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核苷类药物应用6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18 06:41:05

肝硬化失代偿期核苷类药物应用60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研究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中,核苷类药物应用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近3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60例,与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血清学转换率高,HBV DNA及Child-Pugh评分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疗效确切,而对照组起效缓慢,疗效较差,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在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应用,可以减少和延缓相关并发症和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 核苷类药物 抗病毒治疗

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近3年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服用拉米夫定30例,服用阿德福韦酯片3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3~60岁,平均42.3岁。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5~62岁,平均45.3岁。HBeAg均阳性,排除合并丙型及丁型肝炎。

方法:疗程均为18个月,治疗组中30例服用拉米夫定0.1g/日,另30例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日;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降酶以及能量支持等对症治疗。每月复查肝功能、肾功能、B超、病毒指标(包括“二对半”、病毒定量)。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应用通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计算。

结 果

治疗组服用拉米夫定1个月后复查HBeAg转阴6例,发生血清学转换4例;4个月时25例患者HBV DNA≤103拷贝/ml,所有患者肝功能ALT正常;6~18个月又有15例发生血清学转换,10~18个月出现肝功能ALT异常8例。服用阿德福韦酯患者1个月后复查,无发生血清学转换病例;6个月HBeAg转阴8例,发生血清学转换3例,所有患者肝功能ALT正常,HBV DNA较前下降;12~18个月HBeAg转阴13例,发生血清学转换5例。治疗组所有病例Child-Pugh评分由原来的8.4分降至6.0分。对照组18个月仅3例出现血清学转换,HBV DNA、Child-Pugh评分均无明显改善,5例因病情恶化而死亡。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1例肾功能损害,无死亡病例。

讨 论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出现临床学应答(即Child-Pugh评分下降2.4分),多数患者产生血清学应答,出现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应用拉米夫定快速起效,血清转换率高,但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发生病毒变异引起病毒数量反弹和病情加重的比例显著高于应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相对而言,应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虽起效缓慢,但病毒耐药变异较少,有文献报道说,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耐药突变的累计发生率在12个月为0,24个月为1.6%,48个月为3.1%。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早期服用拉米夫定,以抑制病毒复制。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常见的HBV聚合酶基因的变异(YMDD变异),在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后可改用阿德福韦酯。意大利对拉米夫定单药治疗患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治疗2年时结果)表明,换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组的病毒学反弹发生率(9%)和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5%)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和0.8%)。

参考文献

1 孟永洁.HBV相关肝癌高危人群的治疗指征及其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0):135.

上一篇: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 下一篇:吲哒帕胺、依那普利联合治疗2、3级原发性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