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节水灌溉配套政策浅论

时间:2022-03-15 04:49:23

杭锦后旗节水灌溉配套政策浅论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杭锦后旗地处北纬40度的特殊地理位置,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水在我旗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颁布实施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和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黄河水资源刚性约束日益增强,加之,随着我旗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城镇、生态等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因此统筹配置好水资源,为全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水利支撑,加快推进农业节水,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建设,灌溉管理。

中图分类号:S15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杭锦后旗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截止2008年底,杭锦后旗节水灌溉面积共计34.87万亩。其中以渠道衬砌为主要形式的节水灌溉面积6.77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4.6万亩,国土资源土地整理项目3.5万亩。共有斗、农、毛渠总长度9691.62km,各级各类田间灌排渠系建筑物32406座。近几年,国家加大了节水投资项目的力度,从2009年至2012年共实施节水面积56.28万亩,共投资49891.35万元。

二、杭锦后旗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做法

一是明晰水量指标,强化总量控制。根据国家、自治区、市对引黄用水的红线要求,严格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将年度用水指标直接分配到各镇,各镇政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并分解下达到各协会。各镇政府要严格按照自求平衡、超用不补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全面实行“以水定播”,根据分配指标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力争满足农业用水需要。

二是加强基层用水管理,提高田间用水效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基层用水节水管水的责任,努力做好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各镇要进一步深化基层用水管理改革,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大力推行“以供定需,以水定播,超用加价节约奖励”的节水措施,把推进现代农业、强化田间用水管水,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农业节水与农民增产增收的意愿统一起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节约用水的作用,努力形成基层农业用水节水的新机制。

三是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加大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要结合全旗现代农业的发展,鼓励和引导集约化经营。要求区域化种植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要以农渠为单元搞好连片统种,作物连片种植面积每片最低不少于50亩。引导农民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结合设施农业建设,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农业。水利和农业部门,要结合我旗实际大力推广畦种畦灌、覆膜灌溉等田间节水新技术,同时大力推广连片种植、覆膜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立体栽培等高效节水型农艺措施,尽快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提高水分生产率。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快节水示范区建设,争取到2015年建设节水高标准示范区10万亩(2012年1万亩,2013年2万亩,2014年3万亩,2015年4万亩)。示范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亩均用水量净灌溉定额降到310m3以下,节水率达到15%以上,成为引导和推动灌区节水的示范和样板。

四 是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灌溉节水效率。针对渠系工程老化破损严重,农田配套程度低,渠道输水损失大的突出问题,要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使渠系工程状况有明显改善。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开征水利建设基金,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旗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建立起财政对水利投入比重的稳定增长机制,力争今后十年全旗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以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四个千万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示范县等项目的建设,尽快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使全旗70%的基本农田达到渠、沟、路、林、田“五配套”,渠沟道、水工建筑物完好率达到90%,林木覆盖率达到20%,通过政府引导和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节水的主体作用,尽快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改善工程条件,提高节水效率。

五是深化群管体制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经过三年努力,我旗农民用水户协会基本做到规范运行,在农村基层用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务部门和镇政府作为推进群管组织建设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继续深化群管体制改革,加强群管组织建设,保证协会管理人员的待遇和正常运行经费。加快标准化协会建设步伐,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全旗35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全部达到标准化,使群管组织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使之成为促进基层节约用水的主要力量。

三、收到的节水效果评价

经济效果

以“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为例,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粮食产量339万kg,新增产值678万元,净收益372.9万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958.6元,节约水量135万m3。

社会效果

节水项目建设以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与效益、促进管理改革为核心,以改善灌溉条件、细化量水单元、促进节约用水、减轻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工程改造,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效果

节水项目实施后有利于植被覆盖的提高,可增强区域性气候调整能力和水分涵养能力,有效地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且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显著改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

四、杭锦后旗节水灌溉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杭锦后旗灌溉主要以引黄灌溉为主,井渠结合灌溉为辅。由于地下水质较差,滴灌、喷灌技术在我旗推广起来比较困难,节水灌溉主要是以渠道衬砌工程为主。节水灌溉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光治不管。近几年来,国家在农业节水灌溉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体现为后期维护薄弱。一是后续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和养护。二是建设和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农民素质需进一步培训提高。

五、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重点和政策建议

根据我旗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生产实际,下一步应重点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强化我旗农业节水工作。

1、实施工程节水。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自治区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末级渠系改造等项目实施的契机,集中建设一批节水工程,实现工程节水的大突破。二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全面落实土地出让金收益的10%用于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策,充分利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多干多补、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调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2、推进农艺节水。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降低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覆膜栽培、测土施肥等高效农艺节水措施。推广区域种植面积、连片种植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3、强化灌溉管理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用水协会的监管,不断提升协会能力,把协会建设成为农村基层管水的主要力量。各级水管单位要恪尽职守,努力提升科学调水能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二是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测流量水,强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坚决杜绝淹壕灌路、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上一篇: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点 下一篇:土建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分析