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的西安城墙遗址公园设计策略探讨

时间:2022-03-17 04:12:04

基于生态学的西安城墙遗址公园设计策略探讨

摘 要:遗址公园是西安遗址保护的重要手段,论文采用问卷和访谈及现状勘察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城墙东南段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引入生态学理论,分别从廊道、斑块、基质三个方面提出西安城墙遗址公园设计策略,希望能对遗址类公园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安城墙;遗址公园;生态学

1 前 言

景观生态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以来,逐步融合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长,将景观与区域资源、环境经营、管理结合,形成既突出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又有特色景观和生态过程的学科。景观生态学理论主要是利用生态学基本规律,将人工与自然结合,实现景观的动态生长和能量循环。依据生态学理论,景观规划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保证景观生态的完整性,多样性和连续性,形成“斑块——廊道——基质”完善的生态格局,实现生态景观的连续化和完整化。

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在旅游区,它主要指游客的各种消费场所,如景点、宿营地、旅馆等。从景观资源上讲,指自然景观或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如森林、湖泊、草地等。廊道是两边与基质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土地,也可以说是带状斑块。主要起的作用是景观连接和景观分隔以及生物的迁移(通道)、过滤(阻隔)、栖息地等,主要包括:条形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基质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形式。一般指区域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

西安城墙遗址公园,是为保护明城墙遗址主体而建立的公园,其主要最本质的目的是遗址的保护,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然而在西安城市不断发展的今天,其这种功能定位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的需求。论文从城墙遗址公园的现状研究入手,找出其问题所在,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构建出城墙遗址公园设计策略。

2 城墙遗址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安城墙遗址公园主要指的是环绕城墙,主要包括:明代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公园(如图1),总面积1224ha。主要分为四个区域:东段结合团结水库改造,主要以水景、花卉区为主;南段以大兴路改造为契机,将建仿古民居群,中间是连片绿地;西段以直城门遗址展示为中心,在环城区域建设一些汉代景观;北段主要是绿地广场。环城公园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本文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及现状调研三种方式对城墙遗址公园的东南段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公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访 谈

对象:甲;年龄:71;性别:男;时间:2013,10,23,9:48am

我:老爷爷,在锻炼呀? 甲:额

我:你家离着远不远? 甲:不远,跑到这里就十来分钟

我:你们天都来呀? 甲:恩,差不多每天来2次

我:你一天都来这呆多长时间呀? 甲:呵呵,这个不确定,差不多2,3个钟头吧

我:你认为这个公园咋样? 甲:可以呀,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了,就是这些器材有些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像靠近我们那边就少

我:你认为公园还应该增加点什么呢? 甲:增加点器材

我:那老爷爷谢谢啊,我走了,你锻炼吧 甲:额

2.2 城墙遗址公园现状研究

通过对城墙遗址公园的现状调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问卷调研。

对城墙公园调研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89份,通过对问卷整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游客社会人口特征

遗址公园的旅游人群以21~40岁的群体为主,约占41%(如图2),主要来着周边,其中居住在500以外的游客最多,约占43%(如图3),游客数量周末明显增长。日常周边居民居多,以锻炼为主;周末较远的居民较多,以观景游玩为主。人们在园内主要进行健身、交谈、休息、跑步、打牌等活动,中老年人自发组织进行秦腔、豫剧等传统戏曲的演奏及弹唱。

(2)游客对公园的建议

在对公园的满意程度调研中,认为公园现有设施已经足够的游客约占13%(如表1)。同时大部分游客也反映出:公园设施欠缺,需增加且应形成体系。吸引游客来公园的主要原因是公园的环境宜人、景观优美,南段健身设施较多,适合人们锻炼身体。

2.3 主要存在的问题

2.3.1 规 划

遗址公园规划存在一系列问题:城墙遗址公园基于西安明城墙文化设计的,然而整个公园中城墙文化主题不够鲜明,缺乏对城墙文化的深层挖掘,没有文化氛围;特色不明显,与一般性的公园差别较小;遗址公园不同分区的识别度差,公园东南段可分为广场区、健身区、休闲区以及园林绿化区,但每个分区缺乏差异性;遗址公园的重要节点设置在城市主要道路旁边,造成交通不便和人们使用的不安全,有些区域的交通缺乏标志指示,路面崎岖不平;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如商店,安全设施不到位造成老人和小孩的使用不便。

2.3.2 环 境

遗址公园的环境较差:附近的污水随便向护城河排放,造成护城河脏物乱漂,气味难闻而且无人治理;河道全部被渠化(如图4),而且离河岸太高,没有任何亲水空间;公园内的锻炼设施分布过于集中,造成部分居民的使用不便,缺少居民的林下锻炼场所。

2.3.3 管 理

遗址公园管理不合理,遗址公园不同的区段分属不同的行政单位管理,造成各行政单位各自为政,缺少统一协调。

3 西安城墙遗址公园设计原则

3.1 原则之一: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遗产,主要有三种改造方式:保护,重建,改建。保护方式主要包括:完全保护,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目前主要采用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式,最主要的途径是建立遗址公园,使遗产能够传承,避免静态的保护。

