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形象塑造

时间:2022-03-15 09:49:39

现代教师形象塑造

每一个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形象,良好的职业形象有利于职业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形象一般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它往往通过某种标志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公众心理中积淀下来,而这种标志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是通过教师的一贯职业仪表和职业行为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感知。教师形象本质上反映的是公众对教师职业活动的一种社会评价,这种社会评价内含丰富的教育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我国传统教师形象总体上比较高大,如对教师的隐喻“蜡烛”、“春蚕”等都反映出传统教师具有慈爱威重、甘于奉献、乐于清贫的形象特点。但是传统教师形象又具有过于理想化、单向度的特点,它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现代教育生态环境已经无法完全相融,现代教育生态环境需要新的教师形象与之相适应。 一、塑造现代教师形象是教育生态环境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多年,这种发生了巨变的现代教育生态环境提供了许多新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观念和行为选择方式,教育理应反映和体现这些新观念和新行为选择方式,并通过培养和普及这些新观念和新行为选择方式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应该成为这些新观念的化身和新行为选择方式的模范践行者。 ( 一)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形象提出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平等、竞争、创新的基本理念和行为选择方式。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以经济活动主体自身利益的选择为行为出发点,以个体的独立自主为前提,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对自身利益的把握具有了充分的自主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个体化、自主化、多元化的经济,它的存在和发展为形成自由、平等、竞争、多元等价值观念提供了土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蕴涵的丰富的进步的价值观念,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的观念,成为教师的观念,并体现于现代教育活动之中,反映于师生关系之中。 ( 二) 民主政治建设对教师形象提出要求。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现代民主政治观念深入人心。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对政治体制和机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诸如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运行,基层民主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等等。这一系列改革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使在民、参与、平等等一系列民主政治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面对教育生态环境的这种变化,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做出改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和实践与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现代民主政治观念,并籍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创造良好的社会公民基础。 ( 三) 网络的发展对教师形象提出要求。网络使人们获取丰富的信息以及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变成了现实,这使如何辨别信息、如何获取正确知识的方法教育的重要性突显。网络集聚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于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的学生来说,网络更是充满着神奇的魅力。然而,网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因为充斥网络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既有对他们健康成长起积极作用的信息,又有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其误入歧途的信息。在知识获取方式发生了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颠覆式变化的今天,教师在面对充满探索精神而又缺乏正确鉴别能力的学生时,必须对自己在教育中需要做什么做出认真的思考,以适应网络给我们的职业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 四) 经济全球化对教师形象提出要求。经济全球化使我们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全球观念和世界眼光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经济全球化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深刻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利用由其产生的机遇,如何应对由其带来的挑战,并因此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关键是人才。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具备全球眼光和世界观念。而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些素质,才能通过教育过程培植学生勇于和善于从全球、从世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五)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新形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开宗明义地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还从五个方面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均表现出与现代教育生态环境要求的一致性: 第一个目标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 第二个目标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个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四个目标强调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的发展; 第五个目标强调课程管理要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因素是教师能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以及行为选择模式上做出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改变。 二、现代教师形象的具体设想 现代教师形象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又要体现现代教育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现代教师形象是教育的一般性和环境的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 一) 师德践行的模范。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这一本质最需要通过教师的自觉努力来实现,因为它需要教师启动心灵最深处的教育职业信念来支撑,缺乏教育职业信念的支撑,任何外在的“规范”都会变成一种形式,因为教育无法量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望高不高,值不值得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是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二是教师在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能否引导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而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前者比后者更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仅如此,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但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而教师的言行举止、职业风范时刻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1]( P138),“以身作则”是“教师终生的座右铭”,“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2]( P205)。教师要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就必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模范贯彻执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从思想到行为,从心灵到外表,从语言到举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时刻谨记: 教育不是也不能成为教师成就名利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任何有损教育事业的事、任何阻碍教育本质实现的事,都必须成为教师坚决反对和自身禁止的事。教师成为师德践行的模范,这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基本前提。#p#分页标题#e# ( 二) 心灵相通、平等相待的朋友。真正的教育是“教心”,并非知识的简单传授。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子女进行细致的交流和沟通,部分家长又缺乏与子女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虽然同龄人容易相融,但由于年龄、见识、心理发展都处于同一个层次,特定的心理状态在同龄人之间相互作用,容易产生倍增效应,即快乐倍增至乐极生悲,痛苦倍增至无法自拔,甚至演化成悲剧。而现代教育生态环境中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成为学生无话不说的知己。一旦学生遇到困难,渴求帮助的时候,教师可能就成为他们解决困难的一条路径,甚至是最后一条路径。