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3-19 04:02:49

灌南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介绍灌南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综防配套措施,以为当地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影响因素;江苏灌南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26-01

1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

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发生可分为5个过程:即苗期侵染期(10月下旬至11月底),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病株越冬期(12月至次年2月中旬),此期温度低,病情发展缓慢;横向扩展期(2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回升,病株率明显上升,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上升高峰期;严重度增长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侵梁茎数激增,严重度显著加重;枯白穗表现期(5月上中旬),其特点是重病株不断失水枯死,形成枯白穗[1-2]。

2 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受多种因子综合影响,年度间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地区间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土壤基础肥力的高低;田块间发病轻重则取决于一系列农业措施及药剂防治水平[3]。

2.1 气候条件

2.1.1 冬前侵染期。灌南县每年此期日均温都在10 ℃以上,总体上适宜纹枯病菌的侵染。但在此期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此外,湿度也是影响此期侵染病株多少的因子之一。

2.1.2 越冬期。此期温度都在10 ℃以下,低于纹枯病菌的侵染温度,病情发展缓慢。

2.1.3 横向扩展期。一般年份此期雨水较多,湿度适宜病害的发展。因此,温度是主导因子,经相关分析,此期温度与病株率上升幅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95,相关方程y=-12.9+6.289x。

2.1.4 严重度增长期。此期温度一般在14 ℃以上,已基本满足发病要求,此时湿度是病害发展的主导因子。经相关分析,此期雨量与病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97 1,相关方程y=1.100 96+0.246 5x。

2.1.5 枯白穗表现期。此期主要与温度有关,特别是雨后骤晴,持续一段高温干热风时影响更大。如果高温干热风来得早,而且持续天数多,白穗表现早而重,如2006年灌南县4月底5月初出现了31 ℃的高温,是近10年内出现的最高温,且伴随有7 d左右的西南热风,在5月初就出现大批枯白穗,导致2006年成为近几年枯白穗最多的年份。

2.2 土壤类型

灌南县分为高沙土、黏土农业区,每年纹枯病的发生在两区间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间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及田间持水量不同而引起。一般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及田间持水量高,植株抗病力强。因而灌南县每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是高沙土地区>黏土地区(表1)。

2.3 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对纹枯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促控作用,而且各种措施的促控效应分别表现在纹枯病发生的不同时期。

2.3.1 播期。播期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前侵染期。早播出苗早,冬前适于纹枯病菌侵染的时间长,冬前病株率高,而冬前病株发展到后期易形成枯白穗,因此早播田块往往枯白穗率高。据灌南县植保站2008年调查,10月中旬播种的田块枯白穗率为14.4%,而10月底播种的田块,枯白穗率为2.85%。

2.3.2 播量。播量在冬前对病情无明显影响,主要是影响春季及后期小麦群体大小而引起茎基部小气候湿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发病。一般播种量大,群体大,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据试验,播量150 kg/hm2比播量187.5 kg/hm2的病指降低29.8%。

2.3.3 肥料。肥料影响病菌侵入的作用很小,只是影响植株的含氮量和组织结构,从而间接影响病菌的蔓延,从而导致严重度差异。也就是说,肥料对纹枯病的促控效应主要反映在严重度增长期。据灌南县植保站2010年试验得出:单施氮及氮+磷处理发病最重,其次是氮+钾及复合肥处理,有机肥处理的发病最轻(表2)。分析其原因:一是有机肥养分比较齐全,植株生长健壮,增强了抗病能力;二是钾控制病菌的碳、氮营养,不利于病菌的生存。而且钾还能促进茎秆维管束的发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不利于病菌的侵入。三是氮肥过多,不仅使植株组织幼嫩,降低抗病力,而且提早麦田封行,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病菌的蔓延[4]。

2.3.4 草害。杂草与病害的关系主要是杂草多而引起的湿度效应对纹枯病的影响,杂草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滋生蔓延。因此,化除对纹枯病的控病效应也反映在春季横向扩展期及后期严重度增长期。灌南县植保站2006年在六塘村调查,草害为4级的田块,枯白穗率为44.5%,产量损失50%以上,而相邻无草田,枯白穗率为1.2%,产量损失4.56%。

2.4 药剂控制效应

2.4.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的控病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前侵染期,它可推迟感病期,缩短冬前侵染时间,减少枯白穗。据灌南县植保站试验,用种子重量0.2%的纹霉净进行种子处理的田块,平均病株率防效为77.9%,枯白穗防效为80%左右。

2.4.2 春季接力喷雾。春季接力喷雾主要是抑制春季横向扩展和严重度的增长。试验结果表明,早春适时喷雾能明显控制纹枯病的蔓延,防效达50%左右。

3 综防配套措施

纹枯病发生于小麦整个生育期,气候因素、土壤类型固然是影响纹枯病发生的客观因素,而人为的农业措施及药剂防治措施却是影响纹枯病发生的主观因素。而且各项措施的影响效应分别反映在纹枯病不同的发病时期中,纹枯病的几个发病时期贯穿于小麦生长的整个生育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项防病措施也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经研究,灌南县小麦纹枯病的综防配套措施有如下几点:一是抓住最佳播期,减轻冬前侵染。灌南县大面积以10月底为最佳播期;二是适群体壮个体,改善田间环境。主要是精量播种(用种量90.0~112.5 kg/hm2),控制麦田杂草密度,改善田间环境,恶化纹枯病菌的侵染环境;三是科学运筹肥料,增强植株抵抗力。增施有机肥、钾肥或复合肥,保证土壤中N、P、K比例均衡;四是推广应用耐病品种。在目前没有完全抗病品种的情况下,灌南县适宜选用比较耐病的济麦22,其发病程度只有扬麦五号的1/3;五是搞好药剂拌种,既防病又增产。用种子重量0.2%的纹雾净或麦病宁种衣剂拌种;六是春季喷雾,确保稳产高产。针对灌南县纹枯病的发生情况,春季防治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大用药剂量,用井冈霉素7.5 kg/hm2;②提早防治时间,大面积防治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重病田块要求确保防治2次[5-6]。

4 参考文献

[1]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等.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7(3):114-115.

[2] 赵洪义,王翠菊,郭凤芝,等.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8(1):12-14.

[3] 武德兰,吴媛媛,慧,等.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21-23.

[4] 周国勤,张应香,张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0,3602.

[5] 沈海英.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10(7):866,871.

[6] 陈松莲,尹振华,尹国艳.鲁山县近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0(1):16-17.

上一篇:韭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固原市原州区辣椒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