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

时间:2022-03-17 08:45:37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变革就在于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形势的发展,有效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生物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与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重任。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浅谈如下。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有兴趣的基础之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唯有发自内心的主观认可并且对认知对象感兴趣,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可以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悬念导入法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一系列的悬念来导入新课,更能激起求知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导入法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手段。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神秘性与趣味性,既符合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关注,激起学生做实验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联系生活导入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采用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来导入新知,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学生更能从心理与情感上接受,从而产生学习的主观意愿。

二、巧妙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石,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提问,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指导下的提问更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意义。提问,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一)加强问题本身的价值性

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否具有思考价值与探索价值是探究性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将学生的探究活动推向高潮。相反,如果问题没有价值,探究性活动只会流于形式。

(二)注意问题提出的时机性

问题要用在关键处、重要处,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加强问题的针对性。在学生思维受阻或知识的重难点处设问,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否则,频繁提问,只会让学生感到反感与厌倦,而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三)问题提出形式的多样性

要运用故事、操作、实验、多媒体等来呈现问题,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参与度。

三、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教师要对自身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只有建立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基础之上的探究活动才是有效的。

(一)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一个有机整体。“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都不能称为有效的学习。只有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开展探究性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便可以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情感兴趣等积极地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突破教材、教参、教师的种种限制,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与看法,才能闪现创新的火花。这些才是教学的精髓与魅力所在。

(二)积极表达

有了独特的想法与见解还要学会表达,善于表达。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将思考与思维的全过程讲出来,这样教师更能发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有效解决。

(三)交流与讨论

课堂是一个意见交换、思想交汇的地方。展开充分的交流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丰富见闻,完善与修正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达成共识。这样的探究才能真正称之为“探究”。

四、相机指导,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但不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处于调控地位,要成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挥导向作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保驾护航”。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既不能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也不能不管不问,完全放任,而是要在二者间寻找一个最佳点,这就是“导”。学生思维受阻、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走出误区、寻求新途径,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性活动。因此,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掌握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对于少数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教师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与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气馁时,给予鼓舞,增强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当学生思维受阻无法进展时,给予启发指引学生展开。在“扶”与“放”之间找准平衡,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有效互动、多向交流与沟通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积极地展开探究活动,享受探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成为探究的主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指导 下一篇:略读课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