西安城墙遗址同样是通过建立城墙遗址公园,一方面保护古代的城墙,另一方面为周围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锻炼的场所。然而当今遗址的保护方法很多仍然只停留在物质实体的层面,缺乏对城墙脚下的居民生活氛围的保护欲营造,使城墙文化没有自身的归属感。因此城墙文化不仅包括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实体空间,还包括当地的自然面貌,民风民俗,社会生活等。从而真正实现西安城墙遗址的保护与传承。

3.2 原则之二:规划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不仅是一项技术手段,也是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其必然体现出管理的属性,对于遗址的保护,规划与管理同样重要。建立西安城墙遗址公园是城墙遗址传承的手段,而管理则是传承的保障。如果只重视规划,而无管理,则规划必然是空中楼阁。因此如果希望实现规划的目标,必须将规划与管理结合,对于西安城墙遗址公园应该是将管理与规划相结合,分区规划,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的有序的整体。

3.3 原则之三:生态性原则

在当今生态性规划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西安城墙遗址公园生态性,不仅表现为景观的生态性,更应该包括文化的生态性,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古代遗址与当代利用融合,构建出生态性的遗址公园。论文参考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的构建手段,主要从构建廊道、斑块、基质三个方面入手。廊道一般呈现为线性通道,主要结合西安城墙遗址公园的文化、生态、休闲生活等方面构建复合型廊道;斑块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调控点和关键点,主要结合公园的不同场所空间进行设置,形成以城墙遗址为基础,城墙文化为主题,具有复合功能的生态性公园的基质。

4 西安城墙遗址公园设计策略

4.1 构建复合型廊道

西安城墙遗址公园作为遗址性质的公园,其应体现出多样的功能属性。通过构建复合型生态性廊道,将公园的不同功能属性整合于公园廊道之中,主要包括休闲廊道、文化廊道、生态廊道。

4.1.1 建立休闲廊道

西安城墙,长达13912m,呈线性空间,将公园的游玩、娱乐、健身等空间均质的融合于廊道之中,形成休闲廊道空间。这样便于城墙脚下的居民就近选择休闲空间,有效的减少交通空间,缓解交通问题。休闲廊道上设置不同休闲空间,同时结合其他廊道空间设计,其宽度不应小于7m。

4.1.2 建立文化廊道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古代军事构筑物,构成严密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这些体现城墙军事文化。利用这些遗址要素,确定文化主题,结合文化设施,融合城墙文化展示,教育等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西安古城墙文化廊道。文化廊道有机结合其他廊道空间,其宽度不应小于7m。

4.1.3 建立生态廊道

古代护城河作为城市的防御,如今其防御功能逐渐消失,其渠化的堤岸和护坡,不仅需要定期的维护加固,还阻隔生物群落间的交流。公园设计时将水岸做成生态驳岸,结合景观节点.拓宽部分水面,采用“编笼装石”的护岸技术,打破,生硬的混凝土驳岸,并沿河分层种植水生植物,使护城河沿线形成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有机结合其他廊道空间进行设计,其宽度不应小于7m。

4.2 构建生态型斑块

斑块作为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构建生态型的斑块,主要是通过设计广场、公园节点、特色建筑以及绿化区实现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间的交流,人与自然能量的闭合循环。对于广场应该注重广场的主题文化,一方面反映出广场的周边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根据城墙脚下土著民的生活特点,行为特征营造出地域性的广场空间。公园节点的设计注重节点的主题与联系;每个节点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以雕塑为设计元素,还是以建筑为主要形象,以及以现存遗址的保护形式等。对于绿化斑块要特别注意植物的配置,应该尽可能的利用本地的乡土植物,避免大量使用外来植物,一方面可以减少造价,另一方面体现本地的特色。

在遗址公园生态型斑块设计时,应该注意不同斑块的属性与形式,不同的斑块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不同斑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设计手法和构建方法。

4.3 构建特色型基质

构建特色型基质指的主要是通过廊道、斑块的建设,构建出区别于其他的特色区域,对于构建西安城墙遗址公园特色基质,除了构建复合型廊道和生态型斑块,还需要从城墙脚下居民生活、社区风貌等人文环境方面入手。居民生活是特色形成的基因,需要传承与延续,西安城墙遗址公园需要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以培育和传承特色人文基因,构建出特色基质。

5 管理与教育

规划与管理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规划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规划管理的好坏。因此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机制设置的同时需要对人们进行教育,加大保护遗产,爱护环境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爱护遗产保护环境的认识。将规划,管理,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遗产保护保障系统。只有这样,规划的理念与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6 结 语

西安城墙遗址公园的设立对城墙遗址的保护有很好的作用,同时为城市市民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锻炼休闲的场所。论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遗址公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廊道、斑块、基质三个方面提出遗址公园设计策略的建议,以期望真正实现遗址公园建设的目标,将城墙文化真正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国际竞赛获奖方案介绍[J].中国园林,2003(19):11.

[2]李海燕,权东计.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李海燕.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4]郑育林.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川[J].中国文化遗产,2009(4):35.

[5]魏科.皇城根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J].城市规划,2003,27(09).

作者简介:于海波(1988-),男,河南南阳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刘超(1986-),男,河北保定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关中地区传统民居元素的传承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