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王村的城市生活

时间:2022-03-18 09:26:55

杨王村的城市生活

“新农村建设关键点要把握好一个‘新’字,即在‘新’上做文章;其核心仍然是‘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好产业发展效率、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动城镇一体化的问题。‘发展产业、提高效率;引导农民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是这些年我们杨王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支部书记孙跃明在杨王工业园区办公室里对《经济》记者如是说。

初夏的上海天气并不是很酷热,记者眼前的杨王工业园却人气鼎旺、热度非凡。孙跃明告诉了记者两组数据:一是,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杨王村今年前6个月销售收入仍达29亿元,同比增长16%;税收达8025万元,同比增长14%;二是,杨王村从10年前负债1700多万元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年经济总量超过68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村可支配收入达到288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300多元的奉贤一流经济强村;60%的农民告别旧村落住进了崭新的“杨王苑”新社区;村民们享受到良好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过上了安居乐业、老有所依的城市人生活。杨王村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中国特色村”、“上海市五好村党支部”、“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南上海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产业强村

孙跃明认为,要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村民致富,走产业化的道路是必然的选择,产业效率的提升尤为关键。

杨王村的发展初期跟当时上海相当一部分村子类似,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许多依靠村办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村庄由于受到村办乡镇企业周期性的衰落而陷入了发展的低谷。1996年接手负债1700万元杨王村党支部书记的孙跃明至此开始了杨王村发展模式的大胆探索。“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是孙跃明经过充分调研后为杨王村确立的第一认识,农业、工业、商业后来逐步成了杨王村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调整结构是孙跃明走出的第一步棋。1996年,杨王村对农业产业结构做了调整,鼓励农民种植黄桃等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开始不断增加;接着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对村办企业实行改制,释放出了企业的活力;再从整合村级资产入手,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到1999年杨王村彻底摆脱贫困,还清了所有债务。之后杨王村农业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组建了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调优经济作物,发展黄桃、花卉、蔬菜等,2009年农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58%。目前,农业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经营格局。

第二步是发展工业。2000年,孙跃明抓住原光明镇党委、政府将杨王村规划调整为光明镇第二经济园区的发展机遇,利用由杨王村自筹资金开发首期1000亩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走上了园区化工业发展道路,通过招商引资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杨王村工业板块已形成新能源、汽配、现代物流、环保、机械制造等多个支柱产业,目前入住园区的企业已达400余家。近年来园区经济保持了快速高位增长的态势,以2009年为例,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59.14%,税收比上年增长94.29%。第三产业已形成金都物资、长国物流、奇瑞汽车销售修理等一条龙为标志的商业贸易区。在村的产业分布中,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分别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7.72%、1.14%、31.15%,形成了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良性局面。

第三步好棋是园区规划。其实对于园区产业跨越式发展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孙跃明早就开始盘算了。2004年,杨王村出资聘请规划部门对杨王村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村域发展和建设空间布局等做了详尽的规划,成为奉贤区乃至上海第一个有完整发展规划的村庄。目前,杨王村已形成了农业区、工业园区、农民新型生活区、商贸区四大板块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利民兴村

在孙跃明看来,村子经济发展了,要让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杨王村首先从产业经济入手,按照保粮调经的思路,协调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黄桃种植面积达510亩,总产量达765吨,生产蔬菜1000多吨;其次通过同用地企业签订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协议书和加强农民工培训这两个环节入手,保证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几年来转移剩余劳动力近600名;三是扩大公益性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成立了保洁队、物业管理站等,吸纳劳动力65人。杨王村还为村民们落实建立了镇保、村保、低保为主要手段的村民生活保障机制,全村1212户村民中,44.73%享受镇保待遇,55.27%享受村保待遇,全村社会福利事业总收入6000多万元,退休村民年退养收入3000多元,失地农民退养收入6000多元,还对烈军属、退伍军人、五保户、困难户、四残人员做好优抚照顾工作。到2009年全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00元,人均增收连续五年超过10%。

建设新农村要让旧农民变成新农民,关键还在解放农民的思想、转变观念。杨王村推出了一系列全民教育计划,通过开展读书读报、寓教于乐以及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等活动来逐步提升村民的文化内涵,通过加强对村民的素质培训来不断提高村民的技能,通过交流学习逐步增强村民的经营意识。杨王村从2007年开始把每年的8月份定为干部培训月,每年定期通过村民学校开展农民非农就业培训、保健、礼仪、文化培训,还和奉贤区教育学院签订了长期培训合作协议。2007年利用村民学校开班27班,参加培训达2095人次。

老百姓要“安居乐业”首先得安居,也就是应该解决好农民的居住环境,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孙跃明对于“农村城市化、城镇一体化”发展目标的理解。早在2004年,杨王村就抓住上海郊区实行“宅基地置换”试点的机会率先行动,自筹资金启动建设“杨王苑”,目前已有730户村民分到了新房,老宅基垦复平整后还为杨王村净增土地515.8亩。几年来,村里铺设白色路面25公里,绿化13万平方米,“杨王苑”在国内农村居住环境方面排在了前列。

和谐富村

孙跃明诙谐地说:“杨王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把握好了‘三个听’:‘听中央不走样’、‘听领导不走调’、‘听老百姓不走偏’,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007年杨王村在全奉贤区率先实行党务公开。杨王村的“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基本形成,为全村搭建起了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平台。杨王村制定推出了村民自治章程,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村子的战略动向、整体发展。杨王村开启了民主决策程序,每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党总支提议、两委班子商议、党员会议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四个步骤方可组织实施,并做到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两公开。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三支监督员队伍,对村的各方面工作全面监督。高度公开透明的制度,真正做到了发展大计由群众“拍板”,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由群众“定夺”,村民对党总支的信任感增强了。

近些年,杨王村非常注重党总支在全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聚焦优化基层干部资源,为发展构筑新组织构架。2005年,三村合并后的新杨王,实行“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实践证明,通过村级党组织聚集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社会中稀缺的资源,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作绩效。

2007年杨王村刑事案件比上年下降32%,全年无群访和越级上访,矛盾纠纷调解率100%。目前,杨王村已经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新农村发展新格局,孙跃明认为这只是打了个基础,未来的发展目标已成竹在胸:“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方向,坚持经济发展的主线,把握好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两个基本点,进一步提升现有产业的能级、水平、档次,真正让老百姓过上‘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保障、人人有股权、人人有发展’的令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上一篇:谁在推动房租暴涨 下一篇:打造咨询业的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