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访碑 第4期

时间:2022-03-17 02:52:46

己丑暮春,我们怀揣着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朝圣的心情,南下河洛,东访齐鲁,分别对洛阳、安阳、曲阜、邹城、泰山进行了考察学习。此次鲁豫之行,使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在文宣孔圣之地曲阜考察学习了其所藏的汉魏碑刻。而自学书以来,我每每正襟坐对那些汉魏碑刻拓片进行临习时,无不在心中对其实物苦思冥想,而今得此一见,更是心潮澎湃。但粗观一遍,却使我夜不能寐,幸第二日曲阜降雨,而在这圣地甘霖中访碑也成为我此行最津津乐道之事。

曲阜位于山东省境内,这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诞生地,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最向往的圣地。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珍藏着我国首屈一指的汉魏碑刻,而这又使她更具有厚重的文化魅力和独特的艺术风采。如同学们通常学习书法时所临习的一些名碑,在这里都能看到它们的真实面貌。站到这些经典名碑面前,我肃然起敬。下面以我所观著名碑刻实物,为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一、《五凤刻石》(图1),又名《鲁孝王刻石》。此石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得自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步之太子钓鱼池。当时工匠取石维修孔庙,提领修庙的开州刺史高德裔随即移石入孔庙。此石石灰岩质,刻字为“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3行13字隶书,仍带有篆书笔意,简质古朴,刻字处凿成龛形。五凤二年即公元前56年,鲁孝王三十四年。左侧刻高德裔发现此石的题记。

在简牍隶书尚未发现之前,由于西汉书体资料极少,这块刻于公元前56年的刻石便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寥寥13字成为人们研究西汉书体的重要依据。此刻石浑成高古,出于西汉时古隶的平实质朴,同时也与石刻之斑驳朦胧不无关系。看惯了东汉严谨精到的隶书碑刻的清人,看到这古厚浑然的13字,感到了强烈的审美冲击力,便有了登岱而小天下的感觉。此石将隶书中的波磔笔画处理得较含蓄,更多地带有篆书遗意的古隶,自然地表现着由篆书向隶书的转变这一隶变的书体演变过程。此刻石虽然字数不多,但能反映出醇古的西汉时代气息,并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我们既可从中体察到如简牍隶书中古人自然挥运的笔势映带的韵律,结字造型顺乎书写性的自然之美,又能在斑驳的石花中、平直排叠的字构中感受醇厚的金石意味。那方形的构图,3行间距的空阔疏朗,字距之间的茂密之势,造成整幅作品外向张力与内在空灵的对立统一之美,卓然成为西汉名刻之一。

二、《乙瑛碑》(图2),此碑为大家通常临习的常见范本,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桓帝元嘉三年(永兴元年)即公元153年刻立。元嘉三年和永兴元年,皆为东汉桓帝刘志的年号,因此年改换年号,故碑有两个年号。此碑文为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碑阴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正书题字。碑侧带有云纹。

《乙瑛碑》是我国八分隶书的典型石刻。碑文笔势刚健,书法雄劲,骨气凝重,笔文不苟,结体方整,谨严中有跌宕顿挫之致,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全碑字字方正,横画笔势稍向下,捺笔沉着有力,碑字虽方正,但体势稍斜,方口特别明显,横画的起笔向下稍按再铺毫行笔,行笔似缓慢实遒劲,因此筋力丰足,雁尾呈方形挑出,结字、用笔方圆结合,凝练俊逸,有一种雄浑古朴的意度。《墨林快事》称此碑为“学书人之祖”,近人也称它是“东汉奇丽书派的代表”,同时也在研究孔庙管理机构沿革上有重要价值。

三、《孔谦墓碑》(图3),此碑又称《孔谦碣》、《孔德让碑》。约东汉永兴二年(154)刻。原在孔林,清初移入孔庙。碑石灰岩质。圆首,有穿,有额无题。文8行,行10字,隶书。波磔较长,虽磨损严重,仍能窥见其淳厚的风格,隶法古拙苍朴,字法规范,章法严谨。

四、《礼器碑》(图4),此碑也为初学隶书的经典范本,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156)刻立,碑圆首,四面刻,均为隶书碑文,赞颂鲁韩敕豁免孔子母亲颜氏及孔子妻族并官氏差役,造立孔庙礼器、修饰孔庙的功绩。碑阳16行,行36字,文后3行及碑阴、碑侧均刻捐款人姓名及钱数。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书法瘦劲宽绰,笔画刚健,用笔力注笔端,如干将莫邪,锋利无比,结体寓侧于平正中。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它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的经典之作。另外,此碑分四面,碑阳部分结字端庄,章法排列也较为规律,堪为《礼器碑》风格的代表,故入手应从碑阳始。但从艺术角度讲,碑阴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用笔奔放飘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统一,横列的法则也被打破,抒情性极强,在整个书意上倾注了书家更多的主体精神与气质。此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芒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跌宕,更为书家所激赏。

五、《孔宙碑》,此碑全称《泰山都尉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立,隶书。15行,行28字。

此碑文字结体绵密而宽博,左右布势,横画甚长,如不经意而出。其书法波磔饱满,横画斜长,圆浑流丽,风神逸宕,碑阴字体紧密,端庄凝重,给人以宏博宽大、风度翩翩之感,为汉隶名碑之一。

六、《史晨碑》,此碑分前后两碑,同刻于一石两面,《史晨前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6),碑文隶书书刻鲁相史晨请求孔庙“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的奏文。《史晨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庙碑》,刻于建宁元年(165),隶书书刻史晨祭庙的盛况及修治孔子遗迹的功绩。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4行。

《史晨前后碑》(图5)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资质而不板滞。

七、《熹平残碑》(图6),此残石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钱塘黄易访得于曲阜东关外,阮元移于孔庙,道光十八年(1838)嵌于同文门墙上,1978年移入东庑。碑应为墓碑,仅残存中部左侧,墓主不详,文有“熹平二年”字样,故称熹平残碑。残石不规则,文存7行,约共计80字。后有阮元、翁方纲题记等四则刻字。此碑为隶书,其书结体方健,风格淳厚,隶法规范,疏朗有致,足见汉碑风神。

八、《贾使君碑》(图7),此碑又称《贾思伯碑》,北魏神龟二年(519)刻立。碑方首,浮雕双龙。额题“魏兖州贾使君之碑”,正文记述贾思伯在兖州任内的政绩。碑额与正文均为正书,笔法高古,遒劲浑厚。碑阴有宋温益题记,谓褚遂良笔法得自此碑。下有元人题记,左侧有清兖州知府金一凤题记,又有翁方纲题记。

九、《张猛龙碑》(图8),此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刻立。圆首浮雕蟠螭纹。额题与碑文皆正书,额题“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记颂张猛龙兴学劝农功绩。

《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循,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

以上碑刻皆为曲阜汉魏石刻博物馆藏品,也是我们学书者心目中的神品。我想,学习书法除了要对所学碑刻拓片细细品味,更要对所学书法碑帖实物进行实地考察,真正掌握它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这些神品所传达的古人风神。

上一篇:印眼 第4期 下一篇:以书法打造特色 用墨香浸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