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中的一破与一立

时间:2022-03-16 04:53:04

智能制造中的一破与一立

智能制造在百度百科里的又一个描述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听上去是不是很炫酷?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制造的未来的确是十分吸引人的。

那么智能制造对于广大中国企业来说,到底应该从何开始?又该怎样实现应用领域真正的达标?浪潮集团供应链与制造业产品部总经理焦学瑞,在参加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2017年会暨智能制造示范培育30强论坛上,以自身的经验和观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就中国本土的制造企业而言,想要实现智能制造,必须要做到一破与一立。

他解释,目前国内的制造企业多处在信息化的阶段,还没有达到智能化的程度,依然在依靠ERP来解决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甚至有好多企业信息化做的还不完整。工业4.0也好,“智能制造2015”也好,并不是突然间冒出来的概念。工业2.0就是自动化;再往下发展就是高度自动化,现在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还没有完成这个阶段,充其量开始了机器人的应用,也依然是自动化阶段。而这一打基础的过程中,ERP的应用目的是解决企业管理、生产过程中端到端的接口问题,很多企业还没有完成这阶段。即便勉强达到了工业3.0的阶段,在“高度自动化”这个高度的程度上,也还是存在差距的。只有工业2.0和工业3.0都实现了深度的完成之后,才能到达我们所说的工业4.0的时代。所以从打基础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为国内的制造企业建立一个坚实的信息化、自动化、高度自动化的基础和标准。

智能制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的,首先要解决企业内部数字化的问题。如果企业连数控机床都没有,也就谈不上有数据的采集,那么数字化就连基础都不具备了。目前我们国内的制造企业发展水平不均匀,有的企业连工业2.0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就连一些公认的先进制造企业也没有达到工业4.0的水平。为什么呢?工业4.0的标准之一是能够支持定制化生产,但这对于我们现有的制造企业来说,几乎没有能够实现这一要求的(非消费级)。而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自动化意识还比较薄弱,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深刻影响。

焦学瑞感慨:“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我接触比较深入的一家制造企业,目前他们正处在智能制造的初级阶段,他们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良好的信息化意识,破除了传统企业管理思维的限制,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以此为代表的一批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将在未来十年领导中国的制造业打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同时,焦学瑞还提到,对于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的整体现状而言,打破传统思维,树立信息化意识,夯实基础是第一位的。还要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全面推行信息化是不可能的,需要按部就班的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排列优先级。在统一的标准下,在每一个小的环节内形成闭环生态,然后将每一个小闭环串联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缩小与智能制造标准的差距。

上一篇:微信小程序:在鲜花和荆棘中前行 下一篇: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