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好英语

时间:2022-03-16 03:14:16

找准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好英语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每一门语言都有其稳定性和民族性,因此总会产生母语与外语语种的冲撞和融合。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只要找准了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就能有的放矢地学好英语这门语言。

学习英语切入点教学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每一门语言都有其稳定性和民族性,因此总会产生母语与外语语种的冲撞和融合。因此,我们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就要让学生熟悉并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找准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英语。

一、交流(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

1.被动的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怎样学习英语,怎样学好英语是每个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是在老师的逼迫下来背英语单词,读英语课文等。这样的学习态度很乏味,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才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很失败,也很被动。这只能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此外,在说到语言时,我们都明白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与人交流,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说,无论见面还是打电话,听说是最便捷的交流。道理很简单,婴儿学说话,是从听开始的,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但现在好多学生在学习时把听、说、读、写变成了读、写、听、说,把学习英语的次序颠到了,因此学习成效不大。这样就造成了混乱,使次序颠倒,成效不大。

2.学说英语不能放任自流

在学校,我发现有许多学生今天学习这个,明天学习那个,所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兴趣来了就学,不喜欢时就不学了,这样只能导致学习语言时没有后劲,如同猴子摘果子,摘了一个又丢掉了一个,从而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学好英语。学生们这种打鱼晒网式的松散型学习态度,就是把自己给放任自流了。

其实学习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这种语言的某些部分来进行交流。“communication is our purpose”(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

二、态度(要解决好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是进入职场前的热身教育。作为学生首先要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与实践中,创造性地去学习,要养成自觉、自醒、自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怕羞难以启齿说英语的缺点,我经常鼓励我的学生大胆说,只要我能听懂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我就继续用英语与他们交谈,这很重要。我还有目的地教他们一些常用于开始谈话的句子,如“What’s your name”“Do you like…”“What do you think…”“Would you mind…”,如果你能大大方方地问一句“Do you like China”就开始了一个不错的话题。然后我再教他们一些结束谈话的句子,让这些学生很得体地参加语言训练。

三、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寻找欢乐,在欢乐中找到兴趣,在兴趣中下决心,在决心中培养毅力,即“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成绩”。当然开始学英语时不要追求太高,太难。指导学生从简单的,有趣的,好笑的开始学习,使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他们“From easy to difficult”。

四、计划(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英语的计划)

一个人站得高,就会看得远,学习也是如此。学习范围和见识有多大,学英语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在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英语。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着讲英语,平时同学之间交流时多用英语,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错了没关系。在记录词汇本里,要记录各种各样的生词、短语。因为学好英语必须要有词汇作基础,要在一定时间内记住一定数量的单词,日积月累,就能做到“from little to more”。要背诵常用的句型和有用的课文,学生每周、每学期、每年都要有学习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五、了解(让学生了解和区别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职生应学习和了解西方习俗,掌握大量的语言背景是学习的又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就达到“from Chinese to English”。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美国人去一位中国画师家里做客,看到那位中国画家的作品后,顺口说一句“I like your paintings”,过后这个中国画师便挑了一幅作品专门给美国客人送了过去,弄得那个美国客人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其实那个美国人说“I like your paintings”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即意为“How nice your paintings are”。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交际用语中说的不得当,会被外国人误解为没有礼貌。在交谈中不宜随便问诸如“What does your wife/husband do”或“How much money do youearn each month”此类的话。

只有了解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与区别,才能在将来的职场交际中说出掌握分寸和入乡随俗的英语,避免尴尬。

六、理解(要知道英语中“单词”的用意也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英语中“green”一词的基本含义是“绿色的”,但在下面的语境中则有“生手”和“未熟的”含义,如“He has little experience in the gardening. He is a green hand”“You can’t eat green apples, or you’ll have a stomachache”。

七、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尽量说出让人听得懂的英语)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需要钻牛角尖,一定追求发音像一个“native”(本地人),只要说出的英语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解,其实就可以了。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在学习时不需要迷信什么科学方法,只需要记住一点: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标准的英语或美语。在模仿的基础上,每天只要保持1个小时的口语练习,这个练习必须假想一个双向交流的场合,即仿佛有人与你交流一样。另外,不要总想着会有单词或语法方面的错误,其实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也是外国人,所以他们在用英语和中国人交流的时候会用最浅显的单词和句子。同时强调学生在发音时,尽量气运丹田,而避免用肺发音,这样的英语发音洪亮而圆润。

八、解释(尝试把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用不同语句去解释)

在学生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充分应用语言的功能和替代。如英语单词“love”,如果用汉语解释,只说一个“爱”字足够了。如果用英语解释就要说“Warm and kind feeling”,并引深还要说“That’s maybe a feeling betweenhusband andwife, between lover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etc”。这样的解释很全面细致,既加强了对“love”的理解,又学习了英语的句子,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如果一个人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这就是英语的独到之处。

九、坚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学习)

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十分钟来也行。早晨是学习和背诵外语的大好时光。

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版电影,唱英语歌曲,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多看杂志和图书,多练习与人交谈,用英语写日记或与外国友人通信、往来、交谈、上网聊天、发电子邮电等。教师在教授英语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如录音、视频、电子教案、远程教育等。只要学生善于听,勇于说,做到嘴不停,手不歇,就会学有所长。当然精读、泛读、默写、抄写也不能少。

上一篇:策马扬鞭再放异彩 下一篇:让声音穿越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