同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教师形象,改变教师要有绝对的权威、学生要“师云亦云”[3]( P47)的传统思想,建立起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生态环境内在地要求教育要培养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过程的展开,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培育独立自主社会个体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成为学生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朋友。教育活动逐步展开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民主、平等、独立等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 三) 方法选择的向导。现在是一个各种知识、信息满天飞的时代: 一方面,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使知识信息的获取变得格外方便快捷; 另一方面,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承载的信息更加开放、更加多样化,甚至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与此同时,各种集聚信息和知识的空间,如图书馆、图书城、书籍借阅室等,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这样一个知识很方便就能获取的时代,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应该相应地被弱化,而引导学生明辨信息,以及如何获取科学的知识的方法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现代教师应该注重将这种方法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引导学生自觉地做出正确选择。在现代教育生态环境下,教师的方法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 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人格、心理、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都能成为学生未来行为选择的方向。 ( 四) 人类命运的关注者。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富裕和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危险。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当危险来临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因此,因发展带来的危险将是全球性的,将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威胁。现代教育培养的未来社会成员一定是具备全球战略眼光,一定是关心人类命运的人。要求学生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不仅如此,教师应该在教育内容、方法和自身行为等方面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命运,关注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和问题,从而反思和修正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利于人类命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为。教师要成为人类命运的关注者,这是教育面向未来,引领人类社会走向的职责所在。 ( 五) 享受职业的幸福人。职业是个人谋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基本手段。任何一个职业不仅承担着个人谋取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职能,而且还承担着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的任务。如果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仅仅意味着艰辛和付出,没有快乐可言,那么教师从事工作的内在动力又来自于哪里,又如何使其坚持一辈子,又怎么能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来教育和培养学生?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不得已的选择时,又怎么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要成为享受职业的幸福人,基本要求就是他们的付出和回报相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教师成为享受职业的幸福人,意味着学生的成长就是教师的发展,意味着教育的本质实现过程就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意味着教育活动展开的过程就是教师人生幸福创造的过程。 三、现代教师形象的塑造路径 教师形象虽然是人们对教师的一种总体印象和社会评价,但是由于教师来自于现实社会,教师形象也是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现代教师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做出努力。 ( 一) 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为塑造现代教师形象积蓄内在动力。教师形象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和反映,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善自身形象,直到确立起现代教师形象。首先,教师要全面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生活方式,绝不允许自己有任何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发生,这是做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认识和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要求,熟练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为正确开展教育活动做好理论准备。再次,教师要精通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做到能够灵活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专家。最后,教师还要学习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做到恰当组合,教育内容融于适合的教育方法之中,教育方法准确、明了地反映和再现教育内容。 ( 二) 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为塑造现代教师形象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当代教师形象面临诸多危机,诸如师德缺失、责任缺乏,甚至侵犯学生权利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与我国教师管理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我国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存在诸多问题,如: 在教师录用管理上,注重卷面成绩测评,注重专业知识、上课技术技巧的测评,忽视德性、心理状态、职业素质测评; 在对教师考核管理上,注重量化指标的考核,忽视质性指标的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结果考核,忽视教育教学过程考核; 在教师的工资报酬管理上,长期以来教师工资收入普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教师工资收入与其付出不相匹配。塑造现代教师形象,行政主管部门要遵循价值平衡原则,逐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教师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及时纠正和严厉惩罚教师错误的施教行为。教师管理的相关制度一旦建立,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于严重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要毫不留情,开除出教师队伍。同时,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职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不能成为教育利益的分成者。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改善教师现存的生活状态,使教师这一职业不仅在精神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且使之在物质上也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以此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热情,以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无后顾之忧。#p#分页标题#e# ( 三) 社会要形成真正的尊师重教氛围,为塑造现代教师形象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形成对教育环境的改善,教师形象的提升,乃至教育效果的增强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尊重教师,是对教师独立人格的平等看待,是对教师基本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肯定和认可,简言之,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信任,毫不怀疑。重视教育,就是认可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人生、改变未来。真正的尊师重教不是送教师礼物、不是家长面对教师时的低三下四,更不是对教师的盲目崇拜,相反,这些做法都是反尊师重教的行为。美好的事物总是主流,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那样一些不自尊、不自重的害群之马,如果社会、家长真正地尊重教师、重视教育,这样的害群之马迟早会被辨别出来,甚至可以被清理出教师队伍。这样一些害群之马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社会、家长伪尊师重教观念和行为培养的结果。因此,社会各界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尊师重教,只做对教育有利的事,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的事,对整个国家民族未来发展有利的事。 除此之外,高考制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小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正所谓,育人者先育己,即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高考内容和方式必须反映现代教育生态环境的要求,引导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它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内涵,决定着教师的内涵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内涵和未来。

上一篇:网络安全监控体系建构 下一篇:白水寺广场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