具体的事情,以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段话:子弟读书之余,亦当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我以为是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所谓家事,不外衣食生存、人情世故等等。小孩子了解一些,比如,知道衣食怎么来的、农工的辛劳,找机会自己上阵也演练一下,进厨房烧个简单的菜、下地干一点儿农活,有什么不好呢?说不定反倒更激发了他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何况如衣食等事还是要天天碰到的呢,对这些都一无所知,孩子长大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呢?家长们朝思暮想的“望子成龙”恐怕也比较悬乎了吧。

上一篇:隐私保护:我的电脑我做主 下一篇:在日本国会大厦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