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让他灿烂

时间:2022-03-17 05:37:31

给点阳光,让他灿烂

尚XX,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经常欺负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孤僻不合群,自己玩自己的,无视旁人,课堂笔记和课堂作业更是见不到他的,和他谈话也是爱理不理的,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作为刚带他们的新老师对他们都不是很了解,但对“他”却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耳闻了。如果再这么“放逐”下去,一个聪明的孩子就要被“毁”掉了,我决心改变他。

一、培养兴趣,共建关注的桥梁

每一节科学课上学生们都很激动,你一嘴我一句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慢慢地发现班级的角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安静地玩着自己的玩具,好像这个活跃的课堂与他不在一个空间中。这时我好奇地问了一下其他学生:“你们班后面那位同学是谁?”全班同学用一副不耐烦的口气回答:“老师,那是尚XX,他就是这样,不用理他。”这时我才知道他就是尚XX啊,老师们眼中的三“不”学困生。看着他我心里面暗自决定,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我不能放弃他,我要把他拉回这个活跃的课堂中来。从此在每节课中我添加了很多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还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多媒体来讲课,时不时地还叫起他来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和行动开始改变了,变得跟随了大家、跟随了课堂,不用我再被动地拉着他,而是自己主动地参与其中了。我觉得只要老师真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兴趣所在,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用最简单的方法,共建沟通的桥梁

在每节常规课前我开展了“每课一故事”的活动,要求学生们每节课前按学号人人讲一个关于科学或科学家的小故事,活动开展后我发现学生们爱上了听故事,学会了讲故事,后来我又要求学生们回家把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叫尚XX来谈话,终于费尽苦心地做好了他要主动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的思想工作。可是并非如预计的那么顺利。一次,尚XX来找我,失望地告诉我:“每次给爸爸妈妈讲故事,没讲完他们就忙去了,我不想给他们讲了。”这时我鼓励他说:“这点小挫折就放弃了?科学家的精神就是永不放弃、钻研到底是不是?”听了我的话后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匆忙地表示感谢就跑掉了。后来我了解到他知道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有时间一次性听完他的故事,他就把故事一半一半地讲给他们听。到现在一切都反过来了,是爸爸妈妈追着他要听故事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通过讲故事作为沟通的桥梁,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没有信心,做什么事情都积极主动了很多。

三、集体的温暖,共建友爱的桥梁

在我改变他之前,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理他,他不爱说话,防御心理很强,有时还出现殴打同学的现象。其实他的心里还是很需要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希望自己和他们能融合在一起,得到集体的温暖。我经常找他来聊天,给他讲述课中的趣事,讲同学们私底下是怎么夸他聪明,以前是怎么的“厉害”,还希望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用我的亲和力缩短了与他的心理距离,想让他不仅得到父母的关注还能拥有集体的温暖。同时我也与班中其他同学交流,他们了解后,主动地与他一起讨论上课的内容,一起完成课后的作业……慢慢地,他对同学友善了,也会说说笑笑了。此后,他的身影也逐渐地出现在了同学堆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找回动力和勇气的契机。一次上课时,我问了一道有些难度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摸不到头脑,这时我竟意外地在他眼中看到了自信,就赶忙抓住这个机会叫他来回答。开始,他不站起来也不愿意说,同学们鼓励他说:“尚XX,快起来说吧,你一定知道的,我们相信你。”结果他鼓起勇气站了起来,讲得还很正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和崇拜的目光,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经常选一些较难的问题提问他,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慢慢地他会自己举手了,学习也积极了很多。同学的友爱,热情的鼓励,使他重新融入到了同学们之间,得到了集体的温暖。

每个人都是需要关爱和关注的,不要埋没和无视任何一个人。小学生的心灵是很纯净、简单的,其实你只要给他一点阳光,就能让他灿烂起来,不要吝啬你“所有”的爱。让你的爱成为每一个学生心里的那点阳光吧!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

上一篇:巧用留白,使教育走向宽容 下一篇